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瓊瓊
(江蘇徐州市睢寧縣新世紀中學)
新課改視域下初中物理實驗教學的變更
夏瓊瓊
(江蘇徐州市睢寧縣新世紀中學)
新課程改革的開展對初中物理實驗教學提出了新的要求,現階段初中物理實驗教學的實施還有許多不盡如人意之處,因此,探討在新課改視域下初中物理教學的更變問題極具現實意義。
新課改;初中物理;實驗教學
新課程的實施對推進初中物理實驗教學的高效實施具有重要的作用,但是應該看到,目前的初中物理實驗教學依然存在著很多的不足,因此,研究新課改視域下初中物理實驗教學的更變問題是非常有價值的。
實驗教學在初中物理教學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實驗教學的有效實施可以更好地促進學生對于教學內容的理解,對初中物理教學效率的提升具有不可忽視的作用。在實驗教學的開展過程中,實驗的種類和數量是非常多的,所用的實驗用具也是五花八門的,但是我們應該看到,一些教師在傳統的初中物理實驗教學的實施過程中,更多的是習慣于使用那些現成的實驗器材,但是,我們應該看到在一些初中物理的實驗中有時使用現成的實驗用具是很難達到其應有的實驗效果的,要做好這類的實驗,就必須根據具體的實驗需要創新自制實驗用具,這是提升實驗效率的有效手段。新課程對于學生實踐能力的培養是非常重視的,自制實驗用具可以很好地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可以這么說,教師在初中物理實驗教學中組織學生根據實際的實驗需要自制實驗用具是非常必要的。因此,初中物理教師在初中物理實驗教學的實施中要高度重視學生自制實驗器材能力的培養,引導學生逐步學會自制實驗器材,通過這樣的培養可以有效地提升學生的實驗能力,促進學生實驗素養提升的同時,也促進初中物理實驗教學的有效實施。
在傳統的實驗教學中,一些初中物理教師對演示實驗比較重視,一些本應是學生操作的實驗,教師經常是以演示的方式來代替,這在客觀上減少了學生自主動手進行實驗的機會,這對學生實驗操作能力的培養是非常不利的。新課程的實施鼓勵學生積極地參與實驗活動,學生參與物理實驗活動對于學生理解物理知識、驗證物理的相關理論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學生通過參與豐富多彩的實驗活動,還可以發現更多別人沒有發現的物理學規律,提出更多創新性的問題,并能夠根據自己的實驗操作,更進一步地找到解決問題的創新途徑,從這個意義上來說,新課程背景下初中物理實驗教學的實施要盡可能地讓學生親自動手參與實驗活動,這是非常必要的。教師要充分認識到初中物理實驗教學可以有效地提升學生的創新能力,因此,教師在初中物理實驗教學的實施中要高度重視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善于引導學生對已有的實驗方案進行創新性的改進,通過對實驗方案的合理改進與創新,在潛移默化中既培養了學生的思維能力,又培養了學生的創新能力,這對實驗教學的有效實施具有極大的促進作用。
物理是一門實踐性很強的學科,在社會生活的各個角落都會運用物理知識,可以這么說,現代科技的方方面面都離不開物理知識的運用。傳統的初中物理教學對于物理知識比較重視,在物理教學的實施中,更多的是關注知識的傳授,尤其是受到應試教育理念的影響,教師在教學中把時間和精力更多地用到如何提升學生的考試成績上,在物理教學中很少開展課外實踐活動,對于課外實踐活動缺乏應有的重視。而新課程對于學生實踐能力的培養是非常重視的,因此,這種物理實驗教學缺乏實踐活動的現狀急需改進,要改變這一物理教學的現狀,就要求教師結合實驗教學內容,有針對性地帶領學生到相關的工廠和科研單位中,讓他們通過對這些地方的參觀學習和實踐活動,更好地理解所學習的物理知識,開闊他們視野的同時,也有效地促進了初中物理教學的更好實施。
新課程對于初中物理實驗教學考核評價制度的要求與傳統的考核評價制度存在著很大的差異,新課程的考核評價更多重視的是對學生綜合素質的評價,這與傳統的考核評價方式存在的最大不同就在于新課程所關注的考核與評價更多關注的是對學生能力的評價,能力的評價既包括對實驗能力的評價,還包括對思維能力的評價,以及對實踐動手能力的評價。而傳統的初中物理實驗教學的考核評價更多重視的是對學生物理實驗知識掌握情況的評價,這樣的考核與評價很難適應現階段物理實驗教學考核評價的需要。因此,初中物理教師在教學的實施中,要善于根據初中物理課堂教學的實際情況,以及學生在實驗教學中的具體表現,構建科學合理的初中物理實驗教學的考核評價制度,考核評價制度要考慮其應有的實效性,要在此基礎上制定翔實的考核方案,考核評價要既具有嚴肅性,又具有靈活性,考核評價制度的科學構建要以促進初中物理實驗教學作為根本的出發點與落腳點,以科學化的初中物理考核評價制度的構建促進初中物理實驗教學的高效開展。
開展新課改視域下初中物理實驗教學的更變研究對促進初中物理實驗教學的高效實施具有不可忽視的作用,現階段初中物理實驗教學的實施依然面臨著許多的挑戰,明確這些挑戰的問題,提出一些實效性的更變策略,對促進現階段初中物理實驗教學的有效實施大有助益。
周海洋.新課程理念下初中物理實驗教學的改進與創新[J].理化教育,2013(11).
·編輯 韓 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