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俊英
(湖北省襄陽市襄州區伙牌鎮中心學校)
淺談多媒體在打造高效的“三生課堂”中的應用
武俊英
(湖北省襄陽市襄州區伙牌鎮中心學校)
當今是信息時代,網絡作為信息的載體正在迅猛地發展,學校是教育的前沿,多媒體和網絡教學以其豐富的表現形式、強大的交流功能、無限擴展知識的鏈接,迅速地被廣大的教師所接收,并積極運用到教育教學實踐中。作為一名數學教師,現代信息技術把枯燥的數學形象化、具體化、趣味化,能使學生快速高效地獲取知識,發展思維,形成能力,更快地被我接受了。
我們現在數學課堂應該是:生命的課堂、生成的課堂、生活的課堂,簡稱“三生課堂”,要求以學生為主體,教師充分尊重學生的認知規律和心理規律,重視學生的需求欲和探究意識。注重學生的個性發展,強調讓學生健康成長,爭取讓每個學生在課堂上都有收獲;注意知識的生成過程,讓每個學生獲得知識的體驗;聯系學生生活實際經驗,讓學生感受數學在生活中的價值。下面就打造“三生課堂”實踐中的經驗和體會談一下我的看法。
生活中處處皆數學,數學來源于生活,又可以通過數學知識解決生活中遇到的實際問題,多媒體可以使生活與數學更好地對接。
1.運用多媒體精簡展示生活
數學來源于生活,生活中蘊含著許多有趣的數學問題,在教學過程中,由于時間、空間的限制,有很多生活情景不能展示,但是借助于多媒體教學可以提供生活情景在數學教學中的應用,優化教學模式。
如,利用多媒體動畫展示軸對稱在生活中的運用,平移在生活中的應用;利用視頻展示生活的場景,讓學生從中找到數學。
2.從生活中體驗數學的應用
生活是數學的源泉,生活中的數學鮮活、立體,學生容易接受,能喚醒學生已有的經驗,增加學生的學習興趣,增強學習動機和信心。例如,在教學初中幾何“軸對稱圖形”這一課時,就可以應用多媒體的鮮艷色彩、優美的圖案,直觀形象地再現事物,給學生以如見其物的感受。教師可以用多媒體設計多幅圖案,如,等腰三角形、飛機、幾幅古建筑圖片等,顯示后,用紅線顯示出對稱軸,讓學生觀察。圖像顯示模擬逼真,渲染氣氛,創造意境,使學生很快掌握了軸對稱圖形的特點,有助于提高和鞏固學生學習興趣,激發求知欲,調動學生積極性。
1.創設情境,激發求知欲
情境的創設不但可以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增加學生的學習興趣,還能有效地引導學生分析和探索問題,產生解決問題的動力和方法,使學生更好地建構自己的知識體系。
如,某商場銷售一批名牌襯衫,平均每天可銷售20件,每件盈利40元,為了擴大銷售量增加盈利,盡快減少庫存,商場決定采取適當的降價措施,經調查發現,如果每件襯衫每降價1元,商場平均每天可多售2件,如果商場平均每天要盈利1200元,每件襯衫應降價多少元?像這樣的來自于學生生命中需要掌握的知識,更能激發學生的求知欲。
2.變抽象為具體,讓學生更快地掌握知識
一些概念太難理解,老師只用語言講述學生不能準切地理解,但是利用多媒體輔助教學效果就馬上變了,學生能夠自己理解并能很快地記住。
如,平移,老師說再多不如做一個動畫,展示平移的過程,讓學生從中找出什么是平移。
3.設計多元化練習,讓每個學生都有展示的機會
數學教學離不開練習題,而靈活多樣的習題能提高學生的做題興趣,較好地鞏固所學的新知,從而讓學生在不同層次上都有收獲。不僅基礎好的學生有收獲,基礎差的也有收獲,營造學習的氛圍。
現在的數學教育不僅要有知識的結果,還要有知識生成的過程,讓學生在學習數學的過程中得到發展。減少機械的記憶,增加理解的記憶,更增加了學生對新知識的應用能力。
1.設計預習案,引導學生自主學習
利用多媒體的便捷,課前將設計好的預習案在白板上展示出來,讓學生邊帶著問題預習、邊理解。可以自主探究,也可以小組談論,對所學的新知識有一個初步的認識。
2.建立數學模型,體驗數學知識的生成,高教課堂得以實現
以前對數學問題的探究都是按“定義—假設—定理—證明—推論”這一模式進行的。而多媒體技術通過文字、圖像、圖形、動畫、聲音等方式,可使教學過程圖文并茂、生動形象,知識面更廣。在動態的學習環境中,對教學內容更容易領會和掌握,可以加快學習進度,提高學習效率。
如,軸對稱的概念和講解,我直接弄一個對稱的楓葉,從中間對折用動畫展示折疊的過程,讓學生看到折疊前后的變化和過程,讓學生自己得出什么是軸對稱圖形。
總的來說,初中數學與多媒體的結合,并不是所有的知識都要借助多媒體,多媒體只可巧用,不能濫用。多媒體在數學中要適當地應用,要合理地應用,從而打造高效“三生課堂”。
·編輯 王團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