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燕珠
(福建省云霄第一中學分校)
多媒體輔助教學在英語教學中的具體運用及反思
林燕珠
(福建省云霄第一中學分校)
素質教育的深入開展對傳統教學提出了嚴峻的挑戰,在這種趨勢下多媒體教學被廣泛地應用。它也為英語教學提供了一個充滿生機與活力的廣闊天地,在教學中的作用日益受到重視。可以說,多媒體的介入給英語課堂教學注入了新的活力,優化了課堂結構,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活躍了課堂氣氛,發展了學生的思維,對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起到積極的推動作用。那么,多媒體在英語教學中發揮著怎樣的輔助作用呢?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在英語教學中,每一話題第一、二節課都是對話,教師往往要創設一些情景,讓學生盡可能在實際交際中學會對話,并付諸實踐。但教師所設計的情景往往存在一些非真實性,有些情景在實物、圖片、投影片解決不了的時候,現在可以借助多媒體、自制課件,把音像、文字、圖像、動畫等多種媒體綜合運用,使語音與語境相結合,從而使學生有身臨其境之感,生動、形象、印象深刻。比如,第三冊Unit3 SectionB的對話,主要是教授音樂類型(folk music,classical music,rock music,country music)和感嘆句(What sweet music!),如果單純讓學生對話,學生一兩遍后就會覺得乏味,如果下載幾種類型音樂播放,然后讓學生欣賞、辨別,并運用簡筆畫談對音樂的看法和感想。學生在美妙音樂中學習對話,情緒高昂,主動參與,積極性高,也不知不覺地樂于反復地操練,這可使學生輕而易舉地掌握這節課的難點,既活躍了課堂氣氛,又讓學生熟練地掌握對話。
傳統的教學工具是一塊黑板,一支粉筆。課堂教學形式單一,內容顯得有些枯燥,多媒體引入課堂后,打破了傳統的教學模式,實現了教師—計算機—學生三者之間的對話。教師上課時更靈活了,學生的注意力也集中了,學生也認為有了多媒體輔助教學教師的講課內容更加新穎而充實。而教師借助多媒體可以打破時空的限制,最大限度地拓展課堂內容,深化學生對問題的探究,實現課堂教學的開放性和完整性。例如,八年級下冊Unit5Topic1在教學Beiging Opera時,我們可以借助多媒體把京劇形成、歷史、京劇四大角色(sheng,dan,jing,chou)和多彩臉譜等文化背景資料鏈接到課堂中,有效地實現教學的完整性,幫助學生理解課文內容,從中了解我們國家文化博大精深。學生樂于學習,又記憶深刻。
如何有效地利用好課堂的45分鐘,是每個教師在備課及上課時都會考慮的問題。而運用多媒體可以在有限的時間里增加知識量,擴大課堂的容量。如,新教材中每個話題的第三課都是閱讀課,要求一課時完成。如果使用傳統的教學手段,很難在有限的45分鐘內把課文講透,同時兼顧聽、說、讀、寫幾方面的訓練。如果利用電教媒體結合,就能使課堂容量和密度加大,節奏加快,學生參與面廣,使課堂教學收到滿意的效果。如,八年級下冊Unit 8 SectionC Uniforms閱讀理解課,內容比較復雜,詞匯、語言點較多。為了能在一節課內完成教學任務,在做課件時,把需要解釋的短語、重點句批注好,并設置相應練習,呈現給學生。多媒體快捷、方便并能清楚地把重點、難點呈現出來,既節省時間,又可反復使用。同時把各種類型制服(School uniform pilot uniform police uniform doctor uniform),按職業制服用途列成表格做成課件進行對比,學生一目了然,又能形成整體認識,能充分提高課堂的有效性,這在傳統的教學中很難做到。
