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根福
(蘇州工業園區第八中學 江蘇蘇州 215125)
以無線電特色校本化實施推進課程建設的探索
郭根福
(蘇州工業園區第八中學 江蘇蘇州 215125)
開展無線電特色校本化實施,可以滿足學生身心健康,知識與技能合理而平衡發展,深入實施素質教育。通過制度、資源等保障,運用一定的研究方法和手段,及時反饋和總結,探索一套較為完善的校本課程教學與評價模式,構建富有區域特點、學校特質的特色校本課程,使特色課程建設呈現動態發展的良好格局,更好地促進學生全面、個性發展。
無線電特色 校本化實施 課程建設
自國家第八次課程改革推行以來,蘇州市各中小學校的校本課程建設取得了很大的成績。依托各自的區域環境,學校積極構建富有民族特色、區域特點、學校特質、國際化特征的校本課程體系。在保證開齊開足國家課程的同時,積極研究國家基礎性課程的校本化轉化實施,將學校特色打造與課程建設相結合,具有可操作性和實效性,百花齊放,動態推進,從而形成學校特色,提升教育內涵發展的水平。
無線電活動是集科技、體育、娛樂為一體的無線電運動項目,也稱科技體育。運用于國防、軍事、科技、航空、航海等領域。開展無線電特色活動可以培養青少年熱愛科學技術,開闊視野、增長知識、增強體魄、磨煉意志,進行國防教育,培養獨立思考和分析判斷能力,促進青少年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從而達到提高學生綜合素質的目的,對于提升青少年素質,豐富學校第二課堂內容及從應試教育向素質教育轉化均十分有益。
開展無線電特色校本化實施,可以滿足學生身心健康,知識與技能合理而平衡發展,深入實施素質教育。通過制度、資源等保障,運用一定的研究方法和手段,及時反饋和總結,探索一套較為完善的校本課程教學與評價模式,使特色課程建設呈現動態發展的良好格局,更好地促進學生全面、個性發展。
1.學校制度的保障
在全面貫徹《國家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和《教育部關于全面深化課程改革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意見》《教育部關于推進中小學教育質量綜合評價改革的意見》等精神的大前提下,園區八中統籌協調了各部門的工作,落實相關資源保障,優化基礎課程,積極開發和建設校本課程,構建具有學校特色、社會化與個性化相結合的課程教材體系,為學生提供可選擇的、滿足個性發展和潛能開發需要的優質課程和教材,確保特色課程校本化建設有序推進。
2.外部資源的保障
園區八中作為蘇州市首批“全國科技體育傳統校”,長期致力于無線電活動的推廣和普及,與省內外兄弟學校有著良好的合作關系,在開展特色課程校本化建設的實施過程中,可以獲得資源和信息的共享,能為成果的后續推廣打下了基礎,并能有效帶動更多學校的師生共同發展。
3.內部資源的保障
園區八中自2006年以來,堅持開展無線電特色活動,有著較為深厚的學生基礎,十年來,在省市和全國比賽中均取得了優異的成績。在課程校本化建設的開發和實施環節有一批具有較豐富教學經驗和扎實的專業知識的中青年教師隊伍。
1.充實了“無線電運動”這一傳統科技活動項目的內涵和外延
重視無線電特色課程校本教學中電學知識和測向、通信技能的結合,讓學生了解無線電的發射和接收原理,掌握一定的電子制作和測向、通信的基本技能。一方面以信息化的教學手段,將更為廣泛的無線電信息傳達給學生;另一方面讓學生通過各種獲取信息的手段,以自主學習的方式獲得更多的知識。
2.探索運用新的教學形式和評價手段來實施教學
教學形式以課堂教學和戶外活動相結合的形式開展。課堂教學包括電學和無線電測向、通信知識講解,無線電基本技能的實踐操作;戶外包括校園和公園的無線電訓練以及參加各級各類競賽活動等。
3.探索分階段遞進校本課程教材體系和教學模式
無線電特色校本課程的教材可以分為三個梯度。第一梯度為初級教程,是學校面向全體學生的普及性教程。第二梯度為中級教程,是學校校本課程的主要教學內容,面對部分對無線電運動有興趣的學生。第三梯度為高級教程,是學校的無線電運動隊,即特長生培訓教程。
1.編制無線電校本課程教材并制定教學模式
由學校骨干教師,根據學生各年齡段情況,以及無線電活動的實際運用到的知識和技能,由淺到深、由寬泛到專項,將教學內容分為三個梯度,形成初、中、高三級教程,以適用于不同層次對象的教學。
