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 莉
(四川交通職業技術學院 四川成都 611130)
高職院校公路工程測量課程教學改革誘因分析
宋 莉
(四川交通職業技術學院 四川成都 611130)
公路工程測量課程是一門和生產實踐息息相關的理論與實踐緊密結合的專業基礎技能型課程,作為其教學內容,教學方法、教學設備設施、對學生的知識和技能目標要求等無不需要把握時代發展的脈搏,在正確分析該門課程教學改革誘因的基礎上,才能更好的引導教學的改革,培養出滿足社會需求的人才。
公路工程測量 教學改革 誘因分析
教學工作從來都不是一成不變的,公路工程課程作為一門與生產實踐息息相關的實踐性課程,其教學內容,教學方法、教學設備設施、對學生的知識和技能目標要求等無不需要把握時代發展的脈搏。由于社會科學技術的不斷進步,社會需求的不斷變化以及職業教育對高職院校提出更進一步的要求,高職院校只有在正確分析該門課程教學改革誘因的基礎上不斷的根據學院自身條件對課程教學進行改革,對課程知識內容的不斷更新,對教學手段、教學輔助設備設施不斷的改進,對教學組織不斷的優化,才可能不斷的適應社會發展的需求。
公路工程測量課程作為道橋類專業的一門專業基礎課程,具有以下特點:
1.理論與實踐并重
在工程建設中,公路工程測量工作根據具體的測繪、測設或監測等任務需要,體現為利用一定的測量儀器,采用一定的測量方法,獲取或確定點位的具體實踐操作過程,因此,要求相關從業人員不但要掌握公路工程測量基本的專業理論知識,還要熟練掌握操作各項測量儀器的基本技能。
2.應用廣泛性
公路工程測量工作貫穿于道路工程建設的勘測設計、施工放樣、竣工驗收和運營管理各個階段,其在工程建設中具有廣泛的應用性。
3.知識技術發展性
公路工程測量工作是基于一定的儀器設備采用一定的測量方法而完成的,測量儀器隨著相關科學技術的發展不斷的更新換代,其相應的測量方法也隨之而變,測量工作所涉及的理論基礎知識也會有相應的改變,因此,公路工程測量的知識內容和測量技術是隨時代科學技術的發展而不斷發展的。
一門課程總是會由于某些原因影響或阻礙了教學目標的實現而進行教學改革,對于這些教學改革的誘因的正確分析,有助于進行更具有針對性的教學改革,從而達到教改的預期效果。根據調查分析,公路工程測量教學改革的誘因主要表現為以下幾個方面。
1.測量技術的發展
隨著科學技術的日新月異,尤其是計算機技術、微電子技術、通信技術、網絡技術、激光技術和空間技術的飛速發展及應用,極大地推動了整個測繪科學技術的發展,使其從理論體系到應用范圍都發生了巨大的變化和進步。首先,新型先進的測量儀器和裝備的出現、新技術和新工藝的研究,在各領域的工程中得以迅速引進和推廣應用。如電子數字水準儀、自動跟蹤全站儀、數字測圖技術、數字攝影等根本性的改變了工程測量的面貌,提高了作業效率和測量精度,取得了較好的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其次,隨著計算機和計算技術、電子學、光學、激光技術、航天技術等技術的發展和廣泛應用,促使工程測量與大地測量、攝影測量、地圖制圖等學科及其他學科之間形成相互交叉、相互滲透、相互促進的態勢。再者,當前的工程測量不僅研究與傳統的工程建設有關的測量理論和方法,而且還延伸到其他領域的研究和應用,其服務范圍涉及到地面、地下、水域、空間、民用和軍用等,其服務的行業涵蓋交通、建工、礦山、土地地籍與房產、航天航空,水電以及國防等。
2.高職院校面向的社會需求變化
先進的測量儀器在工程測量中的廣泛應用,為工程測量提供了先進的工具和手段,改變了傳統的工程測量作業方式,具有速度快、精度高、使用方便、勞動強度低和實現內、外業一體化的優點,使野外數據采集手段向現代化、自動化、數字化、一體化方向發展。與工程建設和國防建設相關的企業和單位對引進的工程測量技術人員所應具備的知識和技能要求也隨之發生改變。根據調查分析顯示,多數企業不需要從業人員具有太過高深的測量理論知識,相對看中具有過硬的相關測量操作技能和先進測量技術所依托的軟件操作技能的技能型人才,主要體現為要求從業人員能對測量工作中所涉及的儀器以及軟件進行熟練的操作,并能根據工作內容采用更可靠、更高效、更經濟的測量方法和手段完成任務。與本科、研究生層次的測繪專業學生相比,對薪資待遇和發展空間期望值相對更低的高職類學生從“性價比”來說,更容易受到相關企業和單位的青睞。因此,社會需求的變化為高職院校的發展提供了新的指引和契機,開設有工程測量相關專業或課程的各個高職院校也應緊跟社會需求的變化,不斷優化改進人才培養的方法。
