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勁
(江蘇省邗江中學)
高中歷史教學如何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
易勁
(江蘇省邗江中學)
創新能力是與人的綜合素質密切相關的基礎能力之一,傳統形勢下的應試教育往往注重知識點的灌輸而忽略了對青少年素質與能力的培養,這是以往教育上存在的一個誤區。主要致力于從素質教育理念出發探索在高中歷史教學中怎樣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通過教育方法與教育理念的創新,將素質教育貫徹到高中歷史教學當中,從而提高學生的歷史學科學習能力與文史方面的綜合素養。
創新;培養;激發;興趣
創新是新時代的主旋律,是知識社會的靈魂。被動、封閉、接受性的學習方式不可能培養出學生的創新精神與實踐能力。新型的教育教學模式把學生的自主性學習放在了重要位置,并倡導在教學活動中以學生為主體。在歷史學習方面,提高學生的創新能力是順應新的教學理念的一項教學方式的革新,創新是求知的生命力所在,在高中歷史教學中努力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將對學生的素質和能力的培養起到積極的作用。
寬松自由的學習氛圍是激發學生創新能力的必要前提。在一個教師權威不可挑戰,學生只能被動接受,不允許自主思考與質疑的學習環境中,學生的自主學習和創新能力必會被扼殺。民主的學習環境是激發學生歷史學習創新能力的必要基礎,只有先在思想上讓學生放下負擔,解開束縛,才能在學習上讓學生產生創新與獨立思考的動力。因此,教師要培養學生歷史學習上的創新能力,首先要為學生的歷史學習創造一個寬松民主的學習環境。教師要轉變思想,將管理與命令學生的教學方式轉變為輔導型教學,從一個學習活動的指揮者轉變為學習活動的支持者,積極鼓勵學生發表自己對于歷史學習的觀點與看法,讓學生主動參與到歷史課題探討中來激發學生對于歷史學習的興趣。對于一些歷史問題允許學生質疑與提出不同意見,鼓勵對教材大膽提出不同看法的學生,這樣,學生才真正融入民主自由的學習環境中來,從而激發其歷史學習上的創新能力。
創新能力的培養除了在良好的教學環境的創造上,更關鍵的是讓學生在求知方法和學習方法上具有自主判斷力和懷疑精神。以往的學校教育教師和教材是絕對的權威,而學生只能被動接受,即使教師或者教材有錯誤學生也不敢提出質疑,這樣權威壓力下的學習是很難培養出學生獨立思考的能力,創新能力自然也就難以提高,而要真正使學生具備創新精神,首先要打破學生對權威的恐懼,要讓學生運用學習方法和自主求知的理念自己判斷知識的正確性。
“求異”法是在分析解決問題時的一種方法,求異法在原則上與一般方法分析與研究的角度不同,不滿足于目前已知的結論,而通過對現有結論的質疑與證偽來進行歷史問題的深層思考與探索,求異法能夠有效培養出學生對于歷史問題的獨立思考與判斷能力。歷史學科根本上講是一門人文學科,很多問題并不存在所謂的標準答案,只有讓學生具備良好的歷史觀與人文素養才能真正培養出學生的歷史學習才能,而通過死記硬背教材上給定的標準答案并不能達到這一點。求異法是從激發學生歷史思考與判斷出發培養學生歷史學習的創新能力,通過對歷史問題不同角度的認識與理解從而更好地學習歷史,讓學生了解并經常在歷史學習中運用求異法,可以使得學生對于歷史問題具備一套系統的歷史判斷與學習方法,而不僅僅是知道某個問題的答案而進行記憶,這樣才能更好地從素質上培養出學生的歷史學習能力。
不知道何為舊則無法創新,對于歷史基礎尚處于起步階段的中學學生而言,如果不充分了解歷史課題研究的一般手法和模式,也就毫無創新可言了。創新從根本而言是在舊的模式上的一種改進,而創新意識的提高有賴于對舊技巧和常規模式的了解和分析。在高中階段的歷史學習中,學生對歷史問題的認識與學習方式就教材而言范圍過于狹窄,如果反復就教材范圍內的歷史知識進行訓練與學習,在創新能力上的提高上并不能起到好的作用,而要實現學生創新能力的養成更好的方式是增加其歷史知識量與對歷史問題分析與研究的傳統方法的系統了解。這就要求教師應在高中歷史教材之外,選擇一定量的歷史材料和歷史課題讓學生進行學習方法的參考與學習,不僅要學習正面的經驗,反面教訓也要有,通過對常規歷史學習方法和技巧的熟悉以及正、反兩面教材的對比才能真正培養學生在歷史學習上的創新能力。
綜上所述,創新能力的培養是歷史教學方面基于素質教育的新的教學方向,在高中歷史教學中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并不存在固定的模式,根據實際情況和教學環境,教學方法和理論也要在實踐中不斷修正和更新,才能愈加趨于完善和合理。因此,對于提高高中生歷史學習的創新能力的探討還需要在具體的教學實踐中進一步檢驗和修正,只有不斷地更新,精益求精,才能在教學方法和理論上把高中教育推向更高的領域。
[1]胡寧寧.基于高中歷史課堂實施差異教學的研究[J].考試周刊,2014(24).
[2]胡娜,王濤.高中歷史教學的創新性與有效性探討[J].中國校外教育,2013(26).
·編輯 段麗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