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春紅
抗結核藥物不良反應監測前瞻性的臨床分析
李春紅
目的監測臨床抗結核藥物不良反應的特點及規律, 進而促進臨床合理用藥。方法100例應用抗結核藥物進行結核病治療的患者, 運用前瞻性的研究方法進行綜合分析。結果100例患者中發生不良反應16例, 不良反應的發生與患者的性別、年齡以及用藥方式有關, 主要會影響到肝膽系統、胃腸道系統、皮膚及其附件等。結論為了保障患者的臨床用藥安全, 相關醫護人員要熟知應用抗結核藥物的常見不良反應, 并采取合理的措施來緩解患者的臨床反應。醫護人員要根據患者的具體情況來對患者進行合理用藥, 加強對藥物不良反應的監測, 及時避免或減少患者發生藥物不良反應的狀況。
抗結核藥物;不良反應監測;前瞻性分析
結核病是由結核桿菌感染引起的慢性傳染病。結核桿菌可以侵入人體全身的各個器官, 但主要是侵犯肺臟, 因此也被稱為肺結核病。結核病常伴有低熱、乏力等全身癥狀以及咳嗽、咯血等呼吸道系統的臨床表現方式, 潛伏期為4~8周。其中80%發生在肺部, 而其他部位(頸淋巴、腦膜、腹膜、腸、皮膚、骨骼)也可能會引起繼發感染[1]。長時間、大劑量地反復用藥及其聯合用藥使得患者的不良反應情況日趨增多,而且呈現越來越復雜的趨勢, 進而引起了人們的重視[2]。本文運用前瞻性研究的方法對抗結核藥物所導致患者不良反應的規律及特點進行了監測與研究, 目的是為了引導患者科學合理地進行臨床用藥, 從而避免和減少抗結核藥物不良反應情況的發生, 進而有效地促進患者臨床治療效果, 以期達到提高患者生活質量的目的。現將本院研究結果報告如下。
1.1一般資料 選取2014年10月~2015年9月在本院應用抗結核藥物進行治療的100例患者, 均符合結核病診斷標準的結核病患者進行綜合分析研究。其中男53例, 女47例。年齡15~74歲。初治65例, 復治10例。
1.2方法 運用前瞻性的研究方法監測五種較為常見的抗結核藥物利福平、鏈霉素、乙胺丁醇、吡嗪酰胺與異煙肼的患者臨床使用不良反應情況。在對患者進行用藥治療前, 首先要對患者的肝、腎功能進行相應的檢查。在用藥前2個月內要每2周進行1次肝、腎功能檢查, 之后要每個月復查1次肝、腎功能, 直到用藥療程結束后才可以相應地停止[3]。及時詳細地記錄患者的性別、年齡及用藥的頻率、用藥方式與出現不良反應的時間、具體臨床表現等, 最后結合相關資料來對患者的具體情況進行相應的統計與分析。
1.3判定標準 根據國家藥品不良反應監測中心所頒布的具體評價原則, 依照患者臨床運用抗結核藥物進行治療的種類、用藥頻率、時間、順序以及相應的臨床表現進行判定與分析, 進而觀察患者在停止用藥后的不良反應癥狀是否消失或減輕。再次用藥后再監測不良反應情況是否還會發生, 最后再結合患者的既往病史等一些基本資料來對患者的具體情況進行相應的分析與判斷。
2.1性別與年齡分析 在本院接受抗結核藥物進行治療的100例結核病患者中, 出現不良反應臨床表現的患者有16例,不良反應發生率為16.00%。其中男9例, 占56.25%;女7例,占43.75%。在有不良反應臨床表現的16例結核病患者中,各年齡段均會出現不良反應情況。年齡最小16歲, 最大72歲。伴隨著年齡的不斷增長, 結核病患者的不良反應發生率也在逐步上升。見表1。

表1 16例發生不良反應患者的性別與年齡分布情況(n, %)
2.2用藥頻率及潛伏期分析 在16例使用抗結核藥物發生不良反應的結核病患者中, 首次用藥就出現不良反應患者8例, 連續用藥后出現5例, 停藥后再次用藥出現3例。
2.3用藥分布情況 在16例發生不良反應的結核病患者中,口服用藥9例, 肌內注射3例, 靜脈注射2例。同時口服與靜脈注射1例, 其他1例。
2.4發生不良反應情況所涉及的器官 五種抗結核藥物所發生的不良反應主要是累及到肝膽系統、胃腸道系統、皮膚及附件、泌尿系統等[4]。肝膽系統發生不良反應6例, 占總不良反應例數的比率為37.50%。胃腸道系統發生不良反應3例, 占總不良反應例數的比率為18.75%。皮膚及附件發生不良反應4例, 占總不良反應例數的比率為25.00%。泌尿系統發生不良反應3例, 占總不良反應例數的比率為18.75%。
結核病是會嚴重威脅人體健康的一種傳染病, 采用抗結核藥物進行治療是目前我國預防和控制結核病傳播的重要方式。但抗結核藥物有療程長、劑量大、藥物聯合使用多等特點,因此在治療過程中常常會發生不良反應情況。發生不良反應不僅影響到患者的身心健康, 還間接阻礙了治療的繼續進行。所以, 對抗結核藥物不良反應情況進行臨床用藥監測是重中之重。
綜上所述, 為了保障患者的臨床用藥安全, 相關醫護人員要熟知應用抗結核藥物會發生的一些常見不良反應, 并采取合理措施來緩解患者的臨床反應。醫護人員要根據患者的具體情況來合理對患者進行用藥, 并要加強對不良反應的監測, 及時避免或減少患者發生藥物不良反應的狀況。
[1]孫碧慧, 趙安貴.常用抗結核藥物不良反應監測前瞻性研究.中國醫藥導報, 2012, 9(19):155-156.
[2]黃文焰, 鄭軍, 陳廣幸, 等.抗結核藥物不良反應監測前瞻性臨床研究.中國熱帶醫學, 2010, 10(5):542-543.
[3]樊辰霞, 任育麟, 馮貸, 等.內蒙古自治區抗結核藥物不良反應監測結果分析.疾病監測與控制, 2012(8):473-475.
[4]謝莉, 高微微.抗結核藥物不良反應臨床分析.中國防癆雜志, 2013(S1):50-51.
10.14164/j.cnki.cn11-5581/r.2016.03.158
2015-11-03]
518034 深圳市福田區中醫院藥劑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