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 芳
(邢臺學院外語系,邢臺河北 054001)
?
英語課堂合作學習低效現象分析及對策
劉芳
(邢臺學院外語系,邢臺河北054001)
摘要:隨著課程改革的逐步深入,課堂教學的組織形式也在悄然發生變化。小組合作學習作為一種有效的學習方式,在英語教學實踐中被廣泛應用,但在實際應用這一教學策略時還存在很多問題。文章對英語課堂合作學習低效現象進行分析,提出了相應解決問題的方法和對策。
關鍵詞:英語課堂合作學習;低效;對策
[科研立項]2014年度河北省教育教學研究“十二五”規劃課題:英語課堂合作學習低效成因分析及對策.項目編號:1404484;2015年度河北省教育廳立項課題:基于網絡的立體化外語教學模式的構建與實踐.項目編號:SZ151269
合作學習(Cooperation Learning)是上世紀70年代興起于美國的一種富有創意和實效的教學理論與策略體系。它是以小組合作學習為基本的教學組織形式,課堂上的學生為了完成任務,系統地利用教學中各個動態因素,有明確責任和分工的互助性學習。隨著英語教學改革的不斷深入,合作學習作為一種現代教學方式已廣泛地運用于英語課堂的教學當中。但是在實踐教學當中,我們發現小組合作學習存在一些低效現象。
(一)學生缺乏主動性
從我們的實踐教學中發現,一方面,有相當一部分學生雖然對傳統的灌輸式的授課方式有諸多不滿,但是多年的學習習慣使他們對于這種教學方式已經產生了依賴性,溝通交流和合作技能較為薄弱。因此,他們不愿、也很難主動地參與到合作學習的過程當中。在他們看來,合作學習這種方式遠遠不如老師講解更為直接、明了。另一方面,由于學生的英語學習水平存在差異,學習成績較差的學生不愿意進行合作學習,他們在活動中通常只是當聽眾,參與討論不積極,一是怕自己發言錯誤會引起別的同學對自己的輕視,二是覺得既然是以小組成績作為個人成績,成績好的同學代表發言或匯報就可以了。
(二)合作學習趨于形式化
我們在教學中開展小組合作學習過程中,經常能發現這種的現象:課堂上,教師提出問題后要求學生根據座位情況隨意組成小組進行討論,教師也在這一過程中走下講臺,這轉轉,那看看,最后要求學生代表進行發言陳述討論結果。這樣的方式在英語課堂教學中比比皆是,乍一看,這種教學模式真的有小組合作學習的樣子,但根據我們的調查,學習的效果甚微。這種所謂的小組合作學習,形式上是把學生分成小組進行合作學習,但實質上沒有給出具體的分工,更別提明確的規則了。不少學生討論和研究的內容,都與教師所要求的內容無關。而且有的代表小組發言的學生每次都是同一個人,組內根本沒有討論,達不到教師想要的教學目的,合作學習流于形式,合作學習也就“低效”了。
(三)學習任務設計隨意化
在布置小組合作學習的任務方面,大多數教師往往是為了合作而合作,他們熱衷的只是合作這一外在的活動形式,在布置學習任務時不能根據教材內容的特點和學生的實際情況恰當地設計問題,而是根據主觀想象隨意設置。有些教師布置的任務相對比較簡單,不需要合作學習就可以得出答案,學生的討論熱情激發不出來;有些教師不考慮是否有必要,經常在課堂上運用這一方法,課堂看似熱鬧,但合作學習收效甚微。還有些教師在開展小組合作學習時,給出問題后沒有給學生留出足夠的獨立思考時間就匆忙將學生分組,使得學生在不了解學習目標的情況下盲目討論,小組合作學習效率低下。
(四)學習小組組建不合理
在日常教學中,教師通常不重視合作小組的劃分。小組成員分配往往具有隨意性和臨時性。其中最常見的是教師按照大家上課時的座位分成四人或六人小組。這樣分組并沒有把每個小組各成員的學習、能力等個體差異充分考慮進去,雖然方便開展小組活動,但人員搭配不合理,不利于學習活動的順利開展。而且我們還發現教師有時分組隨意性很大,比如他們讓學生自己自由組成小組,這樣的結果往往是成績好,愛表現的學生很快組合在一起,組內討論很熱烈,而那些成績不好的同學勉強組成一組,個別學生沒有小組可以參加,這樣在一定程度上會使這些學生的自尊心受到傷害。
(五)合作學習活動的評價不科學
評價是保證合作學習順利實施不可或缺的部分。由于在教學中采用的是小組這一形式,故而在評價的時候要以小組的共同成績作為評價標準。但是在實際的英語課堂上,以教師為單一評判者的評價方式,過于重視小組整體和合作結果,而忽略了學生的個體與合作過程的評價,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學生參與的熱情,影響合作學習的效果。此外,由于缺乏行之有效的評價體系,無論教師還是學生在小組合作學習時隨意性較大,所以難以衡量學生的真實水平,達到預期效果。
(一)培養學生的合作意識,發揮學習主觀能動性
