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雪英
(攀枝花學院土木與建筑工程學院 四川攀枝花 617000)
測繪工程專業應用型人才培養模式的探索
唐雪英
(攀枝花學院土木與建筑工程學院 四川攀枝花 617000)
隨著信息化社會的高速發展,測繪工程專業傳統教育模式已經不能適應社會對人才的需求,需要高校對人才培養模式進行改革創新。本文結合攀枝花學院轉型發展,促進學校實現產教融合,遵循學校人才培養方案制定的原則,對測繪工程專業人才培養模式、探索應用型、創新型人才培養的途徑進行了探索與總結,制定了本校測繪工程專業的人才培養方案。
測繪工程 應用型 培養模式
我國大學教學的傳統模式是強調集體性理論教學并注重知識的客觀性,基本上教師傳授知識,學生被動接受知識,教學方式單一。學校如何在教學模式上進行改革、創新,培養適合社會發展需要的新型應用型人才,是我們需要探索和總結的。[1]
結合攀枝花學院的人才培養理念,分析當今社會對測繪工程專業人才的需求,是制定人才培養方案的前提條件。結合我校的培養目標為具有創新創業精神和較強職業能力的應用型高級專門人才。
1.人才培養模式原則
(1)堅持以培養具有創新創業精神和實踐能力強的應用技術型人才為目標,突出能力和綜合素質的提升,促進學科交叉與融合,全面提高人才培養質量。
(2)堅持以學生為本的人才培養理念,注重知識能力素質協調發展,不斷完善應用型人才培養標準及其能力-知識-課程(環節)矩陣,構建以能力為導向的人才培養方案。[2]
(3)加大教學內容與課程設置體系建設力度,對課程設置進行有機整合;進一步深化教學手段與教學方法改革,改變單一的課堂授課方式,不斷加大學生自主學習的課時及教學內容比例。
2.人才培養的目標和要求
本專業培養適應社會主義現代化需要的、德智體美全面發展的,腳踏實地、信念執著、素質優良、崇尚科學,執業能力強,掌握控制網的布測、地形圖測繪、工程施工測量的基本原理和方法,掌握攝影測量與遙感、全球衛星導航等現代化測量技術與手段,能夠在國民經濟各部門從事國家基礎測繪建設、國土資源調查與管理、城市和工程建設測繪,以及在環境保護與防災減災等領域進行測繪工作、具有創新創業精神和較強職業能力的應用型高級專門人才。為此,測繪工程專業人才的基本素質要求是:[3]
(1)思想道德素質
認真學習馬克思主義、毛澤東思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堅持中國共產黨的領導,熱愛社會主義祖國,樹立科學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具有良好的社會公德和職業道德修養;愛崗敬業,開拓進取,團結合作、遵紀守法。
(2)人文素質
有基本的人文社會科學基礎知識和較好的文字、語言表達能力,具有一定的文學藝術美學修養;了解至少一個外國的語言文化,具有一定國際視野。
(3)專業素質
掌握基礎測繪知識,能夠從事基礎測繪、工程施工測量、國土資源管理等基礎專業能力;同時要具備良好的協作意識和團隊精神;一定的創新能力和較強的分析解決問題能力。
(4)身心素質
身心健康,具有健康的體魄,較高的溝通交流能力;具有衛生保健和運動方面的基本素養;具有自覺鍛煉、終生鍛煉身體的意識;體能達到規定標準。[4]
根據攀枝花學院人才培養方案制定的原則和要求,既要考慮到培養學生的綜合素質,又要使學生在專業領域有扎實的基礎。結合土木與建筑工程學院土木方面的雄厚師資力量,把測繪工程專業的培養方向著重放在工程測量領域。新設置的課程體系結構及學分比例見表1。
1.通識必修,這部分由學校統一安排全校學生學習。包括思想政治理論課程、大學外語類課程、計算機基礎類課程和大學體育。
2.通識選修,為了培養學生的人文修養,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學校開設了藝術類課程、職業規劃與就業指導類課程;為了培養學生創新與創業能力,學校還開設了創業類課程、并提供了相應的創業平臺。[5]
3.學科基礎課,主要包括:高等數學、大學物理、畫法幾何、計算機輔助設計、測量學基礎、地圖學基礎、工程識圖、工程力學等。
4.專業核心課,包括控制測量學、誤差理論與測量平差基礎、工程測量、空間定位技術及應用、地理信息系統原理、攝影測量學、數字測圖原理與方法、遙感導論。
5.實踐必修,加強了實踐課程教學,強化學生的動手能力。在人才培養方案中,專業理論課程安排了隨堂實習,并在課程結束后安排了集中的課程實習,在大三、大四學期安排了重點綜合型的集中實習,主要有地形測量實習、工程測量實習、控制測量實習、大比例尺數字測圖等。
6.專業限選課,結合學院的師資力量和畢業生主要的就業方向,擴展學生在工程方面的知識面,開設了地質學、測繪項目管理、測繪工程監理、測繪案例分析、測繪法規、地下管線探測技術、土木工程概論、變形觀測及數據處理等偏向工程測量的課程。
學院在制定人才培養方案中,加大了學校與企業之間的聯系,使學生能夠適應社會的需求,針對與生產一線結合很緊密的課程,學校通過聘用企業專業高級人才給學生上課,使學生能夠對新知識,新動態能夠及時掌握。產、教、研結合的教學模式給學生創造了了解社會、從事測繪生產、科研活動的機會,通過自身實踐發現和解決測繪生產、科研中的實際問題,不僅有利于鞏固課堂學習的理論知識,提高學生的實踐能力的培養,鍛煉自己的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還有利于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并進一步縮短人才社會化的進程,在走上工作崗位后,能很快地融入角色中。
總之,要培養適應社會發展需求的應用型、創新型高級測繪人才,大學必須對傳統的培養模式進行改革。上面是我校2016級測繪工程專業人才培養方案的制定過程的匯總,還有很多的不足,在以后的實踐過程中,不斷改正完善。培養出適合社會發展的創新創業精神的應用型人才。
[1]張小紅,朱智勤,汪志明.測繪工程專業教學模式改革與實踐[J].課程教育研究,2015(5):244-245.
[2]周家香,戴吾蛟,左廷英.信息化測繪體系下測繪工程專業課程體系探討[J].測繪與空間地理信息2016,39(2):6-7,11
[3]王西林. 測繪工程專業創新人才培養模式的探索[J].甘肅科技.2015,31(19):84-85
[4]楊強,何立恒,鄭加柱,史玉峰.基于測繪工程專業認證標準的課程體系構建[J].中國現代教育裝備.2015:77-80
[5]許才軍.測繪工程專業課程創新體系初探[J].測繪通報. 2007(11):74-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