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 鑫
(重慶工程職業技術學院 重慶 400000)
淺談高職院校如何提高學生體育鍛煉的自主行為習慣
馮 鑫
(重慶工程職業技術學院 重慶 400000)
隨著我國社會的經濟發展和科技的進步,人們的物質生活水平的不斷提升,互聯網時代已經成為人們生活中必不缺少的一部分,學生對網絡的依賴不僅僅局限于學習,娛樂和休閑也缺失不了網絡的陪伴,網絡的普及致使學生課上課下幾乎時刻都離不開手機,導致體育鍛煉的缺乏,身體素質急劇下降,嚴重影響了學生的身體健康。本文將對引導學生暫緩放下手機,參與鍛煉身體,強健體魄提出相關方法及見解,從而加強學生對體育鍛煉的興趣,形成較好的行為習慣。
高職院校 體育鍛煉 自主 行為習慣
近幾年來盡管國家對體育教育較為重視,但總體質量上依然存在很多問題。這些問題表現在很多方面,就目前體育課堂上對教學影響最大的就是學生體育課程的興趣。在網絡時代沒有普及前,學生是非常積極參與體育課程的,從近一年來體育課程上的觀察來看,體育課上在進入到學生自主練習課程內容時,大部分的學生會自主的拿出手機在一邊休息,而不能夠積極的進入到體育鍛煉當中來,即使教師督促學生參與練習,還是存在極個別同學難以自控仍舊到角落偷偷使用手機的情況,相信不僅體育課如此,其他學科也一定受到這種影響,這不僅對學生的身體造成損害,對課堂教學的開展也存在極大的隱患。[1]
每位學生對學習的能力不同,并且身體素質也不一樣,有的學生較為柔弱,有的學生天生身強體壯,因此承受的運動量也存在一定的差異,一層不變的教育模式、固定的教學內容、枯燥的學習氛圍,這些致使學生對體育課程的喜歡缺乏了興趣,從而也是致使學生體質下降,缺乏體育鍛煉的原因之一。教師是教學中的主體,教學中的主導者,應因地制宜,積極改變教學方法和模式,把豐富網絡多媒體資源融入到體育教學課程中,可以利用比賽視頻、音樂、體育游戲等方法吸引學生對體育課程的興趣,在場景和設置課堂教育的組織模式上進行調整,改變學生對固定的教學內容的排斥,使學生充滿新鮮感,讓學生感受輕松與舒適,調動學生的熱情,給學生營造一個輕松活躍的課堂氛圍。[2]
為了更好的讓學生自主的參與體育鍛煉,學校應多開展些體育社團生活,讓學生自己選擇喜歡的運動項目,從而加入到體育鍛煉的行列。例如籃球、足球、排球、健美操、瑜伽、體育舞蹈、健步走、太極、武術、散打、田徑、射藝、跆拳道、羽毛球等等;體育類的所有項目都可以建立社團供學生自主選擇,大部分高職院校就是體育社團項目開展較少,僅局限于籃球、跆拳道、田徑、健美操這些大項目,社團項目的局限性也影響到學生對體育鍛煉的興趣。
目前我國大部分高職院校開展體育社團項目較少,其影響因素有很多,例如教師隊伍人員較少,年齡層次差距較大,教師專業項目單一等都給體育社團項目的開展局限化,這些因素都使學生在選擇參與課余生活鍛煉身體上受到了限制。如教師專項單一或沒有時間組建社團,可安排喜愛項目并且有基礎的同學自行組建開展社團,通過問卷調查學生對哪些項目的喜愛后進行體育項目的社團開展,然后教師進行定期指導,合理規劃社團活動開展時間,鼓勵學生主動參與到自己喜愛的體育項目中去,從而促進學生鍛煉身體主動性。
通過體育社團的建立,學生選擇自己喜愛的體育運動,能夠積極參與到體育鍛煉隊伍中,學??梢苑旨径群晚椖块_展相關比賽,不僅豐富學生的業余生活,而且也提高了高職院校的校園文化建設。以重慶工程職業技術學院我校為例,在體育項目社團中開展了射藝,并在端午節開展了校園射藝活動,以“蘭湯沐浴射五毒,習編彩繩掛菖蒲”的端午游園活動,以不一樣的中國傳統文化禮儀帶學生體驗校園生活,并獲得廣大學生和教師的一直喜歡和好評。財貿學院開展了戲曲廣播操比賽,使學生利用課余時間以班級為單位開展練習,不僅督促了學生自發鍛煉的成果,并且讓學生體會到了團隊協作精神。[3]
體育活動比賽的開展首先是讓學生對體育鍛煉有新的認識和理解,不僅是強健自身體魄,根據體育項目的不同,也讓學生從身體形態和心理上都有極大的改變,例如健美操這個項目不僅可以提高學生的身體姿態,也可以提高學生的身體協調性、靈活性和柔韌性等,通過音樂和肢體的配合,舒展身心。學生通過長期的體育鍛煉來感受身體的變化,促使學生對體育又有了更深一步的理解,學生自身受益那么他就會熱愛體育活動,強身健體的同時從中找到自身的樂趣,改觀對體育的重視,從而培養良好的鍛煉習慣。
陶行知先生說:“教育是教人化人,化人者也為人所化。教育總是相互感化的,相互感化,便是相互改造?!薄罢娼逃切男南嘤〉幕顒?,唯獨從心里發出來,才能打到心靈深處?!弊鳛橐幻呗氃盒5捏w育教師,我們的職責就是督促學生鍛煉身體,有強健的體魄去踏入工作崗位,以身傳教,用新媒體網絡的大時代資源,新穎的教學手段,明確教學目標,豐富教學內容,給學生創造良好的鍛煉氛圍,激發和帶動學生對體育運動的熱愛,讓學生能夠自主的養成良好的體育鍛煉行為習慣。[4]
[1]吳偉國.在新時代教育背景之下賞識教育在體育教學中的運用[J].江蘇廣播電視大學學報.2014(03):184.
[2]李永智.朱波涌.體育游戲.廣西師范大學出版社[M].2005,7
[3]試論陽光體育運動與課余體育活動的關系[J].熊玲.體育科技文獻通報.2012(02):47.
[4]趙希記.高職院校體育課程改革與專業相結合研究——以沙洲職業工學院機械制造與自動化專業為例[J].鄂州大學學報,2015(12):155-1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