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昆
(江蘇省淮安市洪澤外國語中學)
利用信息技術啟發學生創造性思維
王昆
(江蘇省淮安市洪澤外國語中學)
在當代教育教學中廣泛引進信息技術資源開展啟發式教學已為廣大教育工作者所接受,它對于增強教學的生動性,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拓寬學生的知識視野,提高教學的效率,都有重要的意義。因此,我們要改變死氣沉沉、索然無味的課堂,要在教學中努力開發和相機利用信息技術。下面談幾點具體做法,以期拋磚引玉。
更新教育觀念是教育改革的先導。所以,要想合理運用信息技術資源開展啟發式教學,首先執教者應轉變觀念,要認識到素質教育的發展前景對教學現狀提出了新的要求。素質教育需要信息技術的支撐,在信息技術環境下應用啟發教學模式勢在必行。素質教育強調“教育活動要具有開放性,要拓寬原有的教育途徑”,使課堂教學活動形成應有的生氣和活力,充滿好奇心和對智慧挑戰的刺激,使教師和學生的生命價值在課堂教學活動中能夠很好地得到發揮和體現。因此,我們應該注重增加教學科技含量,借助科技的力量,更好地開展啟發式教學,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世上無難事,只怕有心人?!痹谛畔⒓夹g環境的創設方面,只要我們不怕困難,做有心人,就能找到一條通向教學現代化的新路。下面介紹幾種實用開發的方法:
1.本地資源配置
根據學校財力,有意識、有目的地購買一些經典的成品音像資料。
2.資源庫建設
平時勤動腦、勤動手,利用各種機會摘錄、剪輯、下載電教媒體課件,為建設信息技術環境準備材料。
3.零制信息技術環境片段場景
即平時零星地制作有特色、有創意的教學設計片斷;將平時教學設計中稍縱即逝的靈感變為永恒的視聽課件;將教案中熠熠生輝的閃光點進行視聽定格;將教學過程中的某個細節進行藝術加工等。這樣“零制”,不僅簡便易行,而且為形成系列,達到“質變”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4.共建信息技術環境,資源共享
即合作創制信息技術環境必備的“部件”。它指在一定范圍內分解制作、共同開發、資源共享的建設方式。這種建設方式可以以年級組為單位,可以以校為單位,還可以以更高級別為單位。但最基本的是以學不同級別的信息技術環境建設的制作比賽、教學比武等活動。當然“積零為整”后的信息技術環境不是一成不變的,它還有個不斷實踐、不斷改進、不斷完善的滾動式良性發展過程。
5.硬件設施的組織優化
即通過整理,選出精華,形成系列,刻錄成光盤。這樣不但可以提高信息技術環境建設的水平,而且便于普及推廣、發揮信息技術環境教育資源應有的作用。整理時的體系分類,主要以知識體系為主,如某冊課文,某章節內容,語文活動課等,還可以以教師的教學風格為體系。
科學技術就是生產力。實踐證明:信息技術環境會給課堂帶來無限生機。那么怎樣根據不同的教學目的,不同的課型,因地制宜地相機利用呢?下面側重從實現教學目的的角度舉例說明。
為了以讀帶講、以讀為突破口啟發學生學習課文,可主要運用錄音朗讀帶。如教《海燕》《春》《濟南的冬天》等流傳千古的詩文,可主要運用錄音等音像資料,啟發訓練朗讀,啟迪思維。用聲情并茂的朗讀感染學生、啟發學生、教育學生。
為了培養學生的動手實踐能力,可選用幻燈、投影、電子白板等信息多媒體。為了圖文并茂地感染學生、啟發學生,可以選用VCD光盤和電子白板等電腦軟件。這樣學生不僅興趣盎然,而且容易領悟文章的神韻,啟迪學生的思維。
為了突破課文的難點,可以選用電子白板等電腦軟件,運用動畫和定格特寫等方法。如《斑羚飛渡》中,老少斑羚在空中銜接的鏡頭啟發想象。
為了創設意境、激發興趣,可以綜合創設信息技術環境,利用多種電教媒體。例如,在指導寫《元旦獻辭》的情景作文時,可以先準備如下豐富材料:(1)一幅燦爛的朝霞圖片;(2)優秀元旦贈言幻燈片;(3)抒情性濃烈的學生元旦來信模擬朗讀磁帶;(4)一張音樂賀卡;(5)《春江花月夜》音樂。在操作時,邊投影邊播放配音,一石擊起千層浪,眾“曲”喚起澎湃潮。于是一篇篇感情真切的文章誕生了。此時,利用擴音設備增強朗讀效果和情景效應,還伺機利用照相機、錄音機、屏幕拍攝精彩鏡頭,提高品位檔次。這樣通過創設濃厚的信息技術環境,層層推進,使學生的激情達到了高潮,個個爭相上臺展風采。學生在創設的信息技術環境中進行了一次愉快、成功的作文訓練,大大加快了作文教學的進程,提高了作文教學的效率和質量。
為了使學習過程達到寓教于樂的效果,可以利用語文活動課邊看小品,邊進行“影評”,邊自編自演小品。還可以組織學生參與電視論壇、觀看愛國主義影片等。通過這些活動,讓學生在娛樂中博采眾長,陶冶情操,增長知識。
“問渠那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笨傊瑒撛O信息技術環境,應用現代化電教媒體,使傳統啟發式教學又向前邁進了一大步,進而擴展教學的廣度和深度,使教學更具科學性、藝術性、現代性和技術性。
·編輯 李建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