在當今這樣一個強調信息共享、強調合作的時代,社會不僅需要高科技人才,更需要的是具有合作意識的人才。亞力士多德曾說過:“能獨自生活的人,不是野獸就是上帝。”這說明,要想在激烈的人才競爭中獲得成功,就必須學會與他人交往、合作,否則就很難在發展中求得生存。因此,培養學生的合作意識和合作能力也是我們的教育目標。對于那些習慣了傳統教學模式、認為合作學習浪費時間的學生,教師可以創設適當的英語情境,通過一系列有計劃的教學活動使學生在學習的起始階段就對學習內容產生濃厚的興趣,從而讓學生對合作學習產生認同感。另外,教師應當多向那些成績較差的學生介紹英語學習的方法,幫助他們制定合理的學習計劃,鼓勵他們主動地參與到合作學習中來。同時,教師還應注重學生團隊意識的培養,讓學生充分意識到自己在小組合作學習中的重要性,每個人不僅應當把幫助、鼓勵小組同伴當成是不可推卸的責任,也應當看作是自己的義務。只有這樣,學生的學習主動性才能夠逐漸地得到發揮。
(二)創設合理的教學任務,靈活組織合作學習
如果沒有使學生產生合作興趣的情境和任務,合作學習只能流于形式。合作學習任務的設計要依據學生已有的知識水平和接受能力,結合課本進行設計。合作內容不能過難或者過易。過難會使學生感到無從下手,過易則會讓學生失去討論的樂趣。通常來說,只有具有一定難度的探究性、開放性問題或有討論價值的教學內容,才能夠激起學生對討論合作的熱情,學生才能在合作學習中發現問題和解決問題。以《新視野大學英語》第一冊第一課Fresh Start為例,剛進入大學的學生,對現在的大學校園還是有一定的憧憬的。所以,在本章主題導入的時候,教師可以以理想中的校園和現實中的校園對比作為切入點,引導學生進行討論。然后在此基礎上為學生創設一個情境,如校園記者對大學新生的一個采訪等。對于一些相關詞匯,學生可能不會表達,這就需要教師的積極引導,幫助學生做好合作學習的前期準備工作。
(三)組建科學的合作學習小組,明確小組成員的分工和責任
建立合作學習小組是合作學習的前提和基礎。組建科學有效的合作學習小組,有助于提高課堂學習效率,打造高效課堂。科學分組時,教師應先對學生的基本情況有一個深入的了解,然后根據學生的性格特點、成績與同學的關系等幾個各方面進行分組,一般4-6人。分組一般遵循“組內異質,組間同質”的原則。“組內異質”是小組合作的基礎,而“組間同質”又使各個小組總體水平基本一致,確保全班各小組展開公平的競爭。合作學習小組創建后,教師應該明確小組中每一個成員的分工和責任,讓小組成員通過合理分工,各盡其職。組內分工落實后,教師可以根據教學情況定期作適當的調整或輪換,讓每一位小組成員都有鍛煉和展示的機會,最后應達到“人人是組長,個個是主人”的境界,以增強學生的責任感和學習的積極性。總而言之,只有組建科學的合作學習小組,才能真正實現小組內的合作與學習,自主學習、共同提高的目的才能達到。
(四)開展積極有效的學習評價,提高合作學習的實際效能
評價對于推動學生自主學習尤為必要。沒有必要的評價,就無法對學生自主學習進行有效的監控,勢必造成課堂的放任自流。評價應當貫穿于整個合作學習過程中。首先,進行合作學習之前,教師需要考慮到學生的個體差異,對于英語水平基礎較差的學生要以鼓勵、贊揚為主,使他們在合作學習活動中也能感受到成功的快樂;對于英語水平較好的學生要在表揚的同時提出更高的要求。其次,在合作學習中,教師可以通過自評、互評等方式檢查學生的合作過程。最后,合作學習結束后,教師可以對合作學習的整體情況以及合作成果進行評價。例如,在英語寫作教學的課堂上,教師要先把本堂課寫作類型的評分標準呈現給大家,然后布置寫作任務。在大家完成寫作任務后,教師要求學生根據評分標準先進行自評后再進行互評。這樣不僅能取他人之長,補自己之短,而且能夠提高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促進寫作能力的提高。完成了自評和互評后,教師隨即在課堂上對學生的表現進行評價,同時指出學生在寫作中出現的共性問題。這樣,學生不僅可以感受到教師對自己表現的認同,也清楚地了解到了自己在寫作中的優勢和劣勢,進一步提高英語寫作水平。
參考文獻:
[1]Jacobs,G. M. & Power M. A.楊.合作學習的教師指南[M].盧楊.北京:中國輕工業出版社,2005.
[2]潘亞玲.外語學習策略與方法論[M].上海: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2004.
[3]王薔.英語教學法教程[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4]土坦.合作學習的理念與實施[M].北京:中國人事出版社,2003.
[5]劉永杰.英語合作學習的實踐與探索[J].大觀周刊,2013,(10):256.
[6]張曉蘭.合作學習在英語專業寫作教學中運用的實驗研究[J].四川外語學院學報,2006,(3):137-140.
[作者簡介]劉芳(1979-),女,河北威縣人,講師,碩士學位,翻譯及教學法研究.
[收稿日期]2016-03-08
中圖分類號:H319.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4658(2016)02-014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