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麗麗
(江西省贛州市會昌縣會昌第二中學)
初中數學“問題解決”教學的實踐
劉麗麗
(江西省贛州市會昌縣會昌第二中學)
數學作為我國教育的基礎課程之一,能夠培養學生思考問題、解決問題的邏輯思維能力,提高學生的數學綜合運用能力。因此,在數學課堂中深化“問題解決”的意識,能幫助初中生在充分理解數學理論知識的基礎上,鍛煉學生獨立探究的自主學習習慣。基于此,結合實際教學經驗,就“問題解決”教學實踐在數學課堂上的優化開展提出幾點可行措施,以期豐富初中數學的教學研究。
初中數學;問題解決;教學實踐
新課程標準中引入了“問題解決”的概念,并且強調了問題意識對于數學學習的重要性。以往初中數學的課堂上,教師處于傳統的主導中心地位,一味地重視理論知識的講解,學生被動地接受所學內容,師生之間沒有形成良好的互動。初中數學的知識體系比較復雜,涉及的知識點繁多,再加上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不高,對很多數學問題不求甚解,更增加了學習數學的難度。因此,將“問題解決”教學理念運用到數學教育中去,能有效地改善課堂教學質量,也是我國初中數學教育改革的方向。
“問題解決”教學首先涉及問題意識的概念。課堂上的問題意識指的是學生在學習數學知識的時候,對某處知識點進行分析、質疑,思考并且產生想要解決的欲望。而在進行解決的時候,隨著外部條件的變化和學生認識的深入,原本的問題發生改變,新的問題跟著顯現出來,這種情況又引發學生新一輪的思考,直到最后完全掌握知識要點,解決疑難。就初中生而言,數學課堂上通常產生兩個層面的問題意識:發現問題的心理狀態和探究問題的外部表現方式,例如,向老師或者同學詢問等。因此,“問題解決”在教學中的體現就是,教師以問題為向導,啟發學生的“問題意識”,引導學生認真分析問題,主動分析對比,或者積極合作探究問題,達到解決問題的目標,培養學生的思維,提高學生積極解決問題的能力,從而掌握數學知識并且用于實際生活中去。
1.教師合理提出問題
這是幫助學生樹立問題意識的基本策略。教師是課堂的引導者,因此,教師在教學的時候可以運用相關的教學手段來合理提出問題。(1)教師可以通過創設情境的方法,利用與學生生活密切相關的事物來設置問題,在教學知識之前作為課前導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例如,在教學“三角形的概念和性質”時,可以這樣提問,“大家發現建筑工人在蓋房子的時候,當窗戶的框架沒有安裝上去之前,通常會先用木棍斜釘在上面,這樣做的原因是什么呢?”學生通過思考,明白三角形的穩定性大于四邊形。第二,適當運用教具進行問題的引導。可以用多媒體視頻或者其他教學設施。第三,教師可以重點結合教材中的核心概念和定理進行問題的啟發。這就要求教師在上課之前對教學內容了然于胸,并且設計出教學的重難點,這樣才能有針對性。
2.學生合作探究問題
“獨學無友,孤陋寡聞。”課堂學習離不開交流與合作,對于解決問題來說,更需要集中大家的智慧和想法,在友好的氛圍中加強彼此的合作,更好地解決問題。因此,教師要鼓勵學生進行合作學習,積極分享經驗和解題思路,互相取長補短。例如,在學習“隨機事件與概率”一章時,教師可以把5個紅色的乒乓球和5個黃色的乒乓球放到A盒子(封閉留口)里;分別把10個紅色的乒乓球和10個黃色的乒乓球放到B盒子里和C盒子里,然后讓幾個學生一起來進行“摸球”的游戲,即選擇一個盒子隨意摸出一個球,做好顏色的記錄,放回再重復操作。六次過后比較誰的紅球摸的次數最多。通過觀察和討論,教師點撥學生歸納出隨機事件、必然發生的事件和不可能發生事件的特點。
3.通過實踐深化認識
“學以致用”是教師教學最終應該達到的目的,同時也是“問題解決”的歸宿。因此,教師要注重對學生動手實踐能力的培養,同時引導學生用所學的知識處理和解決生活中的問題,培養學生理論應用于實際的能力,在生活實踐中深化對數學應用的理解。例如,在學習“二元一次方程”后,教師可以這樣引導學生:“雅安大地震之后,家園摧毀。災民、學校都需要大量的帳篷暫時解決住宿問題。成都有一個服裝廠,原有5條成人服裝生產線和4條兒童服裝生產線,現在為了救濟,計劃用三天時間趕制一千頂帳篷送往雅安。如果用2條成人服裝生產線和3條兒童服裝生產線生產,每天可以生產帳篷200頂;如果用3條成衣生產線和4條童裝生產線,每天能生產帳篷265頂。能按照原計劃完成任務嗎?假如你是該服裝廠的負責人,怎樣承擔社會職責呢?”
總之,“不憤不啟,不悱不發。”在數學課堂上實施“問題解決”的教學方法能讓數學變得趣味橫生,可以讓學生在問題的解決過程中提高數學素養,鍛煉獨立思考的能力。當然,更多有效可行的策略還需要教師在今后的實踐中去摸索。
[1]李志勤.初中數學“問題解決”教學的實踐與研究[J].課程教育研究,2014(5).
[2]王從利.初中數學“問題解決”教學的實踐研究[J].新課程學習(中旬),2013(10).
·編輯薄躍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