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年坤
(重慶市開縣陳家中學)
高中地理教學如何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
熊年坤
(重慶市開縣陳家中學)
高中地理知識點繁多、復雜,是集記憶和運用為一體的綜合性學科,不同板塊間的知識點聯系性強,對不少高中生而言,學習起來有難度,再加上現在不好運用的教學方法是,教師為課堂的主體進行知識的傳授,學生則也習慣了直接從教師那里獲取知識,這種傳統的教學方法已經不能夠滿足新課標對教學的要求。新課標要求教師在高中地理教學中要摒棄傳統“填鴨式”的教學理念,讓學生成為課堂的主體,教師在課堂學習中主要起引導作用,充分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和參與積極性,把學習發展成一種自主行為。那么,在高中地理教學中如何讓學生主動學習,獨立思考,充分發揮自己的主觀能動性呢?從以下幾個方面做出探究。
高中地理;教學;主觀能動性
學生在學習中發揮主觀能動性,就是學生以自己為主體對所學知識做出質疑、解惑、總結的一種學習過程。以往這個過程都是教師為學生代勞,經檢驗發現這種方法只能讓學生獲取有限的知識,并不能掌握自主學習的技能。所以,教師應調整教學方法,充分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引導學生自主學習。下面列舉一些切實可行的方法,供大家參考。
學導式的教學以學生為主體,讓學生首先自學教材內容,對自己理解不了的進行標記,提出疑問,通過各種途徑尋求答案,解決心中的疑問,接著把自己對知識的理解詳細地講出來,最后得出結論,并能夠處理類似的問題,舉一反三,實現對知識點的靈活掌握,靈活運用。學導式的教學方法能讓學生充分發揮主觀能動性,自主完成一個完整的學習過程。
比如,在學習“地球上的大氣”這一節內容時,教師可以讓學生進行自主學習,按照“提出疑問、解決問題、精講內容、融會貫通”這樣一個步驟進行。在通過這一單元的自主學習后,學生對地球大氣知識有一個大概的了解,也通過討論或請教別的同學等方法得到了所提問題的答案,隨后教師再進行詳細的、有重點的講解即可。
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如果使用單一的教學方法,學生難免會覺得枯燥乏味,上課打不起精神,尤其是傳統的以書本為中心的授課,滿滿當當的文字,學生更加提不起學習的興趣。教師可以嘗試情境教學法,將學生引入特定的情景當中,配合道具的使用,讓課堂變得豐富多彩,活靈活現。這樣一方面能減輕學生的心理壓力,另一方面也能激起學生的學習興趣,有了興趣,就會有主動學習的意愿,更好地發揮其主觀能動性。
比如,教師在講解農業區、工業區的區位因素和區位選擇以及交通運輸的規劃布局中,可以將學生引入一個特定的情境中,將學校比作一個開發基地,南面有河流,北面是平地,東面是居民樓,讓學生分析農業區工業區以及交通路線應該如何布局,學生充分思考之后進行討論,得出最優方案。
學生在課堂學習中之所以會變得懶惰,不愛動腦筋,是因為在學習中基本不存在問題,幾乎所有能遇到的問題,在傳統課堂教學中教師都會幫學生解答出來,這樣就剝奪了學生獨立思考的權利。教師應該給學生留出足夠思考的空間,多提出疑問讓學生去思考,多提出問題讓學生去解答,由此鍛煉獨立自主的能力,嘗試用質疑性教學法,培養學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不僅能夠提高課堂效率,還能讓學生把所學知識掌握得更加牢固。
比如,教師在講解“地表形態的塑造”這一章節內容時,可以先將問題給學生提出來,如:地表形態的變化和哪幾方面有關,分別是什么,哪一方面的影響力最大,內力作用和外力作用分別包括什么,地球板塊分為幾個,褶皺和斷層分別是怎樣形成的等,一些重點、難點都可以以問題的形式出現,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尋找答案,帶著問題進行學習,目的性更強,效率更高,而且能夠鍛煉學生獨立思考的能力。
學生對于動態的影像在任何時候都比對靜態的文字要感興趣,如果整節課都面對枯燥的教材,學生提不起學習的勁頭,并且接收到的知識也是有限的,學習效率低下。教師可以嘗試使用多媒體教學法,用圖像、聲音、動畫取代枯燥的文字,來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增強教材內容的畫面感,把抽象的知識用形象、具體的多媒體課件表現出來。使用多媒體教學法,一方面提起了學生的學習興趣,激發了學習熱情,幫助其產生自主學習的意愿,另一方面也能把教師從傳統的授課模式中解放出來,更好地完成教學任務。
要想讓學生成為學習的主體,教師就應該大膽放手,給學生機會和空間,努力營造一種輕松的課堂氛圍,幫助高中學生減輕高考的思想壓力,從而更好地發揮主觀能動性,在教學過程中,創建一種平等的師生關系,讓學生敢于參與到課堂當中去,發表自己的觀點。在教學過程中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實現自主學習,是一個永恒的話題,需要我們不斷進行探索,進行改革和創新,教師應和學生共同探討,共同進步。
[1]田光進.淺談高中地理教學中學生主觀能動性的培養策略[J].內蒙古教育(基教版),2016(7).
[2]尚德永.高中地理課堂教學中學生學習積極性的調動[J].文理導航(中旬),2011(3).
·編輯馬燕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