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繼新
(福建省晉江市云峰中學)
不斷深化課堂改革,大幅提高辦學效益
——晉江市云峰中學課堂教學改革工作回顧
何繼新
(福建省晉江市云峰中學)
云峰中學創辦于1996年,位于晉江市龍湖鎮石龜許厝村,是一所年輕的農村獨立初中學校。現有19個教學班,學生930名,外來生占學生總數的78%。近年來,云峰中學以推進義務教育均衡發展、創建教育強市、義務教育管理標準化為契機,先后以“先學后教”和“四導學本”的課堂教學模式為突破口,進一步更新教育觀念,創新內部管理,大力推進教學改革,實現了新起點上的平穩較快發展。
課堂改革;扎實管理;初中學校
2011年上半年,云峰中學開始嘗試課堂教學改革。當時,各方面條件都很不成熟,教師沒有經過系統的理論培訓,還沒有機會走出晉江觀摩學習;家長傳統意識比較強,對改革教學模式認同度不高。我們認為:“沒有哪個成功的改革是在條件完全成熟的情況下進行的。”于是,下定課改決心,堅定課改方向,本著“先入軌后完善”的原則,摸著石頭過河,從此走上了艱辛而又幸福的課改之路。
要讓教師課改有動力,強有力的引領勢在必行。三位校級干部主備第一份導學案,上第一堂研討課,錄拍第一堂主題教研課,主持第一場反思交流會,以實際行動影響教師,在全校掀起了說課改、行課改、真課改的熱潮。
成立課改評價小組,專業指導,推進課改實施。評價組以校級領導、教務主任和骨干教師為主要成員,按照最新制定的課堂評價標準,隨機聽課、觀課、評課,對教學工作進行適時評價反饋和研究指導。課改評價小組的成立,為課改實施提供了及時、有效的專業支撐。
示范引領和專業指導,讓廣大教師更加明確工作標準和努力目標,更加關注自身的專業化成長,更加主動進行課堂教學探索,學校的持續發展有了堅實保證。
加強教學常規的監控和評價。精心編制導學案,堅持提前兩周備好導學案,每節課上完之后均要有較高質量的教學反思。嚴格作業設計及批改管理,學生作業做到“四精四必”,四精即:精選、精講、精練、精批;四必即:有發必收,有收必批,有批必評,有評必補。提倡教師寫“作業批改札記”。組織好期中、期末質量檢測,發揮各類數據的功能,重視質量分析。對師生的評價更加體現科學性和人文關懷,更加注重過程,對教師進行發展性評價,對學生進行激勵性評價。
實施分類管理,提高工作實效。根據各年段特點有針對性地組織教學工作。每個年段三周之內必須對學生進行一次評價,不同年段可以根據各自的特點設置不同的評價方案,不同年段對評價結果可以有不同的展示形式。對不同年段的工作重點進行明確的要求:初一年級注重學習習慣的養成,特別是“導學案”的使用,防止學生出現兩極分化現象,通過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來提高教學的效率,加強學習方法的指導,讓學生學會記憶,學會思考,學會總結,提高學生的自學能力。初二年級做前瞻性研究,同時繼續抓好“導學案”的課堂教學,抓好基礎教學。初三年級樹立精細化管理意識,總結借鑒歷年來初三教育教學的成功經驗,注重不同類別學生的科學指導。
努力提高教師的課堂教學能力,向課堂45分鐘要效益。組織教師開展教學研討和觀摩,研討教學內容的重難點和學生的需要,想方設法調動學生的主動性;研究與各學科相適應的高效課堂模式,在教學實踐中不斷探索和完善,形成典范的案例;全面推行“導學案式”課堂教學,教學設計由粗放型向精細化轉變,分類指導,因材施教,保證質量。
開展讀書活動,創建書香校園。提倡教師主動學習,弘揚學習之風,走近書籍,讓讀書成為習慣。開展教育名著、課改理論、課程標準的專題講座和知識競賽,提高老師課改的理論水平。精心組織外出培訓活動。開展以關注教師成長為主題的各類競賽,如優質課、撰寫論文、案例、反思、演講、教育敘事和現代教育技術運用等教學基本功競賽,優秀者推薦參加上級主管部門組織的業務競賽評選。
