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春雨
(四川省綿陽市綿陽第一中學)
《蜀道難》教學反思
楊春雨
(四川省綿陽市綿陽第一中學)
李白作品無論在思想還是在藝術方面無疑具有典范性,想在短時間內完成所有的目標不太現實。于是我就以課后練習題二為“母題”,圍繞唐代評論家殷璠對這首詩的評價進行教學設計:“奇之又奇,自騷人以還,鮮為此體調也。”那么,這首詩到底“奇”在哪里呢?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探討:章法結構、語言、意境、主旨、風格等。時間短,任務重,在翻閱各種資料并對文本有了更深入透徹的理解之后,我決定忍痛割愛,舍棄更多的情感分析,而是圍繞“奇”字,以賞析詩歌藝術特色并進行鑒賞訓練為主,這樣就使目標更為集中,也能更好地達到目標。
本單元學習提示反復強調詩歌教學要反復誦讀。具體到這一首詩來說,相對較為抽象難懂,所以剛開始的全體誦讀詩歌,我和學生一起大聲誦讀,把握好節奏和情感,我全身心地投入到蜀地那卓絕的險與美之中,用我的真情去感染學生,讓大家全身心地投入文本中。
在鑒賞詩歌的語言時,學生積極參與,主動舉手,愿意暢談自己的看法。積極參與可以引起教師和學生的關注,教師有問題自然習慣和愛參與的學生交流,這樣在師生之間的交流過程中,教師的一些思路、學習方法會影響學生,對學生來說自然也就提高了學習效率,拓展了學習寬度,培養了學習能力。
這節課學生有許多自己新的解讀,我設計了一些沒有標準答案的問題,只要言之有理就對學生鼓勵。如,談李白寫這首詩歌的意圖是什么、分析語言之奇等問題時,盡管他們說得未必合理,但學生只要敢張口說,就是好現象,這也是我所想要的結果,我們的課堂就是要有新的見解,而不能人云亦云。
本堂的結束語在思想上有所提升?,F在的學生缺少的是胸襟和雅量,面對困難他們往往灰心喪氣,沒有好的心態,語文課堂就是要培養他們向上的精神,教他們有勇氣,讓他們平心靜氣地去接受不可改變的事情;教給他們方法,去改變可以改變的事情,去區分什么是可以改變的,什么是不可以改變的事情。我認為每一次的語文課對其進行這樣的熏陶,是必不可少的。
課堂時間較緊,就使一些內容教得不夠透徹,誦讀教學使用的方式多樣,但學生的誦讀興趣與誦讀能力被調動得還不夠,應給學生更多的時間去誦讀。在以后的教學中,我將更加努力,總結反思,不斷進步。
·編輯 韓 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