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曉玲(重慶一中)
?
高中英語課堂要注重閱讀與交流
許曉玲
(重慶一中)
摘要:英語是活的語言,在缺乏語言環境的條件下,教師應該注重閱讀來培養學生語感,讓他們汲取基本的語言表達技巧,然后再通過互動交流,完成知識到能力的遷移。聯系教學實踐,對怎樣通過閱讀和交流來培養學生英語能力進行分析。
關鍵詞:高中英語;閱讀;交流;情境
閱讀是學習的第一步,我們通過閱讀來攝入信息。英語作為一門外來語,傳統的教學方式是在課堂上講,然后讓學生背單詞和課文。英語是活的語言,需要學生通過大量的閱讀在語境中學習詞匯和句型才能真正掌握,才能為將來互動、交流奠定基礎。所以一線教學中,我們可以以教材為藍本,讓學生通過閱讀聯系上下文,摸索推理生詞的技巧,這樣在考試閱讀理解時遇到問題就知道怎么解決。
例如,我們在教學外研版高中英語選修9的Module4Languages of theW ord時,我們要先通過錄音和教師示范,引導學生以規范的發音來閱讀。遇到新詞匯,諸如inquiry,counsel,overtake,swallow,digest等,我們不要急于查閱,我們可以借機會來指導學生通過閱讀理解進行推理。最后再去查閱生詞表,這樣通過推理體驗和對比,就能對生詞產生深刻的印象,科學掌握詞匯的同時學習到推理生詞的閱讀理解技巧。
這樣設置,在課堂上以教材為基礎,讓學生掌握了基本的英語閱讀技巧,掃除他們課下閱讀的心理障礙,為學生廣泛學習英語奠定基礎。
語言是交流的工具,我們只有通過多方交流和練習才能讓學生在短時間內完成知識到能力的體驗,生成運用能力。學習語言其實沒有技巧,就需要我們給學生創設具體的語言情境,驅使學生在對應的語言環境中去互動交流。這樣經過大量的交流、體驗才能真正掌握英語交流的真諦。筆者建議,學習新課時,我們可以根據本文的新詞匯和句型,設置具體的生活情境來驅動學生進行相互答問和交流。
比如,這里還以外研版高中英語選修9的Module 4 Languages of theW ord》教學為例。為了讓學生及時運用新學的知識進行交流,我們可以以多媒體視頻的方式讓學生觀看相關資料,然后選中其中幾個片段,讓學生自己組織問答:
How much do you know about Francis Bacon?W hat was his nationality?W hatwashe famous for?W hatcontribution did hemake to science?
通過這樣的問題,讓學生結合材料進行自由交流,不但可以活躍課堂氛圍,激活學生學習興趣,還能有效加強學生口語交際能力,讓他們養成用英語交流和練習的良好習慣。
總之,活的語言我們不能死板學習。英語教學中,我們一定要以課文為藍本指導學生掌握閱讀的技巧,然后再設置情境啟發學生進行廣泛、深入的交流。只有這樣才能立足實際,充分激活學生學習的主觀能動性,完成知識到能力的遷移,提高課堂效率。
參考文獻:
丁懷英.淺談高中英語課堂教學要求的新轉變[J].中國教師,2010(S1).
·編輯王團蘭
教過英語的教師都聽學生反映過:英語不好記,一開口交流就不知道怎么說了。究其本質原因,就是練習少,沒能在課堂初期形成很好的交流互動習慣。新課改以來,高中英語新課標要求英語課堂要以學生為本,根據學生的認知規律整合教學內容,引導他們去通過閱讀培養語感,汲取營養,通過互動交流將知識轉移成運用能力。鑒于此,我們就站在一線教學的角度,對怎樣在英語課堂教學中通過閱讀和交流、互動來完成知識到能力的遷移進行如下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