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盛昆
(遼寧省凌源市職業教育中心 遼寧凌源 122500)
中職學校學生管理的新舉措 新形式
董盛昆
(遼寧省凌源市職業教育中心 遼寧凌源 122500)
中職學生管理工作是中職各項工作的前提和基礎。長久以來,在管理的實踐中,仍然以剛性管理為中心,應用強制的管理手段,運用學校校規校紀和其他各種規章制度來約束管理學生。在關注人文關懷的當今,“以人為本”理念已成為中職管理的目標。
學生管理 管理方法 人文關懷 以德為本
中職學生管理工作是中職各項工作的前提和基礎。長久以來,在管理的實踐中,仍然以剛性管理為中心,應用強制的管理手段,運用學校校規校紀和其他各種規章制度來約束管理學生。
以德為本,教育先行。要始終把思想政治工作放在學校工作的突出重要位置,在思想教育科學化系統化上下功夫。制定出教育規劃并將其納入學校教學計劃。分時期、分階段,全方位、多層次對學生全面開展愛國主義教育、理想教育、成長意識教育、專業思想教育、遵紀守法教育等教育活動。活動中,始終把學生放在主體地位,避免簡單說教,注重形式多樣,從而加大正面教育力度,營造出濃厚的思想政治教育氣氛,形成良好的育人環境。
要把培養學生良好道德素質,規范學生行為習慣作為工作重點。強化學生愛國、愛校、愛家、愛他人的主觀意識及其服務社會、服務他人的責任感、義務感,并通過諸如建校、志愿者、獻愛心等一系列活動引導其付諸客觀行動。
1.“禁”、“導”結合,以導為主
所謂“禁”就是對違反道德規范及校規校紀的行為堅決予以禁止。所謂“導”就是要動之以情,曉之以禮,做好思想疏導工作。“禁”與“導”相輔相成,互相補充。“禁”靠“導”來疏導思想,有效地“導”才會有自覺的“禁”。我們要把握好“禁”與“導”的有機結合,堅持以“導”為主,切實做好說服教育工作。
“導”,要啟發學生講真話,講心里話,摸準學生思想情況,掌握學生的喜怒哀樂,找到癥結所在,才能及時地,有針對性的開展思想教育工作。同時要做到“三得”:“得心”,即得到學生的信任,學生有話愿意跟你講;“得理”,能把道理說到學生心坎上,得到學生的理解;“得法”,對不同對象采取不同方法,得到學生的尊重。
“導”要廣泛開展談心活動,我們如對學生的思想情況掌握不清,工作就會被動,要學會談心,在談心中的溝通思想,了解情況,解開思想疙瘩,幫助學生提高思想認識,達到超前預防。
2.“嚴”字當頭,從嚴要求
十年樹木,百年樹人。要使所有學生都成為國家有用之材,就必須從嚴要求,嚴格管理,如果我們對學生放松要求,從學校畢業出來的學生就會不合格,不為企業所歡迎。
“嚴師出高徒”。一個學校,教育秩序穩定,學生思想穩定,積極性高,好人好事不斷涌現,往往就是嚴格要求和管理得當的結果。反之,學生思想混亂,風氣不正,經常出現問題,往往與管理不嚴,遷就姑息直接有關。我們堅持高標準、嚴要求、是對學生真誠的關心愛護,是高度負責的表現。
“嚴”要大膽管理,嚴之有據。學校的各項規章制度是經過探討摸索而制定出來的行之有效的措施,是學生必須遵循的行為準則,我們必須按照學校的各項的規章制度嚴格要求學生,大膽管理,同時也要耐心說服,以理服人,不簡單粗暴,講究方法,啟發學生自覺,實行文明帶學生。
“嚴”要求持之以恒,鍥而不舍。從學生報到的第一天起,就要嚴格要求,此后不能時緊時松。嚴格管理,把落實學校一系列規章制度貫穿到各個活動之中,從大處著眼,小處著手,經常檢查督促才能在學生中逐步養成良好習慣,形成風氣,達到學生一日生活規范化的要求。
3.發揮長處、培養能力
職校學生普遍存在幻想多、興趣廣、好勝、好強的特征,用之得當,導之有方,就能發揮他們的優點和長處,為社會培養出有用人才。用之不當,就會產生一些思想問題。我們從學生報到的第一天起,就要注意了解各個學生的特長和愛好,充分發揮他們的長處,給他們創造一個展示自己能力的平臺,同時經常開展各種類型的競賽,演講、文體活動,讓每個學生都有露面的機會和用武之地,在實踐中不斷長才干,培養獨立工作的能力,為學生走向社會打下好基礎。
一是加強學校核心理念建設,規范辦學理念。 校園文化的核心是學校在長期辦學中所形成的共同價值觀,它體現在學校的辦學理念、辦學思想、辦學宗旨、校風、教風、學風等核心理念上。中職學校在規范辦學的行為中,要繼承和發揚優良傳統,借鑒優秀企業文化,突出以誠實守信、愛崗敬業、團隊合作為重點的職業道德教育,扎實開展師德教育,建設熱愛職教、關愛學生、為人師表、教書育人、鉆研業務的優良教風,加強對學生的正確引導和教育,著力培養大批全面發展并具有綜合職業能力,在生產、服務和管理第一線工作的高素質勞動者和技能人才。
二是加強物質文化建設,美化校園環境。對校園人文環境進行精心設計,要貫穿和體現“環境育人”的教育思想,把師生個體和校園環境緊密聯系在一起,激發師生的使命感和歸屬感。充分利用板報、櫥窗、墻壁、雕塑、廣播站等一切可以利用的媒介宣傳科學、宣傳職業教育理念。通過這些宣傳,引導學生從愛專業、愛技能的情感做起,從規范行為習慣做起,培養良好的道德情操和職業道德。
三是加強制度文化建設,強化管理機制。 制度文化建設屬于校園文化建設中的機制建設,它是維系學校正常秩序必不可少的保障機制,具有導向、約束和規范作用。目的是先用制度來強化,而后用情境來內化,俗話說:“沒有規矩,不成方圓”。學校應遵循教育規律,依據教育方針和教育法規,圍繞培養“四有”新人這個核心,建立和健全各種規章制度,在制度的建立過程中,應充分發揚民主。
四是加強課余文化建設,豐富校園文化 。校園文化的載體主要是各種各樣的集體活動,利用好“五四”、“十二九”紀念日,清明節、端午節、中秋節等傳統節日,精心設計和組織開展內容豐富、形式多樣的校園文化活動,為廣大學生創造機會,搭建成功的舞臺,使那些特長較突出的學生在活動中看到自己的價值,從而激發他們的自主性和自豪感,樹立一個真實、完整、積極的自我意識,形成積極向上的生活學習態度。
中職學校學生管理工作面臨的壓力與挑戰是客觀存在的,搞好學管工作是全面提高教學質量和學校發展的緊迫需要。在抓好常規工作的基礎上,創造性地尋求新方法開拓新思路,以不斷提高的管理質量為教學創造最佳的環境與秩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