裴仁珠
(福建省南平市武夷山市第三中學)
運用課堂觀察技術探究初中英語課堂的反思
裴仁珠
(福建省南平市武夷山市第三中學)
運用課堂觀察技術對初中英語課堂教學活動進行了觀察,探究了如何使課堂觀察技術服務于教師,促進教師課堂活動設計水平及實施效果的提高,增強教師的課堂觀察意識,促進教師的專業(yè)化發(fā)展。
課堂觀察;英語教學;反思;促進發(fā)展
課堂觀察是指研究者按照一定的目的和計劃,在課堂教學活動的自然狀態(tài)下,對研究對象進行觀察研究的一種方法。課堂觀察是形成性評價的重要工具,是教師收集信息,評估行為、技巧和效果的基本方式。它可以是聽課教師對教學對象學生在課堂活動中的片段進行觀察,也可以是聽課教師對授課教師的觀察。通過課堂觀察,教師可以了解學生是否取得預期的進步;及時發(fā)現學生的某些問題并制訂恰當的計劃幫助他們;了解學生是否覺得教學有趣、有價值;了解教材是否適用,一些教學的技巧或活動是否適宜重復使用。課堂觀察的能力和技巧是教師所必備的一種專業(yè)素養(yǎng)。
在英語課堂中開展研究型課堂觀察活動,是將教學研究植根于教學實踐的行動研究。教師個體在實踐中反思,在反思中成長。教師的專業(yè)成長,一方面,包括自身在學科領域內專業(yè)修養(yǎng)和造詣是否扎實;另一方面,以是否形成了善于合作的教師團隊為重要的評判標準。任何學生的成長和發(fā)展都不是教師一個人的功勞。通過課堂觀察,以及“課堂觀察”實踐關于“有效教學”的反思與探討,每一位教師都能通過幫助每一位學生更好地成長,提高自身的專業(yè)素養(yǎng),成為優(yōu)秀的、合作的教師團體中的一員,從而有助于每一位老師自身更好地發(fā)展。
課堂觀察是一個發(fā)展的過程,可以分以下幾個步驟來進行:觀察前的準備工作;實施現場觀察并做好記錄;整理信息,進行反饋并促進教學。
1.觀察前的準備工作
課前會議是被觀察者和觀察者溝通交流的一個平臺。作為課堂觀察活動的準備會,觀察者既可以通過交流和討論熟悉觀察量表的使用,又能通過被觀察者的說課,對被觀察對象有一個清晰的認識,并在此基礎上通過商議確定觀察分工。做好觀察前的準備工作,能使課堂觀察更系統化,更具可操作性。觀察之前應首先明確觀察目的;明確觀察對象、觀察的內容和指標;采用什么記錄方法等。
(1)觀察要遵循發(fā)展性原則,以促進學生發(fā)展為主要目標。開展以學生發(fā)展為中心的課堂觀察評價,就是教師在課堂中要充分關注學生的行為表現,從而全面、客觀地獲取教與學的信息,進而評價學生是否取得預期的進步、教學方法是否有效,學生在學習和課堂活動等方面存在的困難和原因,教材的使用情況,以便于師生進行反思,促進發(fā)展。
(2)觀察的內容是依據觀察目的決定的。教師要使抽象的觀察目的細化、具體化,使之能夠被觀察。為了使觀察系統化和具有可操作性,教師還應根據教學目標對學生相關技能的要求,擬出觀察的具體內容。根據新課程標準,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來觀察:語音語調、流利程度、可理解度、用詞恰當、觀點闡述、交際策略、身體語言、情感態(tài)度、文化理解和行為表現等。通過比較學生的實際水平與教學目標,了解教學效果。
2.實施現場觀察并做好記錄
觀察者在課堂中觀察,要依照事先的計劃和分工,對觀察信息進行記錄。這些信息資料是整個觀察活動的關鍵,因為觀察過程的科學性和可靠性直接關系到課后分析的質量,為此后的教學反思、對話研討、行動改進提供信息基礎和依據。觀察是系統的、持續(xù)的過程,零散的觀察所獲得的信息是不穩(wěn)定的,因此也難以說明具體問題。為了使觀察更系統化和具有可操作性,應根據教學目標對學生相關技能的要求擬出觀察的具體指標。觀察信息的記錄決定著觀察是否有效果。好的觀察記錄能跟蹤記錄學生學習效果和教學效果,并對學生進行評分。教師要綜合應用各種記錄方式,主要的記錄方式有:日常記錄、評估表和評估量化表等。
3.整理信息,進行反饋并促進教學
課后會議是在課堂觀察結束后,觀察者和被觀察者針對課堂教學的具體情況進行分析、對話、總結的過程,在會上還要給出教學改進建議或制定后續(xù)行動跟進方案。以“The summer holidays are coming”這堂課為例,提問中的“停頓”這個觀察項目就引起了老師們的廣泛關注,討論中觀察者各有不同的存在差異的化學概念需要進行對比,像飽和溶液和濃溶液。
通過不同形式的對比,不僅能夠使學生對化學概念內涵以及外延予以正確地辨析,同時,還能更好地掌握化學概念之間存在的差異和聯系,以保證后期運用的準確性。其中,比較常見的對比方法就是列表法,以化學變化和物理變化為例,如下表所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