3.職業技術教育的進一步要求變化
職業技術教育是對受教育者在一定水平的教育基礎上所進行的專業知識和技能、技巧的教育。它強調職業道德培養,著重進行適應社會發展和生產發展的實踐動手能力的技術培訓,是一種實用性很強的職業技術、技能教育。從20世紀70年代后期至今,中國高等職業教育從高等教育的輔助和配角地位,逐漸成為高等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成為實現中國高等教育大眾化的生力軍,在中國高等教育和經濟社會發展中扮演著越來越重要的角色,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在《國務院關于加快發展現代職業教育的決定》(國發〔2014〕19號)中,對于發展現代職業教育要求以“服務需求、就業導向”“產教融合、特色辦學”為基本原則,要求專業設置與產業需求對接,課程內容與職業標準對接,教學過程與生產過程對接,突出職業院校辦學特色,強化校企協同育人。公路工程測量課程作為技能性較強的代表性課程,在高職院校的教學中首當其沖的應響應職業技術教育的新要求。
4.高職院校教學條件的改進
隨著職業教育在高等教育中地位和作用的轉變,國家和高職院校對提高教學條件的經費投入逐年提高,目前許多高校在教學條件上都有很大程度的改進,主要體現為以下幾個方面:
(1)師資隊伍建設
教育大計,教師為本,針對我國高職院校教師隊伍較大程度存在學歷層次低,動手能力差、結構不合理的現狀,多數高校通過提高新進人員理論和實踐準入條件,派遣教師到企業生產第一線頂崗鍛煉、引入具備豐富實踐經驗的企業從業人員來學校兼職教學和經驗交流
等途徑使教師隊伍質量有效提高,為培養具有綜合職業能力和全面素質的高技能型人才的教育提供了質量保證和持續性發展。
(2)教學設施設備的完善,實訓場地的建設
教學設施設備是教學實施的基本條件,實訓場地是學生培養學生實踐能力和職業素質的主要場所,實訓基地的建設是實訓高職教育培養目標的重要保證,是形成辦學特色和提升教學質量的重要途徑。目前多數高校均加大了對教學設施設備完善和實訓場建設的經費投入,有條件為教學的開展提供良好的基礎條件。
(3)校企合作平臺的建設
教育來源于生產,用之于生產,全國高等職業教育發展改革與發展會議明確提出,大力推進校企“合作辦學、合作育人、合作就業、合作發展”,高職院校根據自身人才培養需求條件下積極尋求和搭建與對口企業合作的平臺,在積極探索中,部分高校通過將教師派入企業頂崗、企業人員入校、企業入駐高校、學生分批進入企業實踐等方式,逐漸形成校企共贏的合作局面,搭建起可持續發展的校企合作平臺??蔀槠渌呗氃盒PF蠛献髌脚_建設提供有效的參考借鑒。
高職院校開設的專業和課程眾多,根據各門課程的特點,對于教學目標的影響因素各不相同。公路工程測量課程只是具有實踐性的專業基礎課程中的一個代表,結合該門課程特點,本文詳細分析了教學改革的誘因。從這些誘因來看,測量技術的發展,必然要求該門課程教學內容中測量儀器和測量方法的更新;社會需求的變化和職業技術教育的進一步要求,必然要求高校對人才培養目標的調整;而各高校教學條件的改進,則為教學開展方式、教學開展途徑、教學方法多樣化等提供了保障。
[1]嚴伯鐸.中國工程測量技術的發展與展望.地礦測繪,2005年04期.
[2]江振,周雅雯.論我國工程測量技術的發展現狀 .長春理工大學學報,2012年11期 國務院關于加快發展現代職業教育的決定,國發〔2014〕19號.2014.6.
[3]吳巖,孫毅穎.高等職業教育發展篇.北京教育科學研究院
[4]俞哲.淺談高職院校的現狀與發展[J].新西部(理論版),2014.09:145-146.
[5]林宇.高等職業院校師資隊伍建設的現狀、問題及對策[J].中國高教研究,2015年01期.
[6]陳冉麗, 田華,劉渺.基于校企合作的工程測量技術專業高職人才培養方案研究——以石家莊鐵路職業技術學院為例[J].石家莊鐵路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2年0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