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蓓
(安徽省馬鞍山市第二十二中學)
?
生物概念圖示的分類及構建策略例談
李蓓
(安徽省馬鞍山市第二十二中學)
摘要:正確的概念圖式有助于建立、理解和使用生物學概念,提高解決問題的能力。教學中,教師分析教材,按概念圖式類別不同,采用合適的策略、教會學生建構圖式,幫助學生更好地獲得生物知識。
關鍵詞:圖式;概念圖式分類;策略
圖式理論是一種關于人的知識是怎么表征出來,以及關于知識的表征如何以特有的方式有利于知識應用的理論。按照該理論,人腦中保存的一切知識都能分成單元、構成組塊和組成系統,這些單元、組塊和系統的呈現形式就是圖式。學生頭腦中已有的生物知識構成一定的概念圖式,高中階段,學生再將新的知識整合進原有圖式中。如果新舊知識存在沖突,或是聯系不緊密,勢必影響當前的認知系統的穩固。而且,利用知識間的聯系更容易理解、記憶和應用生物概念。
高中生物概念圖式有三種:結構圖、流程圖和表格圖。概念結構圖將某個關鍵概念包含的若干組塊按一定的方式組合起來。此類圖式包含連線、關鍵詞、連接詞、層次四個部分。關鍵詞是指圓圈或方框中的一般概念,連線表示概念間的關系,連接詞是置于連線上的兩個概念之間的聯系詞。流程圖一般也是由方框和箭頭組成,表示的是某個概念在事件的不同階段的屬性。而表格圖能較好地反映內涵相近、容易混淆的概念之間的關系,通過比較,理清概念間的區別和聯系。
那么,采用什么策略教會學生建構出完整、正確的染色體的概念圖式并靈活運用該圖式呢?
以染色體的概念學習為例,學生在初中學習過染色體,了解了染色體的化學組成、基因與DNA的關系,并初步地認識到基因是具有遺傳效應的DNA片段。高中階段,與染色體概念相關的知識出現在細胞核、細胞增殖、減數分裂、基因在染色體上、染色體變異等章節中。
所以首先要綜合分析教材,根據教學順序,新舊知識的關系,確定染色體概念系統中的單元、組塊,以及新知識組塊納入原有概念圖式的最佳形式。最終確定分成染色質與染色體的關系;染色體(質)在細胞分裂中形態、數目變化;染色體、DNA、基因的關系;染色體的分類四個概念單元。
以下我逐一介紹每個組塊適合的概念圖式的類型和構建策略。
染色質與染色體名稱很像,它的化學成分與染色體相同,都是由DNA和蛋白質組成,因此也是DNA的載體,但是二者在細胞分裂不同時期形態不同,所以適合做表格比較。教師在課堂小結環節設計填空式的表格,列出成分、形態、時期三項比較,并且增加一個比較項,將染色質和染色體的形態畫出,更直觀顯示出二者最主要的區別是形態差異,用以檢測學生學習的效果。
細胞分裂各種時期的染色體(質)形態變化,適合以流程圖的形式。課堂上,學生根據觀察細胞分裂時期中染色體形態、位置、數目的變化,畫圖表現各階段的特征。通常,從有絲分裂和減數分裂中染色體(質)的變化,還能引申出染色體與DNA數量,染色體與染色單體的數量關系,以及染色體、DNA與染色單體隨分裂時期變化的曲線圖等。
染色體與基因的關系、染色體的分類,均與其他概念存在從屬或者并列關系,可構建概念結構圖式。比如,課堂小結,和學生一起回想:這節或這章我們學過哪些知識?我會和學生一起從中挑出關鍵詞寫在黑板上,學生嘗試用連接線聯系相關的概念,并說出聯系是什么,其他學生提修改意見,使概念結構圖更加完整。當學生自己構建出概念圖式,要給予肯定,還需繼續引導學生思考我構建的圖式還有哪些不足,與已有的圖式存在什么關聯?
美國認知心理學家奧蘇伯爾強調,有意義的學習就是把新知識和原有知識聯系起來,將新知識納入原有知識結構中。高中生物教材的概念多,并且許多重要概念及概念間的關系是高考的必考點。正確選擇教材資源,采用合適的圖式策略、構建且靈活運用圖式,對幫助學生更好地獲得生物知識都是很好的選擇。
參考文獻:
羅奇,唐劍嵐.數學問題表征與數學問題圖式[J].數學教育學報,2013,22(2):19-22.
·編輯謝尾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