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俊花(新疆伊寧市第九中學)
?
淺談對學生能力的培養
郭俊花
(新疆伊寧市第九中學)
多年以來,培養能力一直是我從事化學學科教育教學的重要目標。下面就我在教學中如何培養學生的能力談一點粗淺的經驗。
對學生不但要求“學會”,而且要求“會學”,現在的學是為了將來的“自學”。在教學中必須留出一定的時間,讓學生閱讀教材。閱讀前教師可以提出幾個關鍵的問題,指導學生閱讀,通過閱讀解決以上提出的問題。如質量守恒定律的內容中,要把“參加”“質量總和”“反應前”“反應后”作為重點理解,讓學生在閱讀中發現問題,解決問題,加深對定律的理解,從而提高自學能力。在今后的學習中無論是否有老師,學生都能通過自學來解決實際問題。
化學學習中,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和積極性。在課堂上盡可能地讓學生多說,可行的措施有:(1)讓學生描述一下演示實驗中的重點現象;(2)實驗時讓學生介紹實驗儀器、實驗步驟、注意事項,也可以預測實驗的現象,實驗結束后讓學生匯報實驗數據和結論;(3)在習題講解、試卷講評過程中讓學生講解原因;對試卷中做錯的題進行分析出錯的原因及如何正確解析等。學生具備了語言的表達能力,在今后無論學習還是生活中,都能促進學生間的交流,能充分表達出學生的所思所想。
在教學中,應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和主體地位,采用學生討論的方法,這樣可以使不同層次的學生相互學習,取長補短。例如,講到《原子的結構》這一節時,提出問題“原子是一個實心的球體嗎?原子是由什么構成的?原子帶電嗎?”然后四人一組進行討論,這樣學生在討論時,就會有爭論,在爭論時,他必須尋找讓人信服的理由,才能說服對方,他就會動腦子,看課本,分析、歸納。學生間的相互交流能促進學生思維的發展,能有效克服講授式教學、灌輸式教學等傳統的教學方法中的弊端,把學習的主動權還給學生。
在課堂上,教師要鼓勵學生創造性學習。在教學中,學習實驗室制取氧氣的實驗裝置時,提出質疑“難道只能用實驗室的儀器才能制取氧氣嗎?生活中沒有替代品嗎?”讓學生利用生活中的廢舊物品來制作實驗的裝置。教師要鼓勵學生大膽創新,強調自己的作品要與眾不同,但要符合實驗要求。通過收集學生的作品,發現形式多種多樣。試管有的是用學生愛吃的棒棒冰管代替的,有的是鋼筆、油筆的筆管,有的是葡萄糖酸鈣的瓶子,有的是塑料掃帚的掃帚把等等。當一件件作品擺在你的面前時,你不得不驚嘆學生的創造力。因此只要教師給學生足夠的創造空間,就能激發學生的創造熱情。
總之,教師的教學要有所突破,必須把培養學生的能力放在首位,而化學教學與我們的生活是密不可分的,只要認真動腦,對學生能力培養的途徑有很多,這就需要我們做一個有心人,一個不斷創新的人。教師具備了這些能力以后,在教學中就能真正做到以學生為主體,教師只是一個引路人。
·編輯魯翠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