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建寧縣實驗小學 徐建玲
挖掘教材資源注重隨文練筆
福建省建寧縣實驗小學 徐建玲
語文教材中蘊藏著豐富的教學資源,教師要有一雙慧眼,善于發現并挖掘教材中的讀寫訓練切入點,引導學生正確運用教材,努力把教材中優美的語言內化為自己的語言。我們要想方設法巧妙地利用語文教材,盡可能地發揮語文教材作為范例的作用,在閱讀教學中,培養學生的寫作能力。可以從文本的空白、課文的插圖、精彩的句段以及敘述的角度等各個方面找到切入點進行隨文練筆,切實有效地提高學生的寫作水平。
教材 練筆 空白 插圖 句段 角度
在很長一段時間的閱讀教學中,我們不少語文教師只關注課文的內容,認為把課文分析透徹了,學生理解了課文內容,就完成了教學目標。教師這種對課文內容的過度解讀,把閱讀教學引入了“歧途”,出現了本末倒置的現象。其實,閱讀教學應該關注語言表達,要進行指向語言表達形式的閱讀教學。在小學語文教材中,不僅選取了許多文質兼美、內涵深厚、歷久彌新的經典名篇,還選取了不少富有時代氣息的優秀作品。在教學中,只有深入挖掘教材資源,充分利用教材資源,引導學生正確運用教材,把教材的語言內化為學生自己的語言,才能有效地提高閱讀教學的效率,彰顯以“語言表達”為價值取向的課程本體觀。在閱讀教學中,我嘗試著轉變教學觀念,把寫作能力的培養作為閱讀教學的終極目標,如春雨潤物般地針對不同課文,挖掘讀寫訓練切入點,進行隨文練筆。
文本的空白,在課文中是屢見不鮮的。有的是從文章的標點符號中一目了然,有的是作者在構思中有意識地為讀者留下想象的空間。教師可充分利用文本的這些空白處,對學生進行語言文字的訓練,進而培養學生豐富的想象力,從中掌握一些寫作的技巧,并體會到作者構思的獨具匠心。在補白文本中,既加深了對文本的理解,又借助文本表達出自己的真情實感。如《慈母情深》一文中,“我鼻子一酸,攥著錢跑了出去……”課文在這個地方為讀者留下了遐想的空間。我為了買一本夢寐以求的《青年近衛軍》,不得不來到母親工作的地方,在那聲音嘈雜令人窒息的工廠中,我見到了極其瘦弱的母親,正在爭分奪秒地工作。當“我”如愿以償地拿到了錢,本應該興高采烈才對,可為什么“鼻子一酸”呢?“鼻子一酸”是什么滋味?是感動還是傷心?請同學們拿起筆,寫下此時“我”心中的感受。此時此刻,學生筆下流瀉的是對母親的感激之情。也許也令孩子們想起了自己的母親為了自己的學習和生活不斷操勞的情景,真情在字里行間流露出來。也許在那一刻,一顆感恩的種子已悄悄地在孩子們心里種下,總有一天,它會生根、開花、結果。又如:《“精彩極了”和“糟糕透了”》一文中,當我經歷了漫長的等待,本以為會得到父親的贊賞,沒想到卻是父親那句“糟糕透了”的評價時,猶如當頭一棒,使“我”失聲痛哭。教師在教學中,可緊緊抓住文本中的這一空白處,讓學生想象,在“我”失聲痛哭的同時可能會想些什么?這一小練筆為學生后文的學習作好了鋪墊,使學生很容易就能理解了文中父親的那種嚴厲的、嚴格要求的愛。在小練筆的基礎上,讓學生說說如果課文中把“我”的想法也一五一十地詳細寫出來好不好。學生很快就能從中體會到作者選材的詳略得當,否則就會面面俱到,主次不分了。
色彩明麗的課文插圖,最易于吸引小學生的注意力,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到了小學高年級,課文插圖仍然是語文教材資源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課文插圖中所潛藏的教學資源,也是不容忽視的。特別是在閱讀教學中,利用插圖作為切入點進行隨文練筆,既為學生理解文本打開了一扇窗,又為學生言語的表達訓練提供了實踐基地,可謂一舉兩得。如,《圓明園的毀滅》一文中,課文中有兩幅插圖,都是圓明園被英法聯軍燒毀后,剩下的廢墟的真實的圖片。如何讓這靜止的圖片也能發出痛苦的吶喊,讓學生感受到舊中國貧窮落后飽受外國列強的欺凌。