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 娟
(衡陽技師學院 湖南衡陽 421001)
如何運用情感構建生活化語文課堂
范 娟
(衡陽技師學院 湖南衡陽 421001)
學生是學習和發展的主體,語文教學中必須根據學生身心發展和語文學習的特點,關注學生的個體差異和不同的學習需求,愛護學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調動學生的情感積極因素,努力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情感 語文 課堂教學
教師是課堂教學的主導者,在課堂教學中的作用是不可忽視的。上課時,目光炯炯,神采奕奕,感情真摯,給學生以積極向上的力量;面容和藹,語調親切,適時投注期待鼓勵的目光,讓學生如沐春風。講課時,用情真意切的講述引導學生剖析語言文字的意義和情味,忘情地進入角色,將藝術作品的情思、形象再現出來,傳遞給學生。課文中生動曲折的小說,意境深邃的詩歌,言近旨遠的散文,扣人心弦的戲劇,不管是范讀、講解,還是提問,都必須飽含著感情。可以有時如滔滔激流,直陳感受;有時似春風化雨,感人肺腑;有時慷慨激昂,發人深省;有時輕言細語,沁人心脾。一舉手一投足,一個贊許的眼神,一個簡單的示意,只要是包含著教師情感的,都會對學生產生較大的影響。只有這樣,才能觸發學生思想情感的誘因,使之與作者的思想感情合拍,感同身受,讓學生產生共鳴,進而實現對學生的情感教育。[1]
語文課堂需要教師的傾情投入:一是為了以讀入情,以讀入境,以讀會心。教師的情感對學生有直接的感染作用,所以要立足于掌握一定技巧、富有感情的朗讀,以情動人,使學生以情而入文,從而認識文章中反映的客觀現實而受到教育。人們常說:“只可意會,不可言傳。”要讓學生去意會文章不可言傳的入微之處,喚起激情,進入意境,就是憑借朗讀來加強情感體驗的。所以教師首先要示范朗讀,融之以情,才能激起學生的感情。語文教材中有不少美文佳作,教學這樣的文章,可通過有感情朗讀來完成教學任務,使學生“耳醉其音”“心醉其情”,從而在師生雙方努力下,達到事半功倍之功效。二是通過教師語言調控課堂情感氛圍。講課不是簡單地灌輸,它是師生共同進行文學鑒賞的過程,也是一種情感交流、藝術形象再創造的過程。教師在講解前,要先對教材深思熟慮,使自己情感融于課文,再以豐富而真誠的情感讓這種藝術形象活現于講臺上。這就要求語文老師課堂上言談神態、舉手投足要像一個演員,以滲透情感的語言,富于變化的表情和豐富的肢體動作等吸引、感染學生,借此引導學生身臨其境地體驗作品傳遞的情感。老師越是演技嫻熟,傳情達意到位,課堂就越有藝術性,越有感染力,越能使審美主客體融為一體,達到情景交融,引起學生情感的共鳴,喚起學生情感體驗的效果。[2]
“語言藝術是不具備形象的物質形態,欣賞者憑感官直觀不到任何形象,而需要通過語言符號在想象中感受藝術形象。”如果我們教師能精心設計,通過新的教學理念去啟發學生想象力,引入意境,激發他們求知欲,這樣的教學就真正達到了探究知識真諦、啟迪心靈的崇高境界。首先,創設問題情境。提問時教師要善于誘導學生產生解決問題的愿望,引導學生進行類比、聯想,以達到“一石激起千層浪”的目的。其次,適當設計多角度思維練習,強化學生的思維訓練。培養學生創造性思維能力,達到情感升華的效果。再次,把色彩和畫面引入語文教學,引導學生心入其境。文字是理智的,畫面和色彩是情感的,借助它們豐富想象,引導學生身臨其境,得到真切的情感體驗。在教學《莫高窟》時,鑒于學生對實景缺少直觀感受,我在網上下載了一些圖片加以說明,讓學生對畫面想象,這樣敦煌石窟的景致便可歷歷在目,理解背誦也就容易得多了。
綜上所述,語文課堂教學只有做到“披文以入情”,以情營造教學氛圍,以情再現課文形象、意境,以情激起學生創造性思維,才能讓學生在情感積淀中,感受到語文學習帶來的快樂。只有這樣,才能更激起學生勤奮學習的熱情,以達到發展智力、塑造靈魂、凈化情感的目的,這將是我們實施情感教學的最大收獲。我相信,“學習著并快樂著”將成為語文教學一道新的靚麗的風景線!
1.巧用導語,營造情感氛圍
導語作為語文課堂教學的第一環節,如果注意從情感的角度去設計,就可以引發學生情感上的共鳴,引發學生心靈的悸動,為學生課文的學習營造一定的情感氛圍,使學生們饒有興趣地投入到新的學習情境中去。
2.解讀文本,對學生進行情感牽引,激發學生情感的共鳴
語文課堂教學中的文章向學生展示了一個個豐富的情感世界,語文教材中的文章都滲透著作家的情感,滲透著作家獨特的生命體驗,滲透著作家的審美理想。在引導學生對文本進行解讀時,教師必須抓住文章的情節和作者在文中流露或表現出來的情感,對學生進行情感牽引,使學生產生情感的共鳴。在實際的語文教學中,我們可以指導學生通過咀嚼課文中的關鍵詞句,也可以師生共讀文本中重要的、感人至深的片段等,讓學生走進課文中所描繪的情景,讓情感走進學生的心里,讓學生與作者的情感產生共鳴。
3.注重課堂內容的延伸拓展,把情感在教學中落到實處
“編筐編簍,重在收口”。讓學生學會將所學內容與生活實際相聯系,學以致用,是我們語文教學的目的。因此,語文教學更要注意拓展引申,結合課本所學內容,引導學生結合自己的生活實際加深對情感的體驗。美好的情感可以促進學生審美意識的形成,進而升華為意志品質,支配自己的行為。教學中,我們不僅要讓學生把握和體驗課文中傳遞的情感,更要讓學生結合自己的生活經歷和生命體驗,開掘課文的情感深度,增強情感的深刻性、豐富性,使學生被激發起來的情感向高層升華,進而培養學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審美情感。
當然,語文課堂教學中情感因素也是很多的,并不止于此,我們還可以借助音樂、游戲、圖片乃至多媒體等進行情感挖掘,這些都是用情感點亮語文課堂教學的有效途徑。在語文課堂教學中,我們應進行不斷的嘗試與探索。
總之,語文課是一個為學生提供心靈高飛、情致高遠的精神家園。只有充分地挖掘語文課中的情感因素,才能“一石激起千層浪”,讓學生在充滿智慧的學習中,感受詩意的回歸、生命的體驗和人格的升華,從而落實語文“工具性”與“人文性”的和諧統一。
[1] 蔣陳立美.高中英語教學中如何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J].考試周刊,2012(77).
[2] 張西平.高中英語教學中應注重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J].祖國.建設版,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