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麗莉
搭乘地標產品保護快車,不僅是隴南油橄欖,甘肅的武都花椒、禮縣蘋果等先后也登上了地標保護產品大舞臺。
地標產品保護不僅凸顯了品牌效應,同時助推了當地電子商務發展,通過國家地標認證的產品已成為網絡營銷的通行證。
甘肅省涌現了一批產業帶動能力強、市場占有率高、國內乃至國際上都有一定知名度的地理標志保護品牌。
在2015年11月,甘肅隴南油橄欖喜獲豐收。在隴南武都區漢王鎮油橄欖鮮果收購點,種植戶們正忙著交售自家采摘的油橄欖鮮果。
興原油橄欖農民合作社負責人賈生軍承包了300畝地種植油橄欖,是這里的油橄欖種植和銷售大戶,“按照當下價格,鮮果平均每公斤賣7至8元錢,預計收入可達60多萬元”。賈生軍樂呵呵地說,“獲得地理標志產品保護后,現在的油橄欖鮮果售價比原來高出30%左右,這幾年的收入也增加了不少。”
搭乘地理標志產品保護“快車”,不僅是隴南油橄欖,甘肅的武都花椒、禮縣蘋果、文縣綠茶等先后也登上了地理標志保護產品大舞臺,改變了“養在深閨人未識”的狀況,地標產品已成為農民脫貧致富的助推器。
地標產品搭乘電子商務快車
早在2008年,隴南油橄欖獲得地理標志產品保護,隨后產業迅速發展,現已發展成為中國油橄欖果原產量和產品銷售第一的產業集群,成為當地農民脫貧致富的一個重要產業。
數字顯示,隴南市目前有14個產品獲得地理標志產品保護,獲國家地理標志保護的產品種植面積和產值分別占全市特色農林產品種植總面積、總產值的31%和43%,產值比獲得國家地理標志產品保護前增長了52.5%,獲地理標志保護產品銷售收入占農民人均收入的三分之一,地標產品生產從業人員已達137.5萬人,地標產品已成為農民脫貧致富的助推器。段春敏是三河鎮花椒種植與銷售大戶,他說,“自從申報了地理產品保護,武都‘大紅袍’花椒價格這幾年一路看漲,今年的花椒價格已經賣到每公斤120元了。”
祥宇油橄欖開發有限公司是當地最早參與申報、使用國家地理標志的企業,使用地理標志后產品銷售量增長了20%以上,銷售收入增長了8.7%。
地標產品保護不僅凸顯了隴南品牌效應,同時助推了當地電子商務發展,通過國家地理標志認證的產品已成為網絡營銷的通行證。目前隴南市有電子網店6000多家,累計銷售農產品19.3億元,其中獲國家地理標志保護產品銷售收入達7億元,占全市電商總銷售收入的36%。禮縣蘋果在今年全國蘋果滯銷的情況下,由于加貼了國家地理保護標志,銷售收入比去年增長6.6%。
隴南武都區電子商務中心主任焦武民見證了近幾年地標產品保護對電商發展帶來的變化,“武都花椒今年售價已經達到每斤60多元,價格比2012年成為地標產品前幾乎翻了一番,以前是在賣土特產,現在是在賣品牌,電商在銷售中嘗到了甜頭,更加注重地理標志的加貼使用”。
地標產品促進農民增收
目前,發展地理標志產品不僅在隴南的收效顯著,更是成為甘肅省促進農民增收脫貧致富的特色優勢產業和多元富民產業,多個地標產品已經在甘肅遍地開花。
截至目前,甘肅省有52個產品獲得國家地理標志產品保護,地標產品的結構日趨多樣化,實現了地標產品在全省的全覆蓋。甘肅質監部門加大地理標志保護產品的申報和保護力度,建立健全了地理標志保護使用管理制度和檢驗檢測體系,加強了對地理標志產品質量的監督檢查,有效維護了地理標志保護產品和消費者的合法權益。同時依托龍頭企業和行業協會或專業合作社,推廣“地標產品+龍頭企業+農戶+市場”新型產業化經營模式,示范帶動一大批特色企業或農業生產組織由小變大,由弱變強,推動了特色產業集群發展。
甘肅省涌現了一批產業帶動能力強、市場占有率高、國內乃至國際上都有一定知名度的地理標志保護品牌。
武都油橄欖、茶葉、河西走廊葡萄酒、金徽酒、紅川酒等一大批地標產品已經獲得甘肅名牌產品殊榮,90%以上的農產品獲得有機、綠色等產地認證。
地標產品在促進區域首位產業發展、延伸產業鏈條、提高產業競爭力,特別是在推進精準扶貧、助力電商發展更是發揮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據不完全統計,2014年甘肅省地理標志保護產品總產值145.97億元,年利潤54.99億元,直接從業人數達到325.7萬人。
如何進一步加快地標工作與精準扶貧有機融合,真正發揮“培育一個產品,做好一個保護,帶動一個產業,搞活一地經濟,富裕一方百姓”的作用?在近日召開的甘肅省地理標志保護工作推進精準扶貧現場會議上,省質量技術監督局局長馬平提出,要在全省復制推廣隴南模式及成功經驗,把地理標志保護工作與精準扶貧、助推電商發展及品牌培育密切結合起來,加大與扶貧產業的融合力度,提高地標產品知名度、美譽度及市場競爭力,健全地理標志產品發展機制,優化地理標志品牌產品的建設環境,完善工作體制和機制,引導地理標志品牌產品加快發展,做大地理標志保護產品的總量,助推全省扶貧攻堅戰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