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力
(江蘇省南京市第十三中學鎖金分校)
微課在手機網絡技術背景下的初中數學應用
孫力
(江蘇省南京市第十三中學鎖金分校)
隨著對微課研究的深入,微課與初中數學教學的融合也更加普遍。而手機網絡技術的快速發展,為微視頻的播放提供了一個更好的平臺。闡述了如何將微課與學生手中的手機結合輔助教學的實際案例。
微課;手機網絡技術;案例;案例分析;總結展望
隨著教學模式的實踐,對于微課程的研究,由淺入深,現今已深入師心。微課的作用是巨大的,一線教育工作者都在為微課如何與學科的課堂教育完美融合絞盡腦汁。在互聯網的發展中,電腦網絡技術不再處于統治地位,手機網絡技術占有半壁江山。作為一名初中教師,如何在手機網絡的背景下挖掘創造發揚微課的作用是一個巨大的挑戰。
微課是指按照新課程標準及教學實踐要求,以視頻為主要載體,記錄教師在課堂內外教育教學過程中圍繞某個知識點(重點難點疑點)或技能等單一教學任務進行教學的一種教學方式。
微課的課堂時長精短(5~8分鐘),內容重點突出、針對性強,學生自主選擇性強,互動量大,這些特點充分體現了以學生為教學主體的教學理念,是一種科學、高效的教學模式,特別是網絡高速發展的今天,微課已成為初中數學的重點教學方式之一。
在日常的數學教學過程中,筆者針對初中數學中最典型的知識點,嘗試將微課這一教學理念應用到初中數學的實際教學中。下文即對八年級函數開展的微課教學案例進行介紹、分析。
(一)案例介紹
班級設置:初二(2)班(普通班),學生42人。
學生狀況:
學生整體能力較為一般,對數學學習的興趣不強烈,只有少部分學生有良好的學習習慣。簡單易懂的知識可以掌握,但對于較難的知識點,雖然能夠緊跟教師講課的思路聽講,仍然理解困難,學習速度較慢。
課程主題:函數。
實施情況:
班級建有集體QQ群,每人都有手機,可以觀看視頻。筆者借助網上已有的洋蔥數學軟件,下載《函數》第一課時視頻,上傳到指定QQ群內,供大家觀看。
視頻內容:
視頻一:函數的數學史
以生動有趣的海爾兄弟的歌曲:“為什么會打雷下雨,為什么有冬天夏天……”引發深思,生活中為什么會有這些規律。在探索世界奧秘規律中,我們發現它們的源頭,在數學的世界中有一個共同的名字:函數。
接著縱覽函數概念發展的2000年歷史。從古希臘,人們就從運動的認識中產生了函數與變量的萌芽,到笛卡兒引入變量,歐拉給出了函數的定義,狄利克雷指出了函數概念的本等。
視頻二:變量與常量
以生活為源頭,通過實例洋蔥生長的時間和大小找到變量;通過出租車司機里程與車費找出常量,深化變量。通過圓的面積公式S=πr2準確地找到常量與變量。在理解常量和變量的基礎上,給出函數的定義:一般的,在一個變化的過程中,有兩個變量x、y,如果x每取一個值,y都有唯一的值與它對應,那么x就是自變量,y就是x的函數。隨后結合實例詳細地解釋什么是自變量,什么是唯一確定,什么是函數。視頻中有不同的生活中的例子,在幫助學生理解的同時,還提供相關的練習。
通過觀看視頻,教師提出問題:
1.什么是變量?什么是常量?生活中你還有其他的舉例嗎?
2.函數是一種數嗎?如果不是,函數是什么?
3.“對于每取一個值,都有唯一的值與它對應”你是怎么理解的?在已有的知識下,你能舉出反例嗎?(x每取一個值,y不是有唯一的值與它對應)
(二)案例分析
之所以選用函數第一課時,作為函數學習的起始章節,地位十分重要。變量、常量、函數等概念是比較難以理解的定義,如果學生不能理解這些定義,那么無疑對后面具體的初等函數學習難上加難,打擊學生學習的自信心與積極性。筆者嘗試自己設計、制作微課,但是發現洋蔥數學更加生動有趣,貼近生活,所以,選取網上已有的視頻直接教學。
微課視頻上傳后,學生晚上回家用手機觀看,看完后認真回答問題,用圖片的形式將問題的答案反饋到教師手機上。學生回答問題的速度與效率都很高,就連平時最差的學生都有信息回饋,可見微課的動畫可以調動學生學習的興趣。
部分學生還提到,以前從來不知道數學還有這么多故事,函數的歷史原來經歷了這么長時間的發展,從來沒聽過歐拉、萊布尼茨、狄利克雷這些人,原來他們都是大數學家啊……筆者意識到日常教學中數學史的缺失讓學生感受不到數學的美,更談不上對數學感興趣,以后在這一方面要多關注,多一些介紹。
學生:老師,視頻看了3遍,終于理解了變量、常量、函數。下面是我的答案:……
教師在通過對問題的答案進行整理時發現,絕大部分的學生已經能夠掌握變量與常量的定義,對函數概念的理解也有自己的認識。與傳統的教學相比,效果好很多。對于問題3的回答也給筆者驚喜,竟有一半的學生可以舉出y2=x,|y|=x等答案。通過此次微課的嘗試,學生可以充分地利用課外時間,根據自己的個人情況,反復觀看,對所學知識的預習與理解達到前所未有的高度。
需要注意的是,雖然微課在當下已形成熱潮,但仍需要投入更多的人力、物力,需要更多的教育工作者積極地參與,制作優秀的作品。在手機網絡如此發達的今天,筆者認為,可以借助已有的硬件條件,合理高效地利用生活的零碎時間,將微課的作用發揚光大,為學生的個人發展提供最大的幫助,輔助課堂教學實現高效學習。
[1]黎加厚.微課的含義與發展[J].中小學信息技術教育,2013(4):10-12.
[2]李淑梅.信息技術與初中數學整合研究[D].長春:東北師范大學,2005.
·編輯 王團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