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喜彪
(吉林省四平市教育局教育執法監察支隊 吉林公主嶺 136100)
當前中職學校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的問題與對策
陳喜彪
(吉林省四平市教育局教育執法監察支隊 吉林公主嶺 136100)
黨和政府以及各級教育工作部門高度重視中小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采取了一系列的促進措施。教育部1999年頒發了《關于加強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的若干意見》指出:“中小學開展心理健康教育,既是學生自身健康成長的需要,也是社會發展對人的素質要求的需要,是學校德育工作一個重要組成部分。”筆者對中職學校心理健康教育進行了探討。
中職學校 心理健康 問題及對策
教育實踐證明,中職學校的心理健康教育成績斐然,學校領導及教師已經形成共識:心理健康教育是一項思想性、科學性、技術性和經常性的教育工作,有助于學生健康成長,學校開設了心理健康教育課,設立了學生心理輔導室,一些學校定期進行一些學生心理健康普查。然而,還存在一些具體問題上理論認識的模糊,這些問題亟待解決,如不解決,影響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開展。
發展狀況極不平衡,有的學校把開展心理健康教育當成擺設,應付檢查,把一些不相關的教師安排當心理輔導教師,教師不懂心理學的專業知識,對心理健康教育一無所知。導致學校開展的心理健康教育似有實無。有的學校把心理咨詢工作視為針對少數有精神障礙的學生而進行的,把心理健康教育當作類似于學習一般衛生知識的事情;有的學校對心理咨詢室掛靠到哪個部門不清楚,相關部門相互推委、怕麻煩,強調沒有條件,至今沒有建立。學校領導的認識水平和中共中央、國務院《意見》、《決定》和教育部《關于加強中小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意見》等文件中對于心理健康教育的要求相差甚遠。認識跟不上,組織管理、活動經費、人員定編、辦公及沒備條件建設等具體問題卜的投入力度不夠,無咨詢服務機構,無專職咨詢人員,無專項經費。領導認識跟不上,認識上有誤區。
目前,學校心理健康教育課開設不能令人滿意。一方面,以課程緊為由,沒有將心理教育課程正式納入教學管理;另一方面,處于無序狀況,課程或講座獨自開設,欠缺協調,僅僅講授某些個人偏好的心理調節,心理健康教育缺乏系統性和科學性。存在著成人化、課程化、知識化的模式。采用簡單生硬的說教,生搬硬套心理學概念,心理健康教育變成以傳授心理學知識為主的教學,背大量的名詞解釋,不利于學生的心理健康,增加了學生的心理負擔。
學校心理咨詢室普遍簡陋,設施簡陋,亟待改善。有的學校的心理咨詢室小,不符合心理咨詢工作的基本要求和基本原則的。心理咨詢有名無實,沒有專職人員,沒有經費投入,幾張辦公桌椅而已。
從事心理健康教育的教師出身科班的少,由團隊干部、政治教師或班主任兼任,沒有經過系統的心理健康教育培訓,不能自覺地運用心理科學知識幫助學生。僅憑個人熱情而缺少一種科學精神,或因為工作需要才從事心理咨詢工作是不行的。
長期以來,學校教育存在著“關起門來搞教育”的現象,心理健康教育也是如此。大多數局限于上幾節課、搞幾個心理健康活動,請一些專家教授來講座,看上去挺熱鬧的,但心理健康教育的真正目的并沒有達到。
教育部《關于加強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的若干意見》對中小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任務、內容、原則、途徑與方法都作了明確的闡述,加強和完善學校的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必須注重以下幾項工作:
實踐證明,哪一個學校的領導對心理健康教育的認識高,對心理咨詢和教育的投入就到位,開展得積極活躍,心理咨詢人員就有積極性。充分認識心理健康教育與心理咨詢工作的重要性,將其作為學生思想教育和素質教育系統工程的一個有機組成部分,理順心理健康教育、心理咨詢與學生其他教育工作的關系,消除對心理健康教育與咨詢的種種誤解,是搞好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先決條件。建立一個以學校領導為首的心理健康教育的領導機構。開展心理健康教育,不少教師和家長對此不太理解,在學校的地位難以確定。另外,開展心理健康教育多個部門合作,協調進行。哪個學校領導重視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哪個學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就開展得好,因此,機構的搭建是搞好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關鍵。
提高學生的心理素質,教師的心理必須是健康的。不難想象,自身心理健康水平低、對心理健康缺乏認識的教師,能培養出具有良好心理素質的學生。把對心理健康教育教師的培訓列入當地和學校的師資培訓計劃,開展專業培訓,提高對心理健康教育重要性的認識,掌握進行心理健康教育所必備的知識和能力。
單靠學校的力量開展心理健康教育往往力不從心,以學校為主,對家庭教育進行引導,使家長掌握心理健康教育的基本知識,規范教子行為,在家庭生活中創建健康的家庭氛圍,使之形成健康的心理品質;爭取社會力量的支持,利用各種社會資源,開展多形式、多渠道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動,讓學生在一個和諧的環境中健康成長。只有學校、家庭、社會三種教育形成合力。
本著科學的態度,通過科學的手段和方法,定期對學生的心理健康狀況、學習情況等進行檢測,把調查的數據根據其心理障礙的嚴重程度進行分類收集,為每個學生建立心理檔案。定期對學生進行心理健康普查是必要的,有效地減少學生心理障礙的發生率;提高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在學生中的影響,以普查為基礎,做好后期的跟蹤服務工作。
[1]戴李,馮蘭. 淺淡中職學校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的問題與對策[J].亞太教育,2015,(21):119-120.
[2]吳東旭. 中職學校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的問題及對策[J]. 衛生職業教育,2014,(09):154-156.
[3]李謀超. 中職學校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問題、現狀及解決路徑[J]. 社科縱橫(新理論版),2013,(04):302-3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