胥曉娟
(寧夏回族自治區六盤山高級中學)
探索新課程理念在生物課堂中的實施
胥曉娟
(寧夏回族自治區六盤山高級中學)
新課程強調以學生為主體的教學理念,向我們廣大教師提出了新的挑戰,我們在探索和實踐的過程中,要堅持以學生為本位,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將“教會學生知識”轉向“教會學生學習”。只有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課堂的主體,教學才會高效。在生物學教學中我試著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因此在教學過程中,為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設計一些新穎有趣、貼近生活的導入顯得尤為重要。
本人在《生態系統的結構》一節公開課中是這樣導課的:一幅幅生機勃勃的生態系統的圖片配以背景音樂,再加上我聲情并茂的朗誦:“碧水,青草,牛羊……地平線之外一片蒼茫。小小寰球在宇宙中旋轉,承載著它的生命之網。”一開始就緊緊地吸引了學生的眼球,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在接下來的課堂活動中,指導學生讀書、提問、討論,關于生態系統的成分及其作用都由學生自己從書本中總結出來,并且也加強了學生的情感教育。在“酶的特性”教學中,上課前我拿出一袋洗衣粉,學生睜大了雙眼,猜測著洗衣粉跟上課有什么關系,由生活實際洗衣粉中加酶的事例、洗衣粉的使用說明、洗衣粉使用的注意事項等引出酶的特性、酶的影響因素等,從而開始討論酶的特性及影響因素。
在課堂教學中,教師要善于運用圖片、音樂、掛圖、動作表演等各種各樣的表現方式使學生切切實實地參與到教學中來,體會自己主動獲取知識的快樂。
“DNA的復制”一課教學中,半保留復制一直是讓學生頭疼的一個問題,說起來容易,做起題目來理不清頭緒。后來我就設想讓學生自己想辦法來探究表演DNA復制的過程,學生的智慧真是無限的,第二節課時他們就準備好了。學生的后背都貼上了四種堿基的名稱,首先由男生根據堿基互補配對組成一個DNA分子,女生作為游離的堿基,在解旋的過程中,一個一個地與相應鏈上的堿基配對,最終形成兩個DNA分子,每個DNA都是一條鏈是男生組成,另一條鏈是女生組成。由此形象地表示出了半保留復制的過程和特點,直觀、好理解,最關鍵的是他們自己參與,樂在其中,通過自我探究,切實理解了半保留復制的含義。
新的教學過程的形成,首先必須讓學生的內在潛能發揮出來,讓他們在課堂上“活”起來,主動參與課堂教學。高三的生物復習課很容易上成滿堂灌,因此,每節課課前留5~10分鐘讓學生對之前的知識進行系統的復習,把已經遺忘的知識自覺地撿起來,讓他們在預習、獨立思考基礎上找出自己學習中的盲點,與同學討論交流并解決問題。老師的復習講解只針對他們提出而又未解決的問題,以及他們自己沒有把握到的重點和難點。這樣,壓縮了課堂上教師講授和指向個別學生的一問一答所占用的時間,極大地發揮了學生的主觀能動性,更重要的是可以讓不同層次的學生都能有所收獲。
生物教學需要教師提供足夠的時間和空間讓學生去交流、去探索、去發現,這樣才能讓學生有機會綻放智慧的火花,展示自己的創新才能。例如,在選修三《生物技術的安全性及倫理問題》一課中,我事先給了學生很多資料和視頻,再加上課本后面的正反兩方觀點,讓學生自己課后收集整理資料和內容,開了一個小型的辯論賽,主持人、記分員、評委都由學生自己擔當,整個辯論賽開得如火如荼,雖然這塊內容在高考中并不是很重要,但通過辯論使他們更深刻地理解了現代生物技術的神奇魔力,以及生物技術的雙刃劍,同時也培養了他們一分為二看問題的觀點。通過這種辯論或小組討論的方式,我們不難發現,學生的獨立思考能力、動手操作能力、語言表達能力都比我們想象的要強得多。教師只要導之有方,通過開放性的問題、情景、活動,激發起學生的探究興趣,學生就會積極地去探索,并主動思考問題。
我們在教學中有很多種方法可以使用,而且各有所長,如:談論法有助于激發學生的思維,調動學習的積極性,培養他們獨立思考和語言表述的能力。演示教學能使學生獲得生動而直觀的感性知識,加深對學習對象的印象;通過實驗,可以使學生把一定的直接知識同書本知識聯系起來,以獲得比較全面的知識,又能夠培養他們的獨立探索能力、實驗操作能力和科學研究興趣。啟發教學可以由一問一答、一講一練的形式來體現·……不同的方式有不同的優勢,因此,在具體的教學過程中,要多種方式相結合。通過開展媒體組合實驗教學,使學生學得透徹,教師教得得心應手,大大增強教學效果。
如何發揮學生在教學中的主體地位,怎樣做到將課堂切切實實地還給學生,是我們現在面臨的一個很大的挑戰,因此,在以后的教育教學過程中我們必須不斷思考,不斷探索,尋求最佳的教育方法,努力提高自身素質,讓課堂成為學生的舞臺,只有這樣才能讓課堂煥發出生機與活力。
[1]劉輝華.新課程理念下高中生物有效課堂教學的策略[J].新課程(中旬),2013(12).
[2]白瑪曲珍.新課程理念下高中生物課堂教學的策略探析[J].高中生學習(師者),2014(5).
·編輯張珍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