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 紀(長春市綜合實驗中學)
?
如何辯證看待初中語文微寫作教學
周紀
(長春市綜合實驗中學)
摘要:在初中語文寫作教學過程中,為提高語文寫作教學質量,培養學生良好的寫作習慣,迎合新課改實施的創新需求,微寫作教學應運而生,成為訓練學生寫作教學開展最為直接、有效的教學模式。
關鍵詞:微寫作;教學模式;鮮活情境
隨著社會時代的進步和發展,人們在閱讀、信息的獲取中逐漸發生了根本性的變化,越來越傾向于短小化、片段化以及便捷化等特點,為滿足這一獨特的社會發展需求,微寫作成為這一時代發展的標志。
在寫作教學過程中,往往存在學生無思路可循、無內容可寫等現象。這種現象的產生多半是因為學生缺乏情境的感觸。在小學階段,由于受到年齡的限制,學生往往喜歡閱讀那些比較直觀、形象的圖畫內容,剛剛步入初中教學環境,面對那些命題作文,往往有“丈二的和尚——摸不著頭腦”的感覺。為此,教師可以借助其他的語言表達有利的情境創設,促使學生在情境中不斷想象、醞釀。例如,在父親節鄰近時,教師可以引導學生給父親寫一封信來表達對父親的愛。又如,教師可以利用身邊的幾個實物“鮮花”“核桃”“父親”以及“兒子”四個關鍵詞調動學生想象,激發起學生的寫作思維能力。
在作文訓練中,閱讀教學有助于開展微寫作訓練,將讀與寫有機地結合在一起,在讀中分析寫作的藝術所在,將寫作貫穿于整個學習中,在一定程度上也豐富了學生的學習興趣。新課程標準對縮寫或者擴寫、改寫等做出了明確的要求。比如,縮寫、概括小說《甜甜的泥土》的主要情節;又如,擴寫,用現代白話文敘寫《鄭人買履》和《刻舟求劍》的故事;改寫,將《我的叔叔于勒》改寫成一個劇本等等。另外,還可以仿寫,比如仿寫朱自清的散文《春》中的優美句段等。教師也要注重培養學生在日常閱讀中記錄的好習慣,遇到好的句子或者段落要摘錄、批注或者寫下讀后感等,促使微寫作在學生的閱讀生活中占據不可缺少的地位。這種寫作訓練方式并不是一氣呵成的,需要教師進行細心的指導和堅持不懈的努力。
綜上所述,在初中語文課堂教學過程中,教師要不斷改革創新,使微寫作成為寫作教學過程中提高語文教學質量的有效途徑,逐漸引導學生在微觀的表達中拓展視野空間、思維能力,繼而提高寫作技能。
參考文獻:
郭素青.“微寫作”教學實踐的探索[J].教育實踐與研究,2013 (02).
·編輯張珍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