湯珉
(江蘇省溧陽市南渡初級中學)
放手學生活動,培養學生實驗探究能力
湯珉
(江蘇省溧陽市南渡初級中學)
實驗探究能力是一項重要的科學探究能力,如何培養學生的實驗探究能力是中學物理教學中一個重要的研究課題。結合具體教學實例,談一談如何通過組織學生活動培養學生實驗探究能力。
物理實驗;學生活動;實驗探究
物理實驗是一種帶有理性化的比較高級的探究活動,實驗探究能力是一項重要的科學探究能力,如何培養學生的實驗探究能力是中學物理教學中一個重要的研究課題。學生動手實驗過程中可能會遭遇挫折,如,實驗結果不理想、實驗現象不明顯、實驗設計和操作存在困難等,這些問題剛好是激發學生思考、培養學生實驗探究能力的契機。要想有效提高學生實驗探究能力,教師就要鼓勵學生多動手,相信學生,放手學生活動,讓他們做中學,在實踐中運用知識、提高能力。
蘇科版八年級物理“摩擦力”一節課教學可分四個模塊:感受摩擦力的存在、摩擦力的類型、探究影響滑動摩擦力大小的因素、增大和減小摩擦力的方法。教學的推進應立足于學生的生活經驗,用生活實例串聯課堂,突出摩擦力與生活的聯系。本課將重點放在“探究影響滑動摩擦力大小的因素”這一知識點上,經過簡單猜想,放手讓學生動手探究和實驗,通過實驗產生困惑、發現問題、討論交流、解決問題。通過實驗探究,將更多的時間留給學生思考和發現,使學生提高動手實驗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在教學活動中,教師要經常用生活中的實例來引出物理現象和概念,這可以讓學生感受到物理課本中的知識和生活中的現象息息相關,也會啟發學生用物理知識去分析生活現象。比如,攀登陡峭的斜坡,我們會選擇登山鞋和平底的布鞋,學生會很自然地想到登山鞋防滑;手上抹了油去旋可樂瓶蓋,發現會打滑。通過這些事例,學生將日常生活的摩擦大小聯系到物理上的摩擦力,自然而然地將理論知識與生活實踐相結合。在感受摩擦力的存在時,教師讓學生用手按在桌面上滑動,體會手的感覺,感受摩擦力的大小和方向。這樣的教學可以讓學生直觀深刻地理解物理概念,為實驗探究打下堅實的基礎。
學生用手以不同的方式在不同的物體表面滑動,感受所受阻礙的情況。他們會感受到不同物體表面手受到的阻礙大小不同,從而生發出摩擦力有大小、摩擦力的大小與哪些因素有關等問題。課堂上,學生動手活動去感受摩擦力,就是一個很好的教學情境,通過活動產生疑惑、提出問題、啟發思考、試圖解決,這一系列過程激發了學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促使他們迫不及待地要著手解決問題,探究的熱情會使學生在動手活動中更投入、創造力更強。
探究“滑動摩擦力的大小與哪些因素有關”,本課采用非結構化的實驗流程,四人一組,分組合作,學生按照自己的猜想,選用實驗器材,自主設計實驗方案,進行實驗,收集數據,得出結論。探究過程中,沒有限定實驗器材和實驗方法,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需要進行活動,教師所扮演角色是一個觀察者,巡視研究過程,觀察和發現學生實驗過程中的亮點、困惑和解決辦法,多鼓勵,少評價。但放手學生活動,也要考慮學生已有的知識水平,適當提供教學支架,比如“如何測量滑動摩擦力的大小”涉及二力平衡知識,是學生很難自己解決的問題,教師可以引導學生閱讀“信息快遞”,了解其測量方法。
放手學生活動,無結構的探究過程決定了每一組完成情況和實驗收獲各不相同,分享和討論環節顯得至關重要。每組介紹自己的實驗方案和過程、表格設計及實驗結論。分享實驗過程中遇到哪些困難,怎樣解決的,效果怎么樣,沒有解決的問題可以引導大家一起討論。
學生提出了很多有價值的問題,比如,測量前彈簧測力計要水平方向校正0點;緩慢拉木塊時會有卡頓感,測力計的示數不穩定,可以稍微拉快一點;木塊上不加鉤碼時,測力計示數較小,觀察不便,可以適當增加鉤碼;探究滑動摩擦力與接觸面粗糙程度的關系,實驗器材不夠,有些學生想到用地面和脫下來的衣服來充當接觸面等。這些都是演示實驗和結構實驗學生很難發現的問題和細節。
通過活動,整理談論成果,歸納實驗結論。活動中談論的實驗細節是課堂上的生成資源,既是實驗所得,也是學生勤勞和智慧的結晶。教師在課堂上應多給學生自主實驗的機會,放手學生活動,對課堂生成的資源需珍視,對有創造力和有見地的想法要加以鼓勵。
綜上所述,在物理實驗教學的過程中,教師要相信學生,放手學生進行實驗探究,培養學生實驗探究能力,這不僅能提高學生學習興趣,激發學習熱情,還可以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增強學生的合作意識和創新精神,培養學生實事求是地進行實驗的科學態度和科學精神,更注重讓學生主動獲取知識。
[1]傅志強.初中物理“動手做”教學實踐研究[J].物理教學探討,2016,34(6).
[2]熊登偉.變革物理實驗教學提高學生創新探究能力[J].新課程,2016(6).
·編輯 段麗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