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世平
(吉林省長春市九臺區營城第一中心學校 吉林長春 130000)
淺談中學語文教學中創新能力的培養
劉世平
(吉林省長春市九臺區營城第一中心學校 吉林長春 130000)
在當前我國的教育領域的不斷創新與改革背景下,中學語文教學已經不再僅僅是對中學生語文基礎知識的教學,更重要的是對學生各種能力的培養,尤其是中學生的創新能力。一個具有創新能力的人,才能在學習與生活中保持熱情。文章立足于中學語文課堂教學現狀,主要分析了中學語文教學中創新能力的培養策略。
中學語文 課堂教學 創新能力 培養策略
創新是時代發展與不斷進步的靈魂所在。中學語文教學,是中學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之一,關注中學語文教學,有利于培養中學生的創新能力,提高中學生的創造性思維,將中學生培養成為時代所需要的創新型高素質人才。
新課程改革背景下對高中語文的教學目標提出了新的要求,在課堂教學過程中培養高中生的創新能力已經成為高中語文教學的題中應有之義。在高中語文課堂教學過程中培養高中生的創新能力,是一項長期而且艱巨的任務,不僅僅需要高中語文教師在課堂教學過程中的用心引導,更需要高中生的積極配合與融入。幫助高中生融入到課堂教學活動中來,激發高中生對語文課堂教學的參與積極性,是當前新課程改革的基本要求。不論在哪個教學階段,過于空洞與枯燥的理論講解都不能達到很好的課堂教學效果。因此,高中語文教師應當在課堂教學過程中引入情境教學法,將課堂教學內容與情境教學法進行有機結合,使高中語文課堂變得生動、活潑,在高中生身臨其境的感覺之下激發高中生的創造性思維,培養高中生的創新能力。
例如,在魯教版高二語文課本中有一篇文章是《蘭亭集序》,文中提到“群賢畢至,少長咸集。”及“雖無絲竹管弦之盛,一觴一詠,亦足以暢敘幽情。”教師可以根據文中的描述設計情景,讓學生模仿當時的群賢,大家集會于會稽山陰之蘭亭,大家喝酒吟詩,每人都留下自己的詩篇。通過情景設計展現出當時集會的盛況,讓學生自己設計對話內容,可以提高學生的創新能力。
在高中語文課堂教學活動中培養高中生的創新能力,不僅僅需要高中語文教師不斷創新課堂教學方式,更需要在課堂教學活動中引進先進科學技術,讓多媒體技術作為課堂教學的主要輔助手段,使高中課堂教學與時代發展同步。在高中語文教學中引入多媒體技術,不僅為情境教學的創設添磚加瓦,更可以有效培養高中生對于高中語文課堂的學習興趣,在多媒體教學下,有效培養高中生的創新能力。多媒體技術,是互聯網技術在高中語文教學課堂中的載體,是對聲音、圖像、動畫的有機結合。在高中語文課堂教學中引入多媒體教學,可以使得教學手段更加靈活,教學效率大大提高。同時,在聲音、圖像與動畫的形象展示下,更加有助于對高中生創新能力的培養。
例如,在魯教版高中語文課本中有一課是《家鄉風情文化展》,教師可以布置下任務去,讓學生搜集關于自己家鄉的資料,制作成圖片或者演示文件,在課堂上每個學生都用多媒體設備進行講述,說說自己家鄉的風情文化,通過多媒體技術可以讓大家更直觀地了解到各地的風情民俗,學生通過講述會更加熱愛自己的家鄉。學生在制作文件的時候會發揮自己的想象力,努力將家鄉最好的一面展示給大家,從而提高學生的創新能力。
在高中語文教學中培養中學生的創新能力,走出教室是一項重要舉措。當前的高中課堂教學,大部分的教學活動都是被局限在教室當中。一方面,是因為高中生面臨著即將到來的高考,課業壓力比較大;另一方面,是在教室中進行教學,便于對學生進行管理。事實上,一直將學生局限在教室中,會造成高中生壓力過大、腦部缺氧的現象,反之,適當的走出教室,進行課堂外教學,反而會有助于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適當地進行課外學習可以開闊學生的視野,放松學生的精神,緩解學習壓力,可以讓他們精神飽滿地進行學習。
例如,在魯教版高中語文課本中有一活動是《我愛自然》征文活動。教師可以將學生帶出課堂,帶到自然中,讓學生身處其中感受大自然。鳥語花香,樹木繁茂,學生在這種環境中會更加熱愛自然,可以激發學生的寫作靈感,提高學生的創造性,寫出更好的文章。
在中學語文教學中培養高中生的創新能力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高中語文教師長期的引導。高中生就像沒有長大的小樹,活潑、頑皮,在高中語文教師的耐心引領下,發散思維,積極思考,激發創新的源泉。在高中語文課堂教學中培養高中生的創新能力,需要語文教師不斷摸索與更新傳統的教學方法,在教學過程中可以靈活選擇不同的教學方式,創設情境、引入多媒體、走出課堂。語文教師對學生的引導只是一種手段,重要的是學生自身要積極探索。
[1]楊麗萍.高中語文教學信息化改革研究[J].亞太教育.2016(21)
[2]石曉婷.高中語文教學中學生主體性意識的培養[J].西部皮革.2016(16)
[3]馬紅梅.試論問題教學法在中學語文教學中的應用[J].讀書文摘.2016(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