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 陽
(撫州職業技術學院 江西撫州 344000)
想象力引導在高職美術專業教學中的應用
謝 陽
(撫州職業技術學院 江西撫州 344000)
專業教學設計中,著重引起學生的學習動機與興趣,引導學生發揮想象力、勇于藝術創作并嘗試表達個人情感已成為高職美術課程的重心。通過引導創作的過程,開發學生右腦的藝術思維,啟發水平聯結的思想,幫助其發掘自我心象,了解個人潛意識的心理對于創作的價值,提升美術教學效果。
想象力 高職 美術教學 應用
高職美術教學因其技能教學的實踐性、個體操作與集體教學的矛盾性、形象思維的自主性、創造性思維的特殊性、審美思維的情感性等特點,在教學時還應遵循精講多練原則、直觀性原則、個性化原則、審美性原則和情感性原則。所有的教學活動都是信息傳播的過程,教師是信息的發布者,學生是信息的接收者[1]。信息發布和信息接收能否完全對應,信息傳播過程的有效或者無效,正是教學過程的基本反映,美術教學要追求信息傳播的最佳化和最大化,美術教學必須把握教學過程的基本規律,熟悉美術教學基本方法,正確運用教學評價環節,使美術教學過程不斷形成良性循環[2]。
想象力,是人類的一種思維活動。這種思維活動不受任何的規則限制,也不受既定的思維模式所影響阻滯。想象和聯想不同,聯想有明顯的邏輯線索。而想象則可以不需要這些線索。通常學生被認為是想象力較為豐富的群體,因為他們的思維模式尚未真正形成,所以往往有著豐富的想象力[3]。
藝術是偉大的,藝術精神是恒久不變的人類遺產,并不會因為時空人事而幻滅。藝術教育更重要的,在于對一般大眾人文素養的建立與養成,人文素養影響著一個人的人格發展,更決定著一個國家的發展與立足國際的競爭力。人文素養的養成必須通過藝術教育來提升,通過美術教育,可以學習了解美術的意義、功能與價值及其與社會文化的關系,以強化人文素養與生命的價值。更可以培養創造力、敏銳的感知能力,以豐富創作表現與鑒賞的內涵。同時培養審美能力,提升生活文化的質量與境界。
1.教學內容不合理
當對美術繪畫課程改革或課堂環境中的某一特殊方面感興趣時,可以選擇特別側重于該方面的系統。例如,側重于學生參與合作解決問題的活動,或側重于檢查美術繪畫教育中的學生所感知的課堂氣氛。你可能想觀察學生所進行的分析過程:他們如何形成他們的問題、建立數據庫、看待模式或進行推論?你甚至可能考慮誰會提出問題、收集數據或分析數據。然而,你可能經常想要對跨越課堂的課程改革進行整體性描述,這樣你就可以看清內容的變化、學生參與的基本形式、材料的使用和課堂氣氛的特點。
2.缺乏課程改革性的組織文化
教育本身應該是最強調也是最能體現創造性的一項工作,也正是基于此,教育才被認為是一門藝術。但今天的教育卻成為最缺乏創造性的工作了,其原因在于:第一,“教育目標”的錯位的所有工作都為應試服務,“分數”是硬道理,是衡量一切工作的最重要的,也幾乎是惟一的標準;第二,教師缺乏知識創新的意識。過去教師的工作重點并不在發現新知識,而在傳承既定的權威性知識,以至于教師與知識的建構及創新之間。互不關聯的狀態,教師個體對創造知識缺乏熱情;第三,不尊重教師創造的“知識”,教師每天面對著多變,獨立的教學對象和瞬息多變的教學情境,他們必須主動積極地面對教學問題,并且在獨特,不穩定,甚至是沖突的教學情境中,建立自己的教學理論與技術,形成理論與實踐生動結合的“個人知識”。
3.傳統教學模式缺乏新意
傳統教學,是以教師為中心的教學方式,上課方式大部分的時間花在教師對全班的教學講解,較少有師生之間以及同學之間的互動, 采用同質性分組或隨意分組,互動性不足,成員只為自己的學習負責;焦點只在個人表現,只重個人的績效,很少顧及他人學習情形。忽視小組工作技巧,領導者指揮成員參與,對工作品質不安排團體歷程加以反省;獎勵個人成就。傳統全班教學最為人垢病之處,即在于學生不同的學習技能與速率,在同一班級中學生異質性愈高,教學時所浪費的時間越多。而理想美術繪畫教學的基本原則,是學生剛好花費其所花費的時間在學習上。以往用來解決異質性問題的方法為個別化教學,但其效能的研究卻多半未優于傳統的教學。
1.鼓勵高職生嘗試創作,發揮個人獨特的想象力
美術教育除了要以美術課程目標作為教學的主要標準之外,學習者所呈現出的想象力與創造力,更是一幅作品中最為重要的靈魂與生命力所在。藝術源于并融入生活,對美的體驗與追求已成為我們生活不可或缺的。身為一位高職美術教師,應該思考在傳授美的概念與經驗的同時,通過引導,鼓勵學生嘗試創作,發揮和挖掘其多彩想象力,描繪出個人的心靈圖像,是一件深具趣味與創意、又驚喜連連的教學體驗。美術教學不應僅僅只是提供年輕學子陶冶身心與緩解壓力的渠道,更是培養其人文素養、建立審美情操與養成創作能力的重要課程。
2.教學融入鮮活的思維理念
在進行美術教學的過程中,應融入許多生活相關的思維觀念與專題,引導學生學會關注我們生活所發生或已經存在的各種事物與現象,并采用以敏銳、細膩、發散的視覺去觀察、分析,因此而獲得心得與感想后,再加以融入自我的思維與感受之中,匯總出另一個新的想法。而這些想法,都將成為藝術創作中重要的題材與元素。
3.激發高職生自主思考
創造性是美術教學的個性,沒有創造,美術作品就沒有活力,創造是藝術的靈魂。要激發學生的想象力,拓展學生的創造性思維,鼓勵學生敢于思考,創造性地完成作業,有效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創造能力。由于學生的美術水平參差不齊,教師在課程安排和教學設計上,要充分考慮到個體差異和集體教學的關系,使所有同學在美術教學大環境中均能獲得發展。
總之,作為想象力引導下的高職美術專業教學模式,突出了教學應從想象力引導上把握教學活動整體以及各要素之間內部的關系和功能。作為活動程度則體現了教學模式的有序性和可操作性。
[1]陳平光. 當前高職美術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及對策研究[J]. 大眾文藝,2016,14:251.
[2]王艷. 關于高職院校美術教育教學內容與方法的探討[J]. 新課程研究(中旬刊),2016,08:84-86.
[3]王涵平. 淺析新形勢下高職院校學前教育專業美術教學改革[J]. 教育現代化,2016,20:42-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