薛 黎
(湖北經濟學院 湖北武漢 430205)
移動學習環境下高校實驗教學的優化方式分析*
薛 黎
(湖北經濟學院 湖北武漢 430205)
隨著移動通信技術的快速發展,智能型移動終端設備已經在目前的生活中得到了非常廣泛的應用,在此基礎上移動學習也在慢慢誕生。移動學習不會受空間和時間的制約,本身具有自主性、可移動性的特點,如果將其與高校實驗教學融合在一起,能夠實現高校實驗教學方法的創新?;诖耍疚膶σ苿訉W習環境下高校實驗教學的優化和創新進行了詳細的分析,希望能夠提高高校實驗教學的質量。
移動學習 高校實驗教學 優化創新
移動學習由于自身具有空間和時間自由的特點,所以它能夠充分的彌補傳統教學方式中存在的缺陷。而且在移動學習環境下,我國高校實驗教學方式和資源建設都發生了很大的變化,同時也實現了高校實驗教學的信息化發展和創新。因此,我們應該把握住這個機遇,充分發揮移動學習在高校實驗教學中的作用,將兩者充分結合在一起,從而實現高校實驗教學的優化和創新。基于此,本文以移動學習為基礎,研究了高校實驗教學的優化方式,對提高高校實驗教學質量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
所謂的移動學習,就是在任何時間、任何空間都能進行學習的一種學習模式。但是需要注意的是,學習過程中所使用的移動設備要能將學習內容充分的呈現出來,并且要實現教師和學生的雙向交流,這是一種全新的學習模式,在教育事業中已經得到了非常廣泛的應用。該種學習模式最顯著的特點就是它不受時間和空間的限制,改變了傳統學習中固定地點、固定時間的教學模式。對于傳統學習來說,雖然它能夠利用計算機技術和互聯網來實現教學,但是在學習場所中不能脫離網絡,所以說傳統學習還是具有一定的局限性[1]。而移動學習能夠充分解決這一問題,按照學習者的時間來進行學習內容的安排,更具靈活性。
1.課余時間的充分利用
目前,我國已經發展成為了現代化的社會,手機等一些電子產品已經非常普及,在這種形勢下,高校實驗教學可以充分利用無線移動設備的優勢來進行教學,使學生的課余時間得到充分利用,將零散的時間集中在一起,從而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在移動學習環境下開展高校實驗教學,不僅為學生的學習提供了便利,同時也能使學生在學習之外的生活中得到更多的靈感,從而提高高校實驗教學的質量。利用學生的課余時間來進行高校實驗課程的學習具有一定的優勢,雖然時間可能會比較分散,但是可以選擇內容比較短的章節來學習,這樣會更加利于學生對學習內容的掌握。
2.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
在移動學習環境下,可以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地位,使其能夠自主調整學習活動的進度、時間、地點以及內容等,并與當今社會中個性化的學習理念高度符合。而且,學生在移動學習環境下獲取學習內容時也不會再局限于課本上面的知識,能夠利用技術手段來獲取全新的學習內容,并且將這些內容傳輸到移動設備中,方便隨時進行學習。與傳統的學習模式相比,在移動學習環境下學生可以在移動設備上面對某段特定的內容進行多次學習,直到充分掌握為止。
3.獨占式教學方式的實施
在傳統的高校實驗教學模式中,所有的學生都會聚集在同一個實驗室中,教學資源也是所有學生共享,教師很難照顧到每一位學生,而且實驗室中的設備也有限,非常不利于學生對學習內容的掌握。但是在移動學習環境下,能夠充分解決這些問題,因為每個學生都會有一部移動設備,能夠在任何時間、任何地點進行相關內容的學習,實現真正意義上的一對一教學,學生不會再為了等一臺設備而浪費過多的時間,提高學生學習效率的同時還能節約高校實驗室的成本[2]。所以說,在移動學習環境下,學生能夠享受到獨占式的學習體驗,從而切實提高了高校學生的學習質量。
4.交互式教學環境的搭建
在移動學習環境下,能夠為學生提供非常豐富的交互手段,從而進行信息的反饋。一般情況下,交互式學習可以分為學生和教師之間的交互、學生和學生之間交互等。在高校實驗教學過程中,交互式教學能夠轉變學生的身份,使其在教學中占據主體地位,而且還可以制定符合自身學習特點的學習方案。通過交互式教學環境的搭建,能夠切實鍛煉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從而體現出移動學習環境下人性化的教學特點。
1.微課程的建設
移動學習環境下的高校實驗教學內容通常都比較零散化,因為學生對信息的需求不是特別大,他們只是利用比較短的時間來進行閱讀,如果教學內容過于集中,不利于學生充分掌握相關內容,在這種情況下,微課程也就逐漸產生。由于移動設備中的課程基本上都是從網上摘抄的,而網上的內容過于復雜,如果將它們全部傳輸到移動設備中,會導致移動設備出現內存不足的情況,所以,要按照高校實驗教學的實際情況下來進行微課程的建設[3]。比如,可以將高校實驗教學中的重點和難點制作成相應的學習資源,使學生能夠下載學習,這樣不僅使學生掌握了教學內容中的重點和難點,還解決了移動設備內存不足的問題。
2.創建師生互動協作的學習模式
對于高校實驗教學來說,一定要改變傳統形式下以教師為主體的教學模式,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使教師起到主導作用。在移動學習環境下,可以創建教師和學生、學生和學生之間的交流平臺,通過移動終端設備能夠與其他用戶針對學習內容進行激烈的探討。另外,學生還可以查看相關的文章,或者是將自己的學習經驗、學習成果編寫成一篇文章進行發表,與系統中的其他用戶進行交流。學生和學生之間還可以針對相關問題進行探討,交流學習心得,實現互動協作的學習模式。而且,教師還能在網上為學生答疑解惑,解決相應的問題,從而形成一種非常和諧的學習氛圍,切實提高高校實驗教學的教學質量。
綜上所述,隨著現代社會的不斷發展,傳統模式的教學已經不能滿足現代高校實驗教學的需求,所以一定要進行改革。在移動設備比較發達的今天,可以充分利用這一優勢,實現高校實驗教學方式的優化和創新,從而提高高校實驗教學的教學質量。
[1]張楠.移動學習環境下高校實驗教學模式的創新和實踐[J].實驗室研究與探索,2014,10:225-228.
[2]閻瑞華,宋漢君,潘宏偉.移動學習環境下高校實驗教學PBL模式的創新和實踐[J].黑龍江教育(理論與實踐),2015,03:46-47.
[3]楊沛.淺析移動學習環境下高校實驗教學模式的創新和實踐[J].吉林廣播電視大學學報,2015,11:110-111.
本文系2015年湖北省高等學校省級教學研究項目“分布式認知理論下大學移動課堂學習因素研究”(項目編號:2015363)階段性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