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金花
(廣東省惠州市博羅縣泰美鎮泰美中學)
“自主探究,小組合作”在數學教學中的實施途徑
溫金花
(廣東省惠州市博羅縣泰美鎮泰美中學)
“自主探究,小組合作”的學習模式是通過學案導學,教師引導點撥,讓學生從“學會”最終達到“會學”的狀態,培養學生獨立自主的學習能力,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培養學生的團隊合作意識,化被動學習為主動求知,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
自主探究;小組合作;導學案
我校學生的數學底子向來薄弱,學習數學的興趣不高,近幾年的中考成績均不太理想,為了改變這一現狀,我校2014年春季進行了課堂模式改革。根據我校學生的數學基礎,數學科組提出了“自主探究,小組合作”的學習模式課堂改革。在近兩年的教學實踐中,本人采取了以下實施方式,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新課堂模式能否順利進行,合理分組很重要。合理分組就是要根據學生的興趣愛好、學習態度、學習基礎和學校能力等特點,把全班分成六個小組,每個小組分配6~8個成員,把學習等綜合能力較強的學生定為組長,負責組內的所有管理。根據學習成績均勻分配,每個組都有優、良、中、差層次的學生,分別對應的記號為A1、A2、B1、B2、C1、C2、D1、D2。這樣分配的目的是優勢互補,相互促進。通過制定共同約定的組規、班規或者評價方案,把組員團結在一起,無形中形成了組與組之間的良性競爭,喚起成員之間的團隊意識,建立起探索性的個性化自主學習的學習方式,營造學生組內合作、組外競爭的學習氛圍,最終達到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和創新能力。
在傳統教學中,學生已經習慣了“老師講,學生聽,老師布置,學生練習”的學習方式,使學生的自主學習、探究意識與能力比較薄弱,難以使學習進入一個較深的層次。而要使學生進行有效的自主學習,合作探究,并使學習達到理想效果,就需要一個引導和幫助學生自主學習、探究的具體方案,即導學案。導學案并不是隨便編寫的,不是編的盡量簡單,也不是越難越好。導學案,應該是教師在教學理論和學習理論的指導下,在認真鉆研教材與分析學情的基礎上,根據課程標準的要求和學生的認知水平與知識經驗,并以學生的學為出發點,把學習的內容、目標、要求和學習方法與探究方法等要素有機地融入學習過程中而編寫的一個引導和幫助學生自主學習、合作探究的方案。
1.課前檢測
這部分導學案的任務要求學生在課前預習或者觀看微課視頻后獨立完成。課堂上由師生一起快速講評。課前檢測課直觀地了解學生課前預習的效果。
2.合作探究新知
此環節并不是對每一個知識點都要探究,主要是針對課堂重、難點知識的形成過程進行探究。讓優秀的學生帶動更多的學生明白知識的來龍去脈。
例如,在教學“三角形內角和定理的證明方法”時,可先引導學生回顧小學時學過的三角形內角和知識,然后再提示學生可用折紙或者作輔助線的方法來證明。這樣經過組內動手操作和互相討論,學生就比較容易找到證明方法。
3.交流展示,質疑提高
在“合作探究”完后,各組派代表展示組內探究的結果,若其他同學有質疑,也可以進行補充。在這個過程中,教師要適時、耐心地點撥,少指責、少批評學生,盡量委婉地矯正學生的錯誤,讓學生大膽地表達自己的觀點,將課堂的主動權還給學生。
4.鞏固提高
為了更好地提高課堂效果,設計導學案的時候應設計一些針對性練習。練習題的選擇不是隨便挑幾道,而是應該根據學生的學情設計有層次性、漸進性的練習,以保證每個階層的學生都有收獲。
5.課后探究,拓展延伸
課外合作探究是課堂學習的一種延伸,有利于學生鞏固課堂內容,進一步發展創新能力。
例如,在學習了“相似三角形的性質應用”后,可設計這樣一個作業:在不用長尺子度量的條件下,測量學校國旗旗桿的高度或者學校教學樓的高度。請你設計一個測量方案。這樣的題目源自于生活,又與課堂內容息息相關,教科書上無現成的答案,具有一定的挑戰性,容易激發學生的興趣,促使學生在合作中解決問題,同時體會數學的價值。
新課程標準關注學生的全面發展,不僅僅關注學生的知識和技能的獲得情況,更要關注學生學習的過程、方法以及相應的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等的發展。通過不同的評價可以反饋出一些信息,及時發現存在的問題,并及時調整自己的教學方法。
總之,“自主探究,小組合作”學習模式是通過學案導學,教師引導點撥,讓學生從“學會”最終達到“會學”的狀態,培養學生獨立自主的學習能力和良好的學習習慣,培養學生的團隊合作意識,化被動學習為主動求知,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這個過程貴在堅持,若能長期堅持一定能達到理想的效果!
注:本文系廣東省研究院的“一般課題”,課題名稱《農村初中數學自主學習課堂模式探究》,課題編號:GDJY-2015-A-b257。
·編輯 李琴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