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瑩瑩
(鄭州工業應用技術學院 河南鄭州 451100)
民辦高校貧困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現狀分析及對策研究
李瑩瑩
(鄭州工業應用技術學院 河南鄭州 451100)
民辦高校作為高等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提高高校貧困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質量是新形勢下高校貧困生工作的重點,針對目前貧困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存在的問題,提出堅持“以人為本”原則,以思想教育為主,兼用其他方法,多管齊下,營造和諧校園文化環境,開展心理咨詢服務,完善對高校貧困生的就業支持等對策 。
民辦高校 貧困生 思想政治教育
在高校,貧困生的日常管理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輔導員的日常工作之一。雖然隨著貧困生資助工作的不斷完善和發展,各個高校普遍都建立了相關的貧困生資助管理部門。但總的來說,這些部門人員偏少,而且缺乏相關的思想政治教育專業背景,他們的主要精力都放在了各種貧困生資助項目及經費的匯總和發放上,根本無暇顧及對貧困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對貧困生實際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就落到了貧困生所在年級的輔導員身上。[1]
將“以人為本”作為教育理念,掌握貧困生的思想政治動態對于做好貧困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十分重要的,由于致貧原因的多樣性,貧困生成長的特定環境,以及成長過程中的主觀感受會使他們的思想和心理產生不同的變化。[2]
當前的貧困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總的來說只注重近期的顯性效果,忽視了貧困生長遠的思想品格和能力培養;即重視經濟扶貧,忽視了精神上培育貧困生,能力上鍛煉貧困生。[3]
民辦高校學費普遍比較高,面對貧困,部分貧困生怨天尤人、內向自卑;由于和周圍的同學在消費上存在差異,高校貧困生普遍具有自卑的心理。有些貧困生在中學學習一直拔尖,步入大學,就會產生不比生活條件,要與你們比學習成績的想法。他們發奮讀書,刻苦努力,對自己的期望值很高。一旦學習成績達不到自己的期望值,就會產生自卑和自責的心理,同時伴有強烈的情緒波動。同時,不顧一切全身心地投入到學習中,將自尊心全部押在學業上,沒有其他的作為支撐,這樣挫折感會更強,自卑自責的心理也會隨之加重。二是封閉自我以求維護自尊,一部分高校貧困生通常也期望和其他同學一樣,展示自己的才能,和其他同學打成一片。但是由于自信不足,畏懼失敗,于是處處回避,事事退縮,不愿甚至畏懼和其他同學交往,拒絕和同學們交流,致使這部分高校貧困生變得越來越孤僻,越來越自卑。
第一,針對性不足。貧困生家庭致貧的原因不同,因而針對高校貧困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也應該有區別地進行,不能一概而論。作為學校,應當及時察覺及時發現,在第一時間采取措施,給與其必要的扶助,并進行單獨的、面對面的交流和心理疏導。
第二,工作的方法單一。在民辦高校貧困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行政方法是主要運用的方法,其他方法不常用或是缺乏應用,忽視了教育方法、法律方法、經濟方法、心理方法等基本方法的綜合運用。
對于民辦高校貧困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要堅持“以人為本”的原則,“以人為本”就是從高校貧困生和貧困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實際情況出發,除了了解貧困生的物質貧乏程度還要了解貧困生的精神需求,分析他們的思想狀況,掌握他們的心理動態變化,在對民辦高校貧困生進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過程中,盡量創造合適的環境和條件,讓他們充分表達自己的觀點。給予貧困大學生充分的尊重,不要區別與其他學生,要把他們與其他大學生平等相待。
由于眾所周知的原因,近年來,民辦高校貧困生規模不斷擴大,貧困生們所表現出來的現狀、形式和類別也愈加復雜,物質幫困只是貧困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基礎和前提,針對高校貧困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不能單純以物質幫扶為主,而要以思想教育為主,實現高校貧困生思想政治教育與管理一體化,將思想政治教育手段與行政手段、經濟手段有機結合。引導貧困生正確認識貧困,加強貧困生道德修養,重視人文關懷在貧困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作用。鼓勵貧困生多與他人交往,交給他們必要的人際交往技巧,幫助他們調整心態,促進他們形成樂觀自信的性格。
良好的校園文化環境對高校貧困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有積極的推動作用,讓高校貧困生體會到校園的溫暖,感受到來自于老師和同學們的關愛、人與人之間的真摯感情,勤儉節約、艱苦樸素的校園風氣,和諧友愛,充滿人文關懷的校園氛圍,能夠使貧困生更加健康地成長,減輕消極因素對貧困生心理上帶來的種種影響,對高校貧困生思想政
治教育工作起著事半功倍的作用。另一方面,高校貧困生因為共同的生活體驗容易形成認同感,產生共鳴,從而形成特殊群體,這有利于他們在相互交流和鼓勵中釋放壓力,而且因為群體形成的集體歸宿感可以緩解他們自卑、孤獨等負面的心理問題。
對民辦高校貧困生開展心理咨詢是貧困生心理健康發展的需要。社會變化紛繁復雜,社會上各種因素無不影響著貧困生的心理。心理咨詢服務要堅持服務性原則,幫助學生釋放壓抑情緒,合理引導學生調整心態,樹立正確的與人交往,與人相處的心理。同時還要遵循尊重性原則,每個來訪的貧困生,心理多少都有自卑情緒,咨詢師不要把他們當做特殊個體,要以正常的心態來面對來訪者。同時對他們的談話要保密,保護他們的隱私。
高校對貧困生的就業指導從他們入學就開始抓起,定期在大學四年學習生活中進行。結合高校貧困生的實際情況,有針對性地開展就業指導服務,和他們進行面對面的交流和溝通,提供專業化和個性化的輔導。正確引導高校貧困生積極參加校園活動,使校園文化成為高校貧困生素質拓展的重要平臺;通過形式多樣的社會實踐活動,提高貧困生的社會適應能力和人際交往能力,提升其綜合素質;有針對性地開展多種就業技能訓練,提高其就業創業能力,鼓勵和引導高校貧困生考證考級,提升自身就業技能,提升高校貧困生就業的信心和面試成功率。
[1]何飛.高校家庭經濟困難學生認定存在的問題及對策[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11,02:133
[2]梁軍、何麗萍.博弈視角下我國高校貧困生資助研究[J].思想教育研究,2010,06:108
[3]方鈁妍.高校貧困生思想政治教育芻議[J].思想教育研究,2010,09: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