教師先采用對比閱讀的方法,把圓明園昔日的“輝煌”和今日的“毀滅”進行比照,讓這種巨大的反差震撼學生的心靈。在反復的對比中,使學生深切體會到圓明園的毀滅帶來了不可估量的損失,激發學生對英法聯軍的痛恨,再讓學生看著文中的插圖想象:假如此刻你正站在圓明園的廢墟前,面對這殘垣斷壁,請你寫下你最想說的話。在這一特定的情境中,學生有了思維活動的憑借,積極開動腦筋,思如潮涌,激發了學生不忘國恥、振興中華的責任感和使命感。又如魯迅的《少年閏土》一文中,有一幅圖是少年閏土正在繪聲繪色地給“我”講那無窮無盡的稀奇的事,“我”正聽得津津有味。在教學中,可借助這幅插圖進行小練筆,先讓學生猜一猜圖中的兩個人分別是誰,學生根據課文內容很容易就猜出是“我”和閏土,然后讓學生展開想象閏土可能在給“我”講哪些稀奇的事。在說的基礎上再按一定的順序寫下來。這樣借助課文插圖,以圖助寫,讓學生的小練筆言之有物,言之有序。課文插圖為小練筆架設起一條便捷的通道。在教學中,教師要有一雙慧眼,挖掘課文插圖中潛在的教學資源,充分運用插圖,以圖助寫,為閱讀教學錦上添花。
在小學語文教材中,選取了許多歷久彌新的經典名篇。優美的語句,精彩的片段,在課文中比比皆是,把它們作為語言學習的范例是再好不過了。教師在引導學生理解課文的基礎上,把那些優美的語句、精彩的片段,背誦下來并有意識地進行仿寫練筆,幫助學生積累語言,強化寫作技巧。如,《珍珠鳥》一文中的第八自然段描寫了珍珠鳥的雛兒在屋里活動的情景,可以引導學生用“一會兒……一會兒……一會兒……”仿寫一句話。如:我家的小黃狗可淘氣了,一會兒(),一會兒(),一會兒()。又如《山中訪友》一文中的第五自然段,在教學中,我引導學生發現這段話與平時寫景的文章有什么不同之處。學生很快就知道這段話運用了排比、擬人的修辭方法法,句式整齊,有著詩一樣的韻律,讀起來朗朗上口,令人陶醉。根據這個片段,我設計了這樣一個小練筆:清晨,我來到美麗的荷花池邊,這池中的一切,哪個不是我的朋友?你好,美麗的白荷花!你()。你好,碧綠的荷葉!你()。你好,晶瑩的露珠!你()。你好,勤勞的小蜜蜂!你()。你好,色彩斑斕的蝴蝶!你()。你好,自由自在的魚兒!你()。
在小學語文教材中,不僅選取了記敘文、說明文,還選取了詩歌等各種體裁的文章。針對不同的體裁從變換敘述的角度切入,給文章“變臉”,或變換人稱,或變換體裁等進行隨文練筆。如,《只有一個地球》一文中,作者從宇航員遙望地球,看到的美麗壯觀的景象及自然資源有限等方面說明人類面臨的生存危機。在學完課文后,教師可讓學生以地球媽媽的口吻,介紹地球的知識并列舉地球遭受嚴重破壞的事例,呼吁人類要保護地球的生態環境,使地球能永久地為人類造福。可以“地球媽媽的哭泣”或“地球的自述”等為題進行小練筆,還可以寫一首詩來贊美地球媽媽。在練筆中既讓學生對地球的了解更進一步,又提高了學生保護環境的意識。又如《跑進家來的松鼠》一文,從“我”的視角介紹了一只松鼠在“我”家滿屋亂跑,在柜頂儲備冬糧,屋里晾蘑菇以及把頭巾和手巾叼到煙囪里墊窩。文章表達了全家人對小松鼠的喜愛之情。學完課文,我嘗試設計了這樣的小練筆:請你以小松鼠的口吻介紹自己在森林人家的奇特經歷。在學完《新型玻璃》一文后,可以以推銷員的身份,開一個新型玻璃發布會。介紹一種新型玻璃的特點、用途,這樣就與本單元的口語交際教學巧妙地結合起來。先讓學生說,再讓學生寫下來。
在語文教材這塊肥沃的土地里,蘊藏著豐富的教學資源。作為語文教師,只有善于找準并挖掘教材中的讀寫訓練切入點,巧妙地進行語言文字的訓練,才能讓學生對寫作不再心生畏懼,為真正實現“我手寫我心”的最佳寫作境界奠定基礎。
[1]王雅琴.隨文練筆類型簡析.語文教學通訊.2009.1
[2]王惠娟.“小練筆”為課堂增添亮色.小學教學設計.2008.8
[3]李明新.語文課堂教學有效性的再思考.小學語文教學.2006.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