多媒體使教師的教學個性得以很好地彰顯。如今信息化社會為我們提供了便利,教師可以輕松上網,享受網絡資源,還可以和千里之外的同行交流,吸收各種各樣的知識。備課時,我們不會苦于僅有的一本教材、一本教參、一本詞典了,我們聯想到的某個內容,可以上網搜索查找到相關的內容,下載后馬上貼到課件里,教師的視野開闊了,備課的內容更豐富充實。教師從網上查資料、做課件或下載課件用到教學上。借鑒別人的經驗并結合自己的教學實際情況,共享課件資源,開闊自己的視野,使自己教學能力得到提升,從而提高教學質量。
多媒體為英語教學增添了許多魅力,提高了課堂教學的有效性。結合這幾年運用多媒體教學的實踐經驗,我認為使用多媒體教學應注意如下幾個問題。
1.在應用多媒體教學的過程中,一定要緊扣教學目標和教學內容,借助其交互優勢和視聽優勢,從聽覺、視覺、空間等多種視聽途徑將抽象的、難以直接用語言來表達的概念和理論以形象的易于接受的形式呈現給學生,從而加強學生的聽課效果、思維效果。然而,有不少教師在制作課件時,只注重漂亮花哨的表現形式,并過度迎合學生興趣,一味追求新奇刺激,實驗3—5的安排主要有兩種方案:(1)介紹膠體性質,同時以實驗3—5驗證;(2)由學生根據預習情況自行設計實驗3—5,探究膠體的性質。兩種方案都有體驗的過程,方案2則給了學生更大的自主探究空間,更有利于培養科學思維,相應對于學生層次及能力的要求也更高,因而對于兩個方案的選擇主要參照學生本身。
習題教學是教學過程中不可或缺的,不僅應當重視,更應對其進行創新應用。目前,原有的注重知識性、缺乏創新性、趣味性和靈活性的化學習題不論題型還是表達形式都有所轉變,特別是信息遷移題、情境應用題、實驗題等新題型,除具有練習基礎知識靈活運用的基本功能外,還具備不同的、特殊的教學功能,突出了能力與素養考查這一主題,使學生像科學家一樣對未知進行探索,達到真正考查科學思維的目的。如,情境習題所創設的情境大多與化學史、生活社會化學、科技前沿熱點有關,可以使學生了解更多課本上學不到的知識,增強學習化學的興趣;又如,信息遷移題所提供的新信息往往涉及科技前沿熱點,甚至剛剛發表的科技成果,有利于提高熱愛科學的學生的科學素養;再如,實驗題促使學生思考實驗的整個過程,學習科學探究的方法。因而,這三種類型也可以運用在化學教學中。
案例2“練習與活動”第4題在離子反應教學中的應用
題目內容:水污染問題是當前全世界關注的焦點問題。我們每一個人都應該自覺地保護水資源,防止污水的隨意排放。化學實驗過程中往往會產生污水,污水中的重金屬離子,如Cu2+、Ba2+、 Ag+對水的污染作用很強。某次化學實驗后,回收的廢液中可能含有Cu2+、Ba2+和Ag+。
①請你用實驗的方法檢驗該廢液中是否含有這些離子,寫出你的實驗方案及相關反應的離子方程式。
②若廢液中存在Cu2+、Ba2+和Ag+這三種離子,你認為該廢液應該進行怎樣的處理后才能倒掉?寫出你設計的廢液處理方案及相關反應的離子方程式。
題目比較簡單,但是結合了情景題和實驗題的特點,因而具備以下教學功能和優點:(1)通過防止水污染這個生活社會化學問題,說明了學習離子反應的實際意義,可以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可作為離子反應新課導入的情境材料;(2)題目要求告知學生實驗中“做什么”“這樣的實驗有什么實際用途”,促使學生思考實驗中“怎么做”“為什么這樣做”“還有沒有其他方法”等等,可在離子反應教學中作為活動探究的內容;(3)根據其在實驗中獲得的體驗知識,學生對物質在水溶液中發生化學反應的實質、離子方程式的書寫都會進一步的理解和掌握,對于解決這兩個教學難點都大有助益;(4)方案設計的答案是開放的,因此給了學生更廣闊的思考與探索空間,并且使學生注意到:實驗后廢液不可隨意傾倒,應予以回收處理。
綜上所述,化學教學改革需要創新,提高化學課堂的效率、效果、效益更加需要創新。這就需要化學教師不斷鉆研教材、教法,以期能從更多的角度、環節和活動出發,更加靈活地使用教材,達到教學創新的目的。
·編輯 謝尾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