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啟榮
(山東省東營市墾利縣黃河口鎮中學)
?
走進學生生活的歷史課堂
蔡啟榮
(山東省東營市墾利縣黃河口鎮中學)
提到歷史,很多學生認為枯燥乏味,不感興趣,感覺很遙遠。所以,在教學過程中如果能將歷史內容與國際國內的時事、與學生感興趣的現實問題相結合,就比較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從事教學工作十年以來,我就是從課堂教學的各個環節,從教學活動的方方面面做起,努力讓歷史的教學貼近學生的生活。
一堂好課僅僅有老師的參與是不夠的,必須得緊緊抓住學生的注意力,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使學生主動參與到課堂活動中。我不放棄任何機會深入研究教材和課程標準,準確把握歷史的主干知識,構建歷史知識框架,按照學習專題對知識重新整合。這樣每課一個專題,不要求學生樹立“了不起的目標”,只要求學生能“天天成功”,學生渴望成功,不會因為目標過于非凡、理想過于遠大而感到渺茫和恐懼,相信只要自己努力就一定能做到,每當學好一個專題后就充滿了成就感,總是期待著新專題的學習,課堂效率大大提高。
例如,在教學八年級上冊“抗日戰爭”這一單元時,利用多媒體課件播放《南京大屠殺》影視材料,渲染悲慘氣氛,使學生仿佛置身于當時的場景中,引起情感共鳴,講授的內容引起學生極大興趣,學生特別容易接受這些歷史知識,并牢牢地記住了,同時還達到了愛國主義教育的目的。
在初中歷史教學中,我曾經設計過這樣一堂課:在學習九年級下冊《經濟全球化》這一課時,我從學生愛吃的肯德基、麥當勞,生活用的家用電器遍及全球說起,非常自然地完成了導入環節,也吸引了學生的注意力。設計了幾個有價值的問題:經濟全球化發展的必然趨勢,主要表現,影響有利也有弊,中國如何應對。讓這些問題貫穿于整個課堂,圍繞這些問題展開多種形式的教學活動,讓學生參與到課堂活動中,達到最佳效果。
總之,讓歷史貼近學生的生活,讓歷史不再遙遠,而是離我們很近,每天制訂具體可操作的學習目標,爭取天天成功,將歷史內容與國際國內的時事、與學生感興趣的問題、與學生的現實生活相結合,就比較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讓歷史課堂在帶給學生知識的同時,也培養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參考文獻:
田鳳英.讓歷史課堂走近學生生活[J].讀寫算:教育教學研究,2012.
·編輯孫玲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