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 勝
(湖南省永州市東安天成學校 湖南永州 425900)
淺談高中化學教學中學生能力的培養
蔣 勝
(湖南省永州市東安天成學校 湖南永州 425900)
本文就學生能力培養的意義、要求及途徑和方法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能力 興趣 方法
教學的最終目的是什么?不同的人會有不同的答案。我則認為教學的最終目的就是培養學生的能力,一種在學習過程中形成的、自己獨立解決問題的能力。這種能力在化學教學中怎樣培養?
現代科學技術在不斷發展,人類的知識總量每隔十年左右要翻一番。這迫使人們不斷進行知識的更新以適應科技社會的發展。那么,如何使學生在有限的時間內掌握更多的科學知識,并不斷地進行知識的自我更新呢?我認為:必須摒棄那種只就知識教傳授知識的舊觀念,把教學的重點放在發展學生的智力上,即注意對學生能力的培養。
知識與能力是相互依賴、彼此促進的,知識是發展能力的基礎。一般情況下,學生掌握的知識越多,能力發展就越好;另一方面,能力又是掌握知識的條件。在化學教學中培養學生的能力的過程中,我認為應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
1.培養學生興趣:學習興趣是學生對學習活動或學習對象的一種力求認識或趨近的傾向,有興趣才有動力。學習興趣是先導,在教學中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是十分重要的。怎樣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首先我認為對一些生活中的化學現象,用已學過的化學知識進行解釋就比較實在而有用。其次,就是適當控制教學內容的難易程度,注重內容深淺得當,選擇適當的教學方法,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及學習積極性。總之,興趣是發展能力的前提,學生獲得了能力,反過來又激發了學習興趣。
2.啟發積極思維。積極思維有利于培養能力。實踐表明學生被動記憶、重復模仿來獲得知識,不易牢固掌握,且在學習的過程中容易散失信心。而有目的地進行啟發式的提問啟發學生思考則有助于學生掌握知識,也是培養能力的一個方法。化學要堅持啟發式教學。常見的變式訓練就是一個最常用的教學模式,其在教學中所起的啟發式作用舉足輕重。
3.進行嚴格的智力訓練。個人知識和經驗的積累不等于他的智力也能自發地同步發展,要實現知識和能力的相互轉化,關鍵在于實踐。嚴格訓練就是一種特殊的實踐形式,它是實現知識轉化為能力的主要手段和必由之路。要實現這一真正的轉化,首先,就是要嚴格地訓練學生,練基本功,練循序漸進,練由易到難,練由簡到繁。然后,教之方法,訓練中也必須講求實效,必須從教學實際出發。
在確立能力培養的基本要求后,如何進行培養能力的方法呢?我認為,應該注重觀察能力、實驗能力、思維能力、和自學能力這幾個能力的培養方法。
1.觀察能力的培養:化學的認知過程是以觀察實驗為基礎。因此,培養良好的觀察能力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在觀察能力的培養中應注意以下幾點:
(1)教學過程中,必須緊緊抓住主客體相互作用這一關鍵,不僅讓學生要“觀”,而且要“察”。通過對事物細致持久的觀察思考,由現象深入本質。
(2)觀察要有周密計劃。例如:加熱硫時,存在這樣一個變化過程:黃色晶體→深黃色液體→暗褐色液體→暗褐色黏稠體→流動性黏稠體→黑褐色流動液體→橙黃色蒸汽。這一系列變化過程很快,學生往往區分不清,眼花繚亂。把握不住整個變化過程。針對這種情況,教師可以采用定向重復觀察的方法,訓練學生視覺的敏捷性和思維跟蹤的速率,由重復訓練遷移到其他新的快速反應情景,提高觀察能力。
(3)從觀察能力中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從實驗中觀察到的現象,啟發學生思維,分析其本質,使學生由感性認識逐步上升到理性認識。從而大大培養了學生的觀察能力。
2.思維能力的培養:培養和發展學生的思維能力,開發學生智力,是讓學生積極主動獲取知識的前提條件。在此過程中:
第一,要注意理清思路,保障思路通暢。例如在《鹽類的水解》的教學中,老師可以通過三個問題的設計來達到理清思路、保障思路通暢的目的。
1.正鹽的水溶液是否一定是中性的?2.水溶液顯酸堿性的實質是什么?3.NaAc溶液為什么顯堿性?從以上三個問題出發就可以推導出鹽類水解的概念和實質。這樣學生在課堂上始終處于積極思維狀況中且思路暢通,并能在一種輕松而愉快的環境中接受知識。
第二,善于提出思考性強的問題。思源于疑,思維經常是從解決問題開始的,沒有發現問題,就談不上思維。因此,可以提出一些思考性強的問題給學生創造思維的佳境,激發學生強烈地求知欲望,學生才有思維興趣,才會積極接受教師的引導和幫助。
第三、注意引導學生縱橫聯系。進行縱向聯系,橫向比較是學會知識的好方法,這是由感性認識提高到理性認識的過程。例如:在學習二氧化硫的漂白原理時,聯系到氯氣在有水存在時也能漂白某些物質。當把氯氣和二氧化硫的漂白性進行比較后,從而又顯示出了二者的漂白原理是不同的。這樣就激發了學生的開拓思維。
3.實驗操作能力的培養:學生實驗能力的培養,首先要認識化學實驗操作技能形成的特點:開始進步快,中間有一個或長或短的停頓期,即所謂“高原期”。“高原期”后會有一個新的進步,這時是技能形成的后期階段,是由一個不熟到熟的易變過程。根據這些特點,我們在教學過程中培養學生操作技能的一般方法就是:老師講解示范,學生模仿操作再到獨立操作。由單項練習逐步過渡到綜合練習。在實驗過程中提高學生的操作能力,訓練學生的觀察能力和思維能力。
4.自學能力的培養:知識固然重要,但獲得知識的科學方法比知識更重要,掌握了科學的方法無異于拿到了開啟知識的金鑰匙。學會學習現在已經成為學生認知的焦點,就知識的獲得和信息的篩選離不開發現問題和自學閱讀。因此,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要以知識為載體,開創性地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通過給學生擬定預習提綱,帶疑瀏覽教材,聯系實際思考,嘗試解決自學中的問題。把分散在教材中的知識點串成線,連城面,構成體,編成知識網絡,使教材的重難點內容得到強化落實,并在落實的過程中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
實踐證明,教師只有更新觀念,融教法與學法于一體,改革教學內容、教學方法,變學會為會學,變被動為主動,變知識為能力,方能提高教學效益。實現教學的最終目標:形成學生自己解決問題的能力。
[1]全日制普通高級中學.化學教學大綱.人民教育出版社.
[2]劉知新.化學教學論.高等教育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