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麗輝
(寧夏銀川市西夏區北方民族大學附屬中學)
淺談翻轉課堂教學模式在高中信息技術課程中的應用
司麗輝
(寧夏銀川市西夏區北方民族大學附屬中學)
隨著信息技術的飛速發展,翻轉課堂作為一種新興的教學理念應運而生。翻轉課堂充分發揮了學生學習的主動性,真正實現了新課改的要求,同時對于轉變我國現有的課堂教學觀念、培養創新型人才具有一定的借鑒意義。研究的目的主要在于:探索翻轉課堂在高中信息技術教學中的具體運用策略以及需要注意的若干問題,希望通過此研究可以讓翻轉課堂在高中信息技術課堂中應用得更加科學合理。
翻轉課堂;教學模式;信息技術
翻轉課堂為每個學生提供了自由學習的平臺,學習能力較弱的學生可以借助翻轉課堂平臺反復觀看自己未掌握的知識,學習能力強的學生可以選擇選修內容進行更深層次的學習,讓學習能力不同的學生都得到很好的發展。
筆者根據自己對翻轉課堂的理解總結了如下幾個概念:
概念一,翻轉教學資源。教師制作15分鐘左右的教學視頻,通過各種途徑,讓學生在課下或家中觀看視頻,學生在課堂上通過討論交流完成作業。
概念二,翻轉“教”和“學”的教學環節。把傳統課堂中教學的“教”環節放在翻轉課堂中學生的“學”環節上;學生的“學”環節放在翻轉課堂中教師的“教”環節上。這樣翻轉課堂就把傳統課堂的“先教后學”轉變成了“先學后教”。
概念三,翻轉師生角色。傳統課堂上,教師通過“教”向學生傳授知識,翻轉后教師在課前向學生提供資源,學生對學習資源進行主動學習,突出了學生的主體地位。
筆者根據翻轉課堂的實施總結翻轉課堂的特點主要有如下幾點:
1.短小精悍的教學視頻
通常來說,翻轉課堂教學視頻的時長大都控制在十分鐘左右,且每一個教學視頻都是針對某一個特定的教學問題而展開的,具有很強的針對性,學生學習起來也比較輕松。
2.清晰明確的教學信息
翻轉課堂的教學信息清晰明確,不同程度的學生都能很快地明確學習意圖,有利于學生快速地吸收、掌握新知識。
3.方便快捷地檢測所學知識
學生在觀看教學視頻后,在教學視頻的后面教師會提出幾個問題,這些問題可以幫助學生快速檢測所學效果。如果哪個知識點出現問題,學生可進行查漏補缺。
1.有利于促進學生個性化的學習
翻轉課堂中,學生利用教學視頻進行自主學習,能充分發揮主體作用。每個學生的學習能力和興趣都不同,學生的基礎也不同,翻轉課堂能實現分層教學。
2.翻轉課堂有利于構建和諧的師生關系
翻轉課堂可以給學生和教師提供一個自由民主的交流平臺。學生可以隨時提出自己的想法。翻轉課堂會讓教師花更多的時間與學生在一起,因此教師能更好地了解學生。
3.翻轉課堂有利于加強師生互動
翻轉課堂后,教師能夠與學生進行一對一的交流,也可以把有問題的學生聚在一起進行個別輔導。顯然,教師比以往有更多的時間與學生互動,因此學生能夠更好地掌握所學知識點。
筆者根據自己的教學經驗以及結合一些學校的教學模式,建構了基于翻轉課堂理念的高中信息技術教學模式,具體如下:
1.上課前注意的三個環節
(1)制作導學案。教師在深入研究教材內容和學生學情后,和同一年級的教師進行集體備課,提前制作好導學案。導學案可以幫助學生很快地了解本節課所學的主要知識點。
(2)制作教學視頻。教師首先要確定視頻需要呈現的方式;其次根據不同學生的掌握程度創建不超過15分鐘的教學視頻。
(3)學生需要自主預習和學習。學生下載導學案及教學視頻開始課前自主學習,然后完成測試題。測試題做完后進行本節課的小結和評價。
2.課堂中操作的五個步驟
(1)探究合作。自己或小組內難以解決的問題,課堂中大家集思廣益共同解決。
