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海洋
分析對腦血管畸形致腦出血患者實施手術治療的臨床效果
熊海洋
目的分析討論腦血管畸形致腦出血患者接受手術治療的臨床效果。方法62例腦血管畸形致腦出血患者, 根據患者自愿選擇的治療方式分為對照組(30例)和試驗組(32例)。對照組選擇傳統治療, 試驗組選擇手術治療, 比較兩組患者治療效果及住院時間, 對患者進行為期2年的隨訪調查, 統計復發率、致殘率、死亡率。結果治療后, 對照組患者治療有效率、住院天數分別為70.00%、(35.3±10.61)d、試驗組分別為96.88%、(24.6±8.74)d;隨訪發現, 對照組患者2年內復發、致殘、死亡總發生率為33.33%, 試驗組為6.25%;兩組比較, 差異均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應用手術治療腦血管畸形致腦出血患者, 可有效緩解患者臨床癥狀, 促進恢復, 降低其致殘及復發的可能。
腦血管畸形致腦出血;手術治療;臨床效果
近年來, 由于生活節奏的改變, 越來越多的人受到心腦血管疾病的困擾, 腦出血便是其中一例, 臨床資料顯示, 其發病率呈逐年上升趨勢, 其發病原因較復雜, 多數患者由于細小血管硬化造成, 以腦血管畸形所致最為常見, 其次或與吸煙、酗酒等不良生活、情緒波動、過度勞累、季節更替有關, 患有高血壓、糖尿病、高血脂等患者更容易誘發腦出血,患者發病可能造成語言、運動功能喪失、頭痛、意識模糊、消化系統障礙等表現, 且并發癥較多, 若救治不恰當, 致殘、致死率極高[1]。通常臨床對于該病患者的治療, 以保守治療為主, 起到延長患者生命的效果, 但仍存在較高的致殘率,本院此次為了研究討論該病患者接受手術治療的臨床效果,特做了試驗研究, 現報告如下。
1.1一般資料 選取2012年5月~2015年5月本院收治的腦血管畸形致腦出血患者62例, 根據患者自愿選擇治療方式分為對照組(30例)和試驗組(32例)。對照組均由臨床結合CT檢查確診, 男18例, 女12例, 年齡56~87歲, 平均年齡(71.7±6.15)歲, 12例患者合并高血壓、9例患者合并糖尿病、9例患者合并高血脂;試驗組男19例、女13例, 年齡55~89歲, 平均年齡(72.4±6.18)歲, 13例患者合并高血壓、10例患者合并糖尿病、7例患者合并高血脂。兩組患者均不存在其他相關疾病干擾及重要臟器損傷, 不存在相關治療禁忌證及試驗用藥過敏史, 精神狀態良好。兩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向本院醫學倫理辦公室提交試驗申請, 并于獲批后向患者及家屬詳細講解試驗目的及過程, 在征得患者同意的前提下開展試驗, 對照組患者接受傳統治療, 包括保證良好的休息、對呼吸道的清潔、糾正水電失衡及血糖、降低顱內壓等。試驗組患者接受手術治療:術前判斷出血點及出血量, 同樣糾正患者的水電失衡現象及血糖水平, 接受降低顱內壓的治療;患者行全身麻醉, 將顱骨打開, 找到出血位置并將淤血清除, 并將畸形的腦血管切除[2,3]。若患者出現腦疝, 可先行手術將淤血清除, 1個月后將畸形腦血管切除。
1.3觀察指標 觀察兩組患者治療有效率(以臨床表現基本緩解, 語言、運動等功能基本恢復為有效。), 同時比較患者住院時間, 對患者進行2年的隨訪調查, 統計復發率、致殘率、死亡率[4]。
1.4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13.0統計學軟件對數據進行統計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s)表示, 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檢驗。P<0.05表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1兩組治療結果比較 治療后, 對照組患者治療有效率、住院天數分別為70.00%、(35.3±10.61)d、試驗組分別為96.88%、(24.6±8.74)d, 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2兩組隨訪結果比較 對照組患者2年內復發、致殘、死亡總發生率為33.33%, 試驗組為6.25%, 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1 兩組治療結果比較[n(%),±s]

表1 兩組治療結果比較[n(%),±s]
注:兩組比較, P<0.05
組別 例數 治療有效率 住院時間(d)對照組 30 21(70.00) 35.3±10.61試驗組 32 31(96.88) 24.6±8.74

表2 兩組隨訪結果比較[n(%), %]
近年來, 越來越多的老年人受到心腦血管疾病的威脅,有資料表明, 腦出血的發病人數逐年增多, 成為危害人們生命健康的頭號敵人, 患者發病可能造成語言、運動功能喪失,頭痛, 意識模糊, 消化系統障礙等, 臨床資料顯示, 多數患者發病由于存在血管病變, 如腦血管畸形、血管炎、動脈瘤等,此外, 過度勞累、情緒激動、長期吸煙酗酒等均可帶來發病風險[5]。
本院為了分析討論腦血管畸形致腦出血患者接受手術治療的臨床效果, 特做了臨床探究試驗, 對照組患者治療有效率、住院天數分別為70.00%、(35.3±10.61)d、試驗組分別為96.88%、(24.6±8.74)d;隨訪發現, 對照組患者2年內復發、致殘、死亡總發生率為33.33%, 試驗組為6.25%, 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臨床上對于該病患者的治療, 旨在緩解患者的臨床癥狀, 提高患者生命質量, 降低致殘及致死率, 傳統保守治療在短期內能使患者的腦卒中相關癥狀得到控制, 但預后效果不理想[6]。現如今, 臨床多應用手術對該病患者進行治療, 術中, 可清晰明了地觀察出血點及出血量,對淤血進行清除, 能使患者的臨床癥狀得以盡快恢復, 如今此類手術多在顯微鏡下進行, 從一定程度上減輕了對患者的損傷, 此外, 術中對必要的患者行畸形血管的切除, 從病因入手以杜絕腦出血的復發[7,8]。本次試驗結論與相關研究觀點相似。
綜上所述, 將手術治療應用于腦血管畸形所致腦出血患者的臨床治療, 可快速緩解患者的臨床癥狀, 且術后復發、致殘等幾率較小, 手術安全性較高, 建議作為首選治療方案推廣。
[1]李杰, 樊永忠, 唐勇, 等.腦動靜脈畸形急性出血致腦內血腫形成的診療體會.現代醫藥衛生, 2010, 26(22):3368-3369.
[2]龔蔚, 康建飛, 方萌, 等.氣管切開患者高壓氧治療中的護理.中華航海醫學與高氣壓醫學雜志, 2013, 20(4):280.
[3]吳紅星, 吳永剛, 劉偉, 等.顱內動靜脈畸形的顯微外科手術治療.新疆醫學, 2010, 40(11):60-62.
[4]鄭雅心.高血壓與腦血管畸形導致腦出血的區別診斷與治療.求醫問藥(學術版), 2011, 9(11):35-36.
[5]李慧文.淺談腦出血患者康復期的護理.醫學信息, 2013, 26(1):293.
[6]林秋香.腦出血微創清除術的臨床觀察及護理.內蒙古中醫藥, 2010, 29(19):161.
[7]劉柏剛.急性多灶性腦出血臨床分析.中外醫療, 2011, 30(31): 67.
[8]張琳, 董亞茹, 楊震, 等.急性多灶性腦出血52例臨床分析.陜西醫學雜志, 2010, 39(11):1500-1501.
10.14164/j.cnki.cn11-5581/r.2016.03.028
2015-09-21]
464000 信陽中心醫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