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萬利(重慶市北碚區王樸中學校)
?
怎樣在初中語文教學中培養學生的質疑精神
李萬利
(重慶市北碚區王樸中學校)
我國宋代大學者朱熹說:“學貴有疑,小疑則小進,大疑則大進。”愛因斯坦也這樣說:“提出一個問題往往比解決一個問題更重要。”在《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中也明確指出:課堂教學應該注重培養學生的自主性和獨立性,應該引導學生進行調查、探究、質疑,讓學生在實踐中學習,讓學生主動、富有個性地學習。由此可見,培養學生的質疑精神是一項很重要的任務,新課改理念也積極呼喚改變學生學習方式,鼓勵學生自由表達自己的見解,鼓勵學生自己發現問題,自己解決問題,鼓勵學生對文本作出分析判斷,從不同層次進行評價和質疑。因此,怎樣保護學生的好奇心與求知欲,培養學生的質疑能力很關鍵。下面我就針對這一問題談談自己的看法,僅與大家共勉:
求知欲、好奇心是人的本性,可是,當學生進入學校的大門,他們的問題就少了,甚至沒有了。究其原因是我們教師的觀念太陳舊,錯誤地認為“師道尊嚴”,覺得自己就是權威,講什么自己說了算,學生只要被動接受就可以了。于是,提問成了教師的專利,學生只要問答就可以了,我們教師按照事先預設的問題,環環相扣,步步為營,這樣就讓學生形成一種思維定式,教師問什么就答什么,久而久之,學生哪有問題?哪有疑問?因此,在學習人教版初中語文教材時,我總是給學生營造愉悅輕松的質疑氛圍,讓學生提出心中的疑問,即使有點離題,有點偏激,我也采用鼓勵的原則,只要是提出問題就給予表揚。例如,在學習《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一課時,我積極鼓勵學生發表自己的觀點,讓他們暢所欲言,有什么問題就問,有什么疑惑就說。在這樣的課堂上,學生的思維活躍,心情愉快,我班的韓×抑制不住內心的激動,站起來說:“老師,我覺得魯迅先生的老師不好。”聽到這里,我內心一顫,問他:“為什么不好呢?”他回答得振振有詞:“老師,你看,他的課堂太嚴肅,學生問問題,他也不回答,這能說是一個好老師嗎?”看到這個平時不愛說話的孩子。我想,這也許是他的真實想法,對于他提出的問題,我給他作了分析,從當時的環境和教育制度做了剖析,并積極表揚了韓×同學善于質疑的精神。
總之,培養學生的質疑精神是一個長期的過程,作為教師,應該有打持久戰的心理準備。在今后的教學中,我要充分尊重學生人格與個性,充分保護學生的求知欲。我相信,我們的學生一定會成為會學習的人,一定會成為有質疑精神的人。
參考文獻:
[1]陳琦.怎樣在初中語文教學中培養學生的質疑精神[J].北京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6(04).
[2]楊倩.語文教學的“質疑”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10.
·編輯張珍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