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福財
(寧夏鹽池高級中學)
對高中作文教學的一點思考
陳福財
(寧夏鹽池高級中學)
高中作文教學最根本目的是培養(yǎng)學生的基本技能。寫作要求不能無限拔高,要緊緊扣住素質教育這個中心,即“基本”和“全面”兩個要素。教師最終的目的是要通過自己的“教”,讓學生寫出合格,甚或優(yōu)秀的作品來應對高考和生活。也就是說“學就是為了用”。所以,高中作文教學應該規(guī)劃長遠,精耕細作,重在落實。作文訓練是個“積水成淵”的過程,要循序漸進逐步提高,不能求之過急。要堅信:只有有了一定量的累積,才會有質的絕對變化。
作文教學;學而為用;規(guī)劃;有的放矢;實踐;落實
關于作文教學,一直以來都沒有一個相對固定的模式,大多數老師都是借助“專家”的“一鱗半爪”來用于作文教學實踐。缺乏系統(tǒng)性,下面就自己這些年來的一點作文教學“經驗”,談談個人粗淺的想法與做法。
就作文而言,我們教學最根本的目的是培養(yǎng)學生的基本技能,而不是培養(yǎng)作家。寫作要求不能無限拔高,要緊緊扣住素質教育這個中心,即“基本”和“全面”兩個要素。我們最終的目的是要通過自己的“教”,讓學生寫出合格甚或優(yōu)秀的作品來應對高考和生活。也就是說“學就是為了用”。
但高一伊始就大張旗鼓地練“標準”作文(800字以上的作文)是否妥帖,有待商榷。實踐告訴我們,其弊端有三:
1.量大,不好評閱。
2.量大,易使評閱流入空洞,而不能落到實處。
3.量大,易使學生產生厭倦心理,從而應付老師。
而小作文卻可以規(guī)避這些,更有利于提高學生的作文水平。我們必須清楚地意識到:沒有一磚一瓦的積累就不會有高樓大廈的出現;沒有片段的精雕細琢就不會有文思并茂的篇章出現。
所以我覺得這樣做更好:規(guī)劃長遠,分點教學,精耕細作,重在落實。
(一)規(guī)劃重在長遠
即將寫作所用的五種表達方式——敘述、描寫、抒情、議論、說明的訓練分塊放在高一和高二的教學過程之中。
高一主訓“敘述、描寫、抒情”,同時教以文章的架構方式和潤色技巧。
高二主訓“議論和說明”,當然整合能力的訓練也會貫穿始終,可用周記和每學期必須完成的幾篇大作文來實現。
高三進一步強化整合能力的訓練。
(二)設題有的放矢
在學完一篇文章或一個單元后,針對所學文章或所學單元中的“特色”點,設置小作文訓練題。在訓練前,先將“特色”點所涉及的知識教授給學生,在他們明晰了“概念”后再進行創(chuàng)作。同時,求點不求面,求質不求量。
所以,在學習小說單元后,我給學生布置了如下的小作文訓練:
1.用50到100個字描摹一下你的任課老師。(肖像描寫)
2.運用心理描寫方法進行片段作文練習。(描摹老師或同學的某種心理)
3.通過環(huán)境描寫營造一種氛圍。(如,恐懼、悲傷、愧疚、無奈、愉快等,字數為100到200)
(三)評析重在落實
將布置的作業(yè)收上來,批閱后,選擇幾個學生的作業(yè)實例——這幾個作業(yè)所出現的問題,一般能基本涵蓋這一班級學生出現的問題,然后進行集中點評,點明這些作品中的優(yōu)點和存在的問題,以期學生能“取長”和“補短”。
(四)課上適當拓展
目的:提高教學品位,開闊學生的視野。
比如,針對“肖像描寫”我們進行了如下拓展:
紅樓人物肖像描寫一評。
“面若中秋之月,色如春曉之花。鬢若刀裁,眉如墨畫,面如桃瓣,目若秋波。”
寶玉的肖像描寫有無瑕疵?
學生的疑問有兩個:
1.“面若中秋之月”應該是形容臉型,“色如春曉之花”應該是形容臉色,那么“面如桃瓣”一句又是寫什么呢?如果是臉色與第二句重復,如果寫臉型與第一句重復。
2.“鬢若刀裁,眉如墨畫,面如桃瓣,目若秋波”四句中,鬢、眉、目都是部分,而“面”是整體,何以不按從部分到整體或從整體到部分的順序寫呢?
通過討論得出:
1.“色如春曉之花”不應該是描寫臉色,因為“春曉之花”不是具體哪一種花,可能是紅、可能是黃、可能是白,那又如何形容臉色呢?所以,我覺得開頭兩句既不是寫臉型又不是寫臉色,或者不單是寫臉型和臉色,而是寫一個人剛出現時給人的第一印象,一種整體感覺,當然這種印象或感覺主要來自面部特征。“面若中秋之月,色如春曉之花”就是形容一種面目俊朗眉清目秀的總體感覺,這既符合賈寶玉的形象,又符合人物剛出場這樣的情境。
2.開頭兩句寫人物總體印象(主要是面部),下面四句顯然應該是分寫各個部分的特征。那我們就不能把這里的“面”理解成整個面部,它應該和鬢、眉、目一樣是臉上的某個具體部位。在古漢語中,“臉”原來是專指眼睛下面部位,就是我們現在說的“面頰”。后來“臉”和“面”的義項融合了,所以這里的“面”就是指“面頰”,這也是女子撣粉施脂的部位,所以“面”才會像桃花一般紅粉鮮艷。(可知“面如桃瓣”一句是寫臉色的。)而賈寶玉本來就有幾分女子特質,在這一課的下文中就有寫賈寶玉“面如敷粉,唇若施脂”。因此亦符合人物特征。
(五)階段訓練整合
就是利用大作文做一個前期小作文訓練成果的綜合檢測,及時發(fā)現學生“小+小=大”中存在的問題,指導他們及時規(guī)避。
題目:“我的老師”(必須是本班老師,有利于規(guī)避學生對他人文章過多的借鑒)
要求:
1.文體為“記敘文”。
2.必須出現“肖像描寫”“語言描寫”“心理描寫”“環(huán)境描寫”。
個人覺得,寫作的真理就是既要在生活中注重一字一詞的積累,更要注重一句一段的練習。萬丈高樓,平地而起。要堅信:有了一定量的累積,必然會有質的絕對變化。作文訓練是個“積水成淵”的過程,必須把觀察思考和訓練結合起來,逐步提高,不能求之過急,更不能半途而廢,而且每前進一步,都要做好總結,只有這樣,才能“百尺竿頭更進一步”。
·編輯 王團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