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曉霞
(遼寧省丹東市東港市實驗小學 遼寧丹東 118300)
如何減輕學生的課業負擔
孫曉霞
(遼寧省丹東市東港市實驗小學 遼寧丹東 118300)
每次留作業之前,學生都會嚷嚷著和我說:“老師啊,你少留點吧!還有別科的作業,我們怎么寫都寫不完”、“都沒有時間玩了”、“沒意思”……望著學生們無奈的表情,聽著他們哀求的話語,我在想,呼喊了多年減負,到底減輕了什么?
學生課業負擔過重,不僅表現在課業的數量上,有時與學生的興趣也有很大的關系。學生對課業的反感還表現在重復學習和缺乏創意上面。減輕學生課業負擔,一是全校范圍內進行高效率的課堂建設,創設減負的良好氛圍,因為畢竟減負不僅僅是某個人的事;二是各學科開展靈活多樣的學習活動,調動學生自主學習的積極性,使學生感覺到學習不再是負擔,而是一種樂趣;三是家校和諧溝通,共同為學生減負。
“減負”口號似乎喊了多年,但是現在的學生學習時間過長、家庭作業太多、睡眠時間太少……課程改革一直在喊”減輕課業負擔”,政府和學校也采取一系列措施,以切實減輕學生過重課業負擔,全面推進素質教育。但成效卻不大明顯。小學生的課業負擔狀況更是如此!小小的身軀后承受著的書包重量甚至是自己體重的二分之一!學生每天家庭作業量少則1至2小時,多則2至3小時,有些學生晚上作業未做完就趴在桌上睡著了。家長普遍反映學生課業負擔偏重,年級越高,課業負擔越重,且學生課業負擔輕重與學生本身成績好壞關系不是很大。家長也直呼孩子的作業量太大了,只能去小飯桌輔導學習了。
所以不難看出,學生課業負擔過重是具有普遍性的,無論是成績好的學生,成績差的學生,還是學生家長都感到學生的課業負擔重。學生確實應該完成一定量的作業,但是往往數量卻超出了學生的承受能力。在學校,學生要完成至少八樣作業,作文、日記、數學、英語、錯題本……中午學生都是吃完午飯就急急忙忙進教室完成作業。休息的時間,游戲的時間被作業本活生生地剝奪。學生活潑的天性,熱愛的特長得不到充分的發展。現在的學生普遍身體素質較差,缺少鍛煉;有的學生性格孤避、自私,缺少與他人合作溝通的機會。學生不應該僅僅局限于學習文化知識,而是應該學習做人,做事,力求身心全面健康地發展。
學生課業負擔過重歸根結底不外乎以下幾點:
1.家長的“期望值”。“望子成龍,望女成鳳”是每位家長的心聲。“再窮不能窮教育”,家長為了孩子可以說是傾注了全部的心血。有的家長一味地要求孩子學習,學習,再學習!甚至假期都是排的滿滿的。
2. 教師的“指揮槍”。教師面臨著學生升學率、評比考核的壓力。這大部分來自于學生的考試成績。學生的考試成績從哪里來呢?知識反復的講解,機械重復的操練,課下“小灶”的開啟……大搞題海戰術,學生除了作業還是作業!老師似乎就是中轉站,任務就是讓學生將考試必備的知識記熟。3.傳統的思想的“根深蒂固”。多少年來,“萬般皆下品,唯有讀書高”的思想依舊影響著人們。因此,多少人都將能升上學為極高榮耀。另外,在現實情況下,城鄉差別依舊存在,為跳出“農門”進入一個理想生活環境,生活可謂保險系數更大。而要達到這一理想的彼岸,不認真地學、拼命地學,分數上不去是實現不了的。可以說即使學校、教師不給予壓力,這些學生也會自我尋求壓力,自我加重課業負擔,追求考試的高分數。
1.家長要理性地看待考試。淡看孩子的成績單,充分認識到孩子的能力,看到孩子之間的個體差異,根據孩子的要求,出于孩子的實際來給他們定位。而不是一味地高標準嚴要求。其實作為家長, 要在孩子最困難的時候,( 例如考試發揮不正常,成績也不如意的時候)真正鼓勵他一下, 安慰他一下, 那么孩子感受到的將是來自父母真正的關愛和理解。
2.教師要嚴格要求自己。首先作好充分的課前備課,針對學生不同年齡段的身心特點,對不同學段的教學目標做出充分的備課。在課堂教學中,教師要做到“精講”,“ 多練”。針對每節課的教學重點和學生的學習難點,采用“小組合作學習”、“學生自主學習”等方式進行。在課堂中進行一定量的練習,此時的練習可以是每節課的課后練習,也可以進行提高練習。
3.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首先要培養學生課前預習習慣。思考一些基本的問題:是什么?為什么?這樣行嗎?跟以前的知識有什么聯系?等等。預習了,聽課就有的放矢,會抓重點,攻難點,課堂自然就更加高效,負擔也就相應減輕了。其次培養學生課堂學習習慣。上課要做到“聲聲入耳、字字入目、動手動腦、用心學習”,討論問題時要主動參與、積極發言、積極思考,達到課堂高效收益,從而減輕訓練時的負擔。再次要培養學生課后鞏固習慣。復習是鞏固和消化學習內容的重要環節,把所學知識認真復習一遍,該記憶的記住了,該理解的理解了,然后再做作業。 總而言之,為學生從小培養良好的學習習慣是至關重要的。
4.學校應該開設各種各樣的興趣小組。滿足每一個學生的要求。比如英語組、體育組、書法組、數學組、課外讀物組……將學生從每天繁重的書面作業中解放出來,培養學生動口、動手、交際的能力。充分激起學生學習的欲望,調動起他們學習的積極性,讓學生在活動中、在實踐中、在笑聲中、在快樂中全面發展。
5.重視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學校應開設心理健康課程,進行有重點的心理健康教育,提高學生的心理承受能力和抗挫折能力,減輕學生的心理負擔,同時要為他們創造寬松的學習環境,給他們精神上“松綁”,使他們能輕松愉快地學習、生活、成長、成才。
我們要把減輕孩子們的課業負擔真正落到實處,把歡樂和笑聲還給他們,讓他們在輕松快樂的環境中成長為全面發展的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