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春鶴
(吉林省松原市第一高級中學 吉林松原 138000)
營造語文教學的廣闊空間
張春鶴
(吉林省松原市第一高級中學 吉林松原 138000)
新一輪語文課程改革中明確指出:語文是最重要的交際工具,是人類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為了在教學過程中能讓每個學生都得到社會性的發展,讓每個學生學會求知、學會做事、學會生存、學會做人,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我們教師必須依據新課程理念對每一堂課認真思考,精心準備,讓語文課堂鮮活起來。激發學生潛在的能力,讓學生自覺地參與到學習過程中,真正找到學習的樂趣。所以,作為教者我們應該努力探索更加實際有效的教學方法:轉變教學觀念,了解學情,提高學生的整體語文素養;注重情感教學,使學生情知共進,完善健全的人格;明確課程特點,挖掘教材的本源物質,培養學生的審美情趣;變換教學模式,把握學生的學習自由度,孕育其創新精神。
語文教學 情感 創新
當前高中語文教學面臨困境,新課改對高中語文教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師的作用逐步從“知識的傳授者”轉向到“問題的點撥激勵者、前進方向的引領者”,這對高中語文老師來講,是一個新的機遇,更是一個新的挑戰。下面,我結合自己多年的探索經驗,談一談高中語文有效教學的幾點做法。
新課程是以學生的發展為基本出發點和歸宿,不是以知識為本位。它體現了“以學生發展為本”的教學理念。我們的教育教學活動應關心學生的自身及發展,保護和教育他們如何認識社會,如何生活,使其學會為自己、為他人以及為社會的發展進步承擔責任。在具體教學過程中教師應把一個正在成長過程中的人的個性挖掘出來,讓每個學生都能體會到自身的發展和個性優點,教師應癡迷于孩子的成長,對他們的每一點進步都應感到由衷的高興。那種不民主的、壓抑的教學氣氛是窒息創新火花的主要因素,所以教師在課堂上既要注意自己教學的民主性,允許和鼓勵學生提出疑問和發表不同見解,又要保證學生創新的心理安全。語文教學應在這一前提下致力于學生語文素養的形成與發展,指導學生正確理解和運用祖國文化,豐富語言的積累,培養語感發展思維,以提高他們的識字寫字能力、閱讀能力、口語交際能力。
有人認為,語文課就應該做到:書聲瑯瑯,議論紛紛。實際上,這只是從課堂表面形式上講的。一堂好課,確實需要聲音:教師點撥的聲音,學生朗讀的聲 音,分組討論的聲音。但我認為,一堂好的語文課,教師還必須投入情感,學生有參與的機會,充滿研討氣息,洋溢人文關懷。這樣,學生在課堂上獲得的不僅是知識,而且在雙向互動中情感得到交流。一個孩子一個精神世界,就像兩滴水不能折射同樣的太陽光線一樣,孩子有他的痛苦,也有他的歡樂,教師去課堂就要想到孩子的喜怒哀樂,針對學生的不同特點,為每個學生創造不同的發展機會。而我們教師的一切教育行為,就必須在真摯的,沒有偏愛的情感下,面向全體學生,使學生的語文素養在關愛的沃土里得以全面提升。一個具有責任感的教師,應該繼續家長的愛,但又要區別于那種血緣關系的愛,要以教育者的眼神,擁抱你面前所有的孩子,并把他們看在眼里,在這個眼神里,包含著對孩子、對社會發展的使命感。教師對學生的情感,是在一個更廣闊的背景下,以孩子的成長和變化的價值為前提的,是超越其他情感的愛,教師希望孩子能夠趕快成長并超越自己。
《中學語文教學大綱》明確指出:“語文教學要進行思想教育。思想教育要依據語文學科的特點,在語文訓練中進行。要著重于思想感情陶冶、道德品質的培養,是使學生提高社會主義覺悟,初步具有辨別是非、善惡、美丑的能力。”從這里可以知道,語文教學一定要滲透思想品德教育,方能達到“教書育人”的目的。另外,還必須重視語文教學中的審美教育,不僅要培養學生的審美興趣和審美能力,而且要重視培養學生的審美人生觀,即對生命的感悟,肯定與熱愛。基于此,在語文教學中實施審美人生教育務必從兩方面著手:一是挖掘作品的生命意識,提高文學鑒賞的層次,二是由品文而悟道,把審美與育人結合起來。
語文課堂的組織形式應該是不拘一格、靈活多樣的。教師不僅要根據自己的個性、氣質和教學風格,還要依據教材內容、學生狀況和現實情景等因素采取不同的教學組織形式。課堂上,除教師陳述、師生問答的形式之外,教師還可以組織學生討論、演講和辯論,甚至讓學生上臺執教,即興表演。注重學生在這一“過程”中的感受和體驗,將過程中的感情、體驗成為追求的結果,其價值所在是內向的。語文課堂不能僅限于教材和教室,還應把學生帶到圖書室、閱覽室去學習,感受多元立體的知識和變幻多彩的世界。拓寬語文學習和運用的領域,注重現代科技手段的運用,使學生在不同內容和方法的相互交叉滲透和整合中開闊視野,能夠更加主動、有興趣的學、富有探索性的學,并能逐步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孕育創新精神。
語文,是一門人文性極強的學科,需要思想的大膽碰撞,需要智慧的平等交流,需要情感的積極投入。語文課程改革更需要教者腳踏實地進行深入探索,以實現學校、課堂與社會對話,讓我們的語文教學更加多元化、立體化,轉變傳統教學方式和學生的學習方式,培養自主、合作、質疑、探究的學習品格;謀求學科內和學科間的綜合,追求知識的彼此關聯,培養復合型人才;由重視教學結果轉變為更重視教學過程。讓我們的語文教學在新世紀的素質教育中煥發出青春光彩,培養出具有新世紀語文素質的人才,只要我們立足現實,大膽突圍,我們有理由相信,高中語文教學的春天即將到來!
張春鶴,中學一級語文教師,1998年畢業于東北師范大學漢語言文學專業,現任松原市第一高級中學語文教師。在教學工作中,多次組織學生積極參加各級各類語文競賽活動,并取得了突出成績。在2011年吉林省普通高中結業考試中,擔任語文學科命題工作;并在2014年“松原市普通高中第四屆教學能手評選”活動中,獲得“教學能手”稱號,并獲得“全國優秀語文教師”榮譽稱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