(2)拓展答疑。小組間不能解決的問題匯總后,由老師統一解決;根據學生掌握的學習情況,教師進行適當的拓展和延伸。
(3)鞏固練習。教師分配作業,學生可以在組內合作完成,鞏固知識點的掌握。
(4)分析糾錯。對自己出錯的問題進行分析并找到出錯的原因,總結經驗,掌握知識點。
(5)歸納總結。本堂課學習完成后對所學知識進行歸納總結,進行查漏補缺。
的情感共鳴”;英語組的“如何改變課堂單詞教學模式”等主題研討和理綜組、文綜組的課前研討,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課堂效率,同時也提高了教師的教學能力。
校本教研使每位教師在言說和行動中思考、在教學實踐中體驗和感悟、在反思評價中成長。隨著校本教研的深入開展,教師教學理念也悄然發生了變化:由教向學的轉變,死學向探究的轉變,單一知識向能力、情感、價值觀的轉變,封閉的課堂向開放課堂的轉變。教師的自我提升意識也有了明顯的提高,干中學,學中干成了教師的自覺行為,他們不再滿足于教書匠的生涯,而是走進了課堂教學改革的殿堂,人人承擔了課題,人人參與了研修。每學期結集成冊的課后反思、教學敘事等隨筆文章和在刊物上發表的專業論文見證了教師們立足校本、投身課改的堅實足跡,同時也搭建起教師業務水平提升的階梯。
教師作為注重精神生活、追求人生價值的專業技術人員,只有當自己所做的工作得到肯定時,才會覺得付出的勞動值得。教師只有受到尊重,才會堅守講臺,靜心教書,潛心育人,引領靈魂向上。原來有可能導致內耗阻滯的消極因素才有可能轉化為促成協作互補的積極因素。因此,我以為:和對學生進行賞識教育一樣重要的是對教師不同的個性特點和教學風格給予充分的肯定和積極的引導,要對教師的才能充分地賞識,要學會用事業凝聚人,用感情團結人。
每年元旦,我給學校的每一名教職員工都贈送了一張明信片,上面有我親筆寫下的新年祝語,每一名教師的內容都各不相同,上面的每一句話都是我深思熟慮的結果。比如,我給張靜老師寫的是:學音樂、教生物、改化學,科科都行;師德好、業務精、能力強,教壇先鋒。這是一名年輕教師,看后非常感動,工作的熱情更高漲了。我想這就是賞識的魅力吧!
天下大事必作于細。作為校長,無論多忙,都應該深入基層,深入到老師當中。在生活上,給他們以熱情的關懷,從老教師子女的升學、就業到青年教師本人的婚姻及子女入托上學,從教師本人的生病住院到家屬的工作調動,都悉心幫助,教工的心態思想將更加穩固,營造出一片融洽溫馨的文化氛圍。
一個不愿意讀書的教師,是永遠不會有進步的。“三更有夢書當枕”“半床明月半床書”,這應該成為教師書香生活的寫照。明月雖然清寒,書卻因博大精深而溫潤著生命。因此,要讓校園里彌漫著濃郁的書香氣息,讓讀書成為教師精神生命的呼吸,讓讀書成為教師校園生活的基本方式。
營造書香校園,濃厚教研氛圍。新教育實驗開創者朱永新教授指出:“一個人的精神發育史實質上就是一個人的閱讀史,而一個民族的精神境界,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全民族的閱讀水平。”“在一定意義上,讀書就意味著教育,甚至意味著學校。”
教師作為青少年學生學習的引路人、與學生相互依存的生命共同體、共同成長的伙伴,在幫助學生自主閱讀、自主寫作和人類崇高的精神對話的同時,應更加自覺把讀書、寫作作為自身生命存在的基本形式,通過閱讀經典和隨筆寫作實現自身人格的健全和思想的完善。因此,通過推進“教師閱讀工程”來加強教師隊伍建設不失為一種事半功倍的明智之舉。
·編輯 魯翠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