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玉琴
(廊坊職業技術學院 文化傳媒與服務系 河北廊坊 065000)
運用家風促進公民家庭道德教育的對策*
馬玉琴
(廊坊職業技術學院 文化傳媒與服務系 河北廊坊 065000)
家風在中國傳統文化中具有核心地位,在我國古代社會中,家風不僅是社會倫理道德文化的基礎,也是整個社會文化、生活、政治的基礎。因此,研究家風,提取家風的精華,在構建適應現代化建設的家庭道德教育體系中具有重要的意義。
家風 家庭道德教育 促進
家風在中國傳統文化中具有核心地位,在我國古代社會中,家風不僅是社會倫理道德文化的基礎,也是整個社會文化、生活、政治的基礎。因此,研究家風,提取家風的精華,在構建適應現代化建設的家庭道德教育體系中具有重要的意義。
家風,又稱門風,是中國傳統思想文化的產物。它包括家族或家庭的價值觀念、社會氛圍、生活觀念、生活方式等內容。它是家庭教育經驗的集大成者,它以一種無聲的相互濡染的氛圍影響著家庭成員,惠澤于家庭的各個方面。
家風傳承了中國優秀傳統道德思想。家風在傳承過程中發揚了我國許多優秀的傳統文化,在積極進取,和睦友愛,勤儉持家等眾多方面涵蓋了人生哲理和價值精華。家風對家庭成員的道德修養的提升有導向作用。中國一直以血緣聯結作為人與人關系中重要的紐帶。家庭中成形的道德規范,如“父慈子孝”、“兄友弟恭”,如“靜以修身,儉以養德,淡薄以明志,寧靜以志遠”等理念,氤氳著禮讓、謙和、積極向上的家庭氛圍,這些家風中的觀念影響著家庭成員的成長和道德觀的形成。
家庭道德教育是指在家庭中由長者對子女及其他年幼者施加有意識或無意識的影響,主要包括道德教育、思想教育以及人生觀、世界觀教育等,把觀念轉化為受教育者品德的一種教育活動。
1.家風是家庭道德教育成果的升華
家庭在長期道德教育過程中總結各方面利弊得失的經驗,并加以整合,提煉出家庭道德教育的成果,這種成果得以傳承即是家風。回顧中國家風的歷史,一個家風少則幾個字多則成篇成章,其背后都是有一個龐大的道德教育體系,是多年教育經驗的沉淀和升華。
2.家風引領著家庭道德教育發展的方向
家風通過歷年傳承,無論是傳播內容還是傳播途徑都已經十分成熟、相當完備,家風的教育模式也逐漸形成了自家的規范,家風為家庭道德教育的實施提供了完善的教育模式,為家庭道德教育多重領域提供了具體經驗可供操作。
1.傳統家風自身的局限性與當下時代特征存在沖突
傳統家風是隨著封建社會的發展逐漸形成的,受其社會影響,自身存在著一定的局限性,如推崇階級觀念,維護君主制度,對于女性歧視等,甚至還有宿命論、鬼神論等迷信傾向。傳統的孝道主張對父母要“無違”,要順從父母的意志,要聽話,這些和時下家庭要求人格獨立、平等、民主的精神存在著沖突,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背離,是無法與時代對接的。
2.新時代的年青人對家風的理解存在著誤區
年青人一提到“家風”,就認為那是過時的古老的文化,應該扔到歷史的垃圾堆里,因為它太落后,太封建,與當代格格不入。他們也會舉出種種現象和事例佐證自己的觀點,這嚴重阻礙了他們去走進家風,了解甚至傳承家風。事實上,他們只是看到了其中偏激、守舊的一面,而無視家風的莊重、溫情以及對個人成長帶來的提升。
3. 家風的傳承受家庭模式的變化限制
隨著工業經濟和市場經濟的變革和發展,大量農民涌入城鎮,脫離了原有的“熟人社會”模式,城市里人與人之間是比鄰關系,大家共同處于一種“陌生人社會”模式中,原有的家風觀念無法適應新的人文環境,致使家風的傳承受到重大沖擊。
其次,以前家風的創立均由年長者位尊者確立,之后由一個龐大的家族或家庭共同遵守,過程中受到長者的監督和管教。而如今傳統幾代同堂的大家庭逐漸解體,年輕人不愿和老人居住,獨建小巢。老人成為獨居老人,空巢老人,這消解了傳統社會中長輩充當家風執行的權威身份,受教育者不在老人身邊,造成教育對象缺失,何談家風的傳承。
1.家風在家庭道德教育過程中要揚長避短
學者王長金認為,要以現代家庭的變化為基點,找出傳統家庭教育與現代家庭教育的契合點,在繼承優秀的傳統教育因素時,首先要研究家庭結構的變化、家庭倫理的變化和影響家庭教育的社會制度因素,要取其精華棄其糟粕。
2.家風的內涵要與時俱進
在全球一體化的時代格局中,世界不同文化不可避免地會發生碰撞,所以家風作為中國傳統文化的精粹應與時俱進,抵制盲目自大、自以為是的狹隘思想,抵制崇洋媚外的虛無主義傾向,客觀合理地看待并轉換家風,應將傳統家風和現代道德觀點相結合,融入現代元素的考量,從而凸顯出家風在家庭道德教育中的價值和意義。
3.加強宣傳家庭道德教育中的典型事例
傳統社會中有大量的優秀的家風典型事例,同時針對家庭道德失范的事例,找到問題點加以剖析總結,將其中的家風內涵轉化成家庭道德教育思想和道德觀念,以家庭成員喜聞樂見的形式加以宣傳。因為現代家庭中受教育的對象多為青少年,他們對新事物、新技術興趣濃厚,可以加強網絡、電視等方式的傳播力度。
4.改進家庭教育的方法
家長應注重言傳身教的作用。以典型示范的方式固然有其重要且積極的作用,但也經常會使被教育者產生一種疏離感和陌生感,所以家長們不可忽略“言傳身教”的重要性。因為這種榜樣示范與受教育者息息相關,耳濡目染,正如孔子所言:“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 家長應注重環境熏陶的作用。家風對于家庭成員的影響往往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耳濡目染,潛移默化的。良好的家庭道德環境有利于家庭成員心理氛圍、情感氛圍的發展,這是優良家風形成的基礎。而當下,青少年在社會生活中,所接觸到的一些消極的、負能量的東西對其影響頗大,這對于良性的家庭道德教育是一種抵制。穩固的正確的家風將加強青少年對外部消極影響的辨別能力和抵抗能力。因此,在教育方式上應對環境熏陶加以重點關注,才能持久發揮家風的積極作用。
[1] 蘇方. 《顏氏家訓》及其倫理內涵初探[J]. 上海師范大學碩士論文,2010.
[2] 王利器. 顏氏家訓集解(增補本)[M].北京:中華書局,1993.
[3] 孫永賀. 傳統家訓文化中優秀德育思想的現代轉換 [D].哈爾濱工程大學,2009.
[4] 關穎.世紀之交:家庭德育面臨的新問題.上海:當代青年研究[J]1999 年.第六期:P20.
廊坊市哲學社會科學研究課題(2016028)
馬玉琴(1978-),女,河北廊坊人,廊坊職業技術學院文化傳媒與服務系教師,主要從事中國傳統文化與漢語言文學教學及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