開展高質量的校本教研活動。重點抓主題教研活動:教研活動必須有明確的主題。大力扭轉以往教研活動泛泛而談、效率低下的教研風氣。每一次公開課都圍繞一個專題,每一次集體備課都要確定一個主題,有中心發言人,真正解決一個問題。把專題性聽課議課落到實處,教師主動接受挑戰,通過好課多磨、同課異構、主題研討等形式讓每個教師都參與到濃厚的教學研討氛圍中。
在培訓資金比較緊張的情況下,盡量讓老師有出去交流的機會。要求老師“帶著任務出去,帶著收獲回來”,通過回校開設觀摩課、匯報講座等形式的教研活動,達到“一人培訓,眾人受益”的效果。與江濱中學多次互派教師開展深度教研,每次均由校長或分管副校長帶隊,以教研組為單位分批次到校進課堂觀課議課,交流分享經驗或問診探討問題。與龍湖深滬片區教學聯合體兄弟學校以及同為初中課改建模學校的羅山中學等學校就課堂教學改革等工作進行探討交流。
2015年我們在初三下學期嘗試數學、英語兩科分層走班教學。在此基礎上,2016年我們的物理、化學也開始實施分層走班教學。
根據學生某一學科的考試成績,結合他們的知識能力水平和興趣,將其分成宏志、宏遠、宏博三個層次,組成新的學科教學集體。其中宏志班為基礎層次,宏遠班為提升層次,宏博班為拔高層次。“走班”并不打破原有的行政班,只是學習某些相關學科的時候,學生按各自的程度到不同的教學班去上課。其特點是教師在課堂上只教授一到兩個層次的學生,有針對性地組織教學內容,確定與其基礎相適應又可以達到的教學目標,以降低“學困生”的學習難度,盡可能地提高“學優生”的學科能力。分層走班制的本質:以個性發展為本,尊重學生自主選擇,使學生的個性特長得到充分發揮。
教學目標界定要科學而明確。宏志班的教學目標:側重于基礎知識掌握。學生能力要求:課上認真聽講,積極思考,按要求做好課堂筆記;每日在校完成作業的訂正,課后能獨立、認真地完成布置的作業。宏遠班的教學目標:側重于方法指導。學生能力要求:有良好的預習習慣,課前能自學教材,了解新課的基本內容;有良好的聽課習慣,課堂上專心聽講,積極思維,踴躍答問,敢于質疑,能用規范、精練的數學語言進行表達;有良好的復習習慣,定期進行整理和歸納知識。宏博班的教學目標:側重于能力發展。學生能力要求:有較強的數學自學能力。主動預習,并帶著問題上課;課堂上多做、多思、多答、多問、多論,思維活躍。培養良好的學科素養,勇于挑戰,自我超越。
分層走班的對策如何實施?一是科學控制教學班人數,便于管理。宏遠、宏博班的學生學習比較認真,自我約束、自我管理的能力強,人員可以多一些。而宏志層次教學班的學生基礎差,學習的主動性、自覺性差,其規模盡量控制。二是配備好教學班班干部。每個教學班設班長一名、衛生委員一名、學習委員兩名,組成班委,負責維持教學秩序、收交本子、清潔衛生等日常管理工作,直接與科任老師和年段反饋情況。另外,設立多名課代表,使教學班級中每個行政班的學生中均有一名學科代表,同時學科代表又是原行政班班主任的聯絡員,及時跟行政班班主任反饋本班學生在教學班的情況。確立固定學生座次,教學班上課仍然在原教室,只是學生有變動。因此有必要固定上課座次,并注明姓名、學號和所在的行政班級,以便管理。
因為改革,所以精彩。近年來,云峰中學的育人環境日臻優化,師生精神振奮,關系和諧,課堂活躍有序,學習氛圍濃厚,教育教學質量穩定,社會反響積極,學校獲得多項榮譽。《晉江經濟報》、晉江電視臺、《福建教育》雜志社專題報道我校的課改情況,對我校課改取得的成績給予高度的評價。
·編輯 李建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