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大鵬
(吉林省通化縣大泉源鄉中學)
淺析教師機制改革對學校發展的影響
劉大鵬
(吉林省通化縣大泉源鄉中學)
試為學校的發展進行有效的探索和改革,試為教師隊伍建設指明方向。
改革;機制;學校發展;創新
當今世界多姿多彩且變化紛繁,世界各地人民也爭相追逐時代潮流,我國早就已經提出了百年大計教育為本的總方針,可見教育在我國、在世界受關注的程度可謂無出其右,古人云“修齊治平”,強調個人若想成功,則必追其根溯其源。故筆者認為學校改革的重中之重即為“有效改變教師觀念,切實提高師資素質”。
我國教育正在經歷一場偉大的變革和創新,從應試教育向素質教育轉變,所以必須轉化教師的思維和工作行為模式,讓教師更新觀念。“敢叫日月換新天”,不斷創新的學校才有生命力和活力,才能不斷在競爭中創造優勢,實現學校的持續發展。解放思想,更新觀念,是教育發展的動力和源泉,把創新能力視為學校發展的動力之源,而學校的創新能力,則是每一位教師的創新能力和全體教師創新能力的綜合,對教師的考核中,學校要把是否有創造性思維工作的能力作為重點內容。要求學校方方面面的工作,都要力求創新,倡導創新思考,要大膽突破常規的舉措,讓每一位教師不僅要有德性,還要有個性,又能創造地推進各自的工作。
筆者在教育行業做了二十余年的教輔工作和管理工作,深知每一位教師都是擁有著過人的本領和才干,且具有很大發展潛力的人。但是很多教師還是老觀念,上課時候教師講,學生聽,導致自己累,學生煩,成績差的不良教學效果,所以,必須通過改革和創新,提高教師的自身素質和觀念,才能促進學校的發展,因此,學校要以培養、訓練每一位教師都能以超越自己為宗旨,來發展學校人力資本,切實關心支持每一位教師。教師素質提高了,學生學習和日常習慣提升了,學校就會欣欣向榮、蒸蒸日上,這是教師和學校長遠利益之所在,也讓教師和學校之間有了真正的相互關心和依靠。為此我認為,學校要具有可持續發展的動力。
通過這種機制的引導促使人拼搏進取,力求發展促進師資隊伍的優質化建設,不斷推動學校的全面創新,向高水平辦學邁進,使教師對自己負責,對自己的收入負責、崗位負責、工作負責,促使教師自身產生提高自我素質的強烈欲望和要求。改革開始之初,甚至難免會有些殘酷,但是不改革,沒有從改革中創造出來的競爭,人就可能安于現狀,不思進取。
學校想和諧發展,關鍵要有一支師德高尚、業務精良、團結協作、奮發有為的教師隊伍,建設這支隊伍,學校除了完善的管理制度、民主平等和諧的人際關系和奮發向上的勇于創新的團隊精神,更要有良好的激勵機制,如對人的能力水平怎樣評估,才算作做到準確客觀公正公平,這樣既能體現出高價值勞動必須獲得高報酬,又能激勵大多數人,使教師覺得加倍努力的工作學習,通過提高自身能力水平做出高價值的勞動成果。這些方面的問題,都需要不斷加以研究解決,只有逐步完善績效工資,才能進一步提高教師勞動的積極性,這樣對教師隊伍更加公平公正,同時對學校的發展有著密不可分的促進作用。
引入優勝劣汰的競爭上崗機制,這是社會環境和形勢的要求,可以說是勢在必行,但也得循序漸進,不可操之過急,特別是在這一體制的引入中,必然出現部分教師跟不上學校發展的步伐而落伍,對此要審慎處理,最好是在促人上進的機制上不保護落后者,因為真正的競爭,應該是勝者全得敗者靠邊,對教師的要求只能提高而不能降低,因為降低要求標準,便無發展可言。但不保護并不意味著不管,今天的落伍者可能正是昨天的主力軍,他們的能力在教育事業的某個發展時期,曾經發揮過很大的作用,是因為教育形勢的發展管理要求變更等因素,導致了他們的落伍。對這些人,一要促使他們不能停止學習、上進,二要盡量提供培訓機會,同時要因人設事,讓那些非主觀意愿造成的落伍者,有安身立命之所。
總之,作為一個教輔工作者,我認為“學如逆水行舟”放在任何行業都應該是個標尺,搞教育也一定要力爭上游,走在時代的前列。最后,我認為一味強調教工素質不高是不明智的,我們必須相信教師,走群眾路線,又能引導和幫助教師不斷提高自身素質,進而依靠強有力的教工隊伍不斷推進改革進程,推動學校的全面創新和發展。
[1]顧小清,龐艷霞.教師的信息化專業發展:現狀與問題[J].電化教育研究,2004(1).
[2]吳民祥.一種高效能的中小學教師培訓模式[J].教育發展研究,2004(5).
·編輯 魯翠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