許多專家都認為教育模式具有協調、組織和應用各種教學活動(包括教學方法)的綜合功能。基于三個階段教學目標的不同,初級教程面對的是全校學生,教學目標是讓學生了解初步無線電的發射和接收原理,了解生活中的應用實例,了解無線電測向和通信的大體方法和過程,是一個普及型校本課程的教學活動。
中級教程是面對部分上選修型校本課程的學生,這部分學生希望通過參與學習,嘗試發掘自身在無線電方面的潛能,培養興趣。因此,教學采用以杜威的民主主義教育思潮和社會學理論為依據的社會教學模式和信息加工教學模式相結合的模式。即表現在教學中,便是從不強制學生去獲得什么特定的學習結果,而只希望幫助學生確立起各自的思想框架,創造出理解現實的獨特的方法,以及發展人與人之間相互合作的精神和能力,而教師的任務是從中進行輔導和點撥。
高級教程是針對一些已具備一定基礎的學生,他們需要進一步提高綜合能力和實戰經驗,顯現無線電運動方面的個性特長。因此,以人本主義存在心理學為依據的個性教學模式。
2.實施第一輪三個梯度的階段教學
(1)在午自修時間,通過教室電視進行無線電基礎教程的普及教學,教學對象為全體學生,內容包括:無線電的接收和發射的基本原理;測向機的基本構造以及基本使用方法;現代無線電的廣泛應用實例介紹。
(2)在初一年級中開設無線電校本課程,實施第二梯度即中級教程,內容包括電學基礎知識和技能;測向機的結構和接收原理;近距離測向和對講機通聯等技能培訓。以此培養一批具有一定無線電基礎并對此感興趣的學生群體。
(3)在接受中級教程的學生中間,選拔優秀的特長學生,入選學校少科院,進行第三梯度高級教程培訓,內容包括:測向機的裝配;常見故障的檢測和排除;中距離測向技能培訓;電臺使用技能培訓。
(4)在中級和高級教學過程中,穿插數次的競賽活動,以提高學生的實戰能力,檢驗教學成效。通過一至兩個學年的實踐,形成適應學校無線電特色課程發展,并具有良好教學效益的無線電校本課程教材體系和教學模式。
3.第一輪學生與家長的評教
一個學期后,以印發學生和家長對無線電校本課程的評價表來評價教學情況。
4.反思和完善
利用寒假或暑假,讓任課教師對教學實驗作情況反饋。綜合三個方面的意見,對教學目標、教材編制和教學模式進行調整,為第二輪的教學實驗做好準備。
5.實施第二輪三個梯度的階段教學
在接下來的學期,開始實施第二輪三個梯度的階段教學實驗。
6.第二輪學生與家長的評教
兩個學期后,進行第二輪學生、家長對課程教學實驗的評教。
7.總結
根據第二輪學生、家長對課程教學實驗的評教情況,讓任課教師就教學工作作一個全面的總結。
無線電活動遵循不同年級學生的心理和生理發展的規律和特點,能培養學生適應社會需要的各種能力和素質,能讓學生在無線電知識、基本技能的海洋中充分自由地發展其健康的個性,可以滿足學生身心健康,知識與技能的合理而平衡的發展,可以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鍛煉體能、融入大自然。
開展無線電特色校本化實施,能體現出全體性、德育性、先進性、實踐性等效益。無線電運動的初級教程面向全體學生,旨在普及電子和無線電的基礎知識,體現了科技教育要以普及教育為主導的理念,并為進一步的特色教育奠定廣泛的學生基礎;同時,立人是教育之本,德育應滲透在任何教育活動之中,科技教育是德育的重要載體,無線電運動的教學注重了培養學生頑強、誠實的意志品質和沉著、獨立的心理品質;其次,教學的編制注重與現代科技信息的結合,例如:無線電技術與移動通訊、無線電遙控技術、無線電技術與衛星測控等;教學內容強調體驗和實踐,實驗操作、戶外活動為重要組成部分,例如:簡易電路制作、測向機檢修、測向和通信的訓練及競賽等。通過無線電特色校本課程的實施,學生的智力(非智力)因素得到了有效的鍛煉。在接受知識和對知識的運用中思維敏捷、準確、學習品質,成績優良。學生培養出的良好素質可以遷移到其它學科及日常生活中,使學生終身受益。
蘇州園區八中始終堅持以“為學生終身發展奠基,為社會培養優秀公民”為辦學宗旨,根據學校實際情況和辦學特色,以內涵發展為目的,通過無線電特色校本化的實施,設計適合學生發展的校本課程體系,優化學校課程結構,構建富有區域特點、學校特質的特色校本課程,使學校科學教育的水平和效果有一個大幅度的提高,更好地促進學生全面、個性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