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志香
(云南省昭通市昭陽區鳳凰街道辦事處雙院子小學 云南昭通 657000)
激發學習興趣,培養小學生課外閱讀
劉志香
(云南省昭通市昭陽區鳳凰街道辦事處雙院子小學 云南昭通 657000)
小學語文新課程標準指出,語文課程應致力于學生語文素養的形成和發展,而閱讀能力的培養是全面提高學生語文素養的關鍵。由此可見,培養學生的課外閱讀興趣是多么的重要呀!
小學語文 學習興趣 課外閱讀
俗話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指導課外閱讀同樣應從興趣開始,學生只有對課外閱讀充滿興趣,才能積極主動地投身到課外閱讀中去,才能把課外閱讀當作他們的一種享受、一種休閑,從而保持旺盛的閱讀熱情,主動遨游在浩瀚的書海中。
社會已經進入了全方位開放的信息化時代,那生動有趣的電視熒屏,形形色色的漫畫書時刻在沖擊著孩子們的眼球,很少有學生真正愿意坐下來靜靜地閱讀名家名作。如果一味地講大道理,直接規定學生要讀哪些書,很難收到實效。因此,在平時的教學中,有意識地結合教材給學生制造懸念,喚起學生的閱讀期待,從而激發他們的課外興趣。例如:在教學《少年閏土》時,朗讀了一段成年后的閏土的描寫片段,學生聽了后一臉的茫然,他們不明白,為什么這樣一個天真可愛、健康活潑的少年,成年后竟然會是那種狀況?大大激起了學生要一讀原著的欲望。于是,把魯迅的小說《故鄉》介紹給了大家……在教學活動中,引導學生閱讀。結合文本進行課外閱讀的引導和指導,是激發學生閱讀興趣的一座行之有效的橋梁。
現在的小學生喜歡聽有趣的故事、看卡通片,認識神話人物,我們可選擇益智、有趣的等適合少兒年齡、心理等特點的故事作生動形象的講述,在學生聽得津津有味之時,通過問題引導他們自己去看課外書。如:蝸牛長牙嗎?大約有幾個?等,當學生驚奇地從故事中了解小小的蝸牛竟長了一萬多顆牙齒時時,教師“趁熱打鐵”,推薦讀物,學生就會自覺地從課外書本中去尋找答案。這樣,通過一個個喜聞樂見的童話、神話誘發學生的讀書欲望,誘使學生從被動地讀到自己想讀更多的書,一步一步走入書的殿堂,盡嘗知識的甘霖。
學生在課本中所學到的課文內容,有時想更加了解有關這方面的知識,求知欲望極高。這時向學生推薦這方面的課外讀物,會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況且有些課文只是節選部分在課內學習,如能夠讓他們閱讀該全本書,了解全貌,解除心中疑團,學生會更有興趣。如學到《田忌賽馬》,可指導學生閱讀孫臏的故事;學了《賣火柴的小女孩》,可向學生推薦《安徒生童話選》;學了古詩,可向學生推薦《唐詩三百首》;學習了《太陽》,讓學生閱讀《后羿射日》的神話故事;學習了《再見了,親人》后,讓學生閱讀魏巍的《誰是最可愛的人》等抗美援朝為題材的作品。這樣,學生的興趣由課內遷移到了課外。長此以往,學生就會盼望著讀,自覺去讀,甚至于手不釋卷,沉浸在讀書的快樂之中。
一池清水,只要擊拍,就會產生陣陣漣漪,孩子的課外閱讀,也只有不斷地尋找一個個激活點,才能產生一次次新的激勵,形成一個個新的臺階.定期組織各項平實而豐富的活動作為孩子們課外閱讀的“激活點”,給予學生展示課外閱讀的舞臺,建立多元評價體系,讓學生發展自我,實現自我,讓其在展示中享受成功的歡悅,在活動中形成新的激勵。
1.開展筆記展評——讀書筆記 。學生踏實認真的讀書習慣的養成是很不容易的,要形成習慣,提高效果,我們的做法就是:定期進行展評。如結合朝陽讀書計劃,依托我校的“讀書節”開展走進名著活動,引領學生“讀經典潤人生”,并以“讀后感”的形式讓經典讀書活動走進孩子們的生活.通過記筆記,寫讀書體會,開展讀書報告會等活動促進了學生的讀經典書的積極性。這既是一個鑒定又是自我成果的一個展示,更是互相學習,互相督促的好機會。它起到互為欣賞,互為鞭策,互為激勵的好作用,對階段性學習起到承上啟下作用。
2.進行閱讀交流——讀書報告會 。閱讀交流是同學間互相交流讀書心得、介紹讀書方法、推介新書的重要途徑。交流活動中,同學們在推薦的小主持人的主持下,各抒己見,滔滔不絕.或講或演、或出手抄報或故事會,或讀一文說感想,這類活動內容廣泛,形式多樣,過程活躍,孩子們樂于參與。
3.組織各項競賽——演講比賽。以各種生動有趣的競賽方式開展各類閱讀展示活動可產生強烈的讀書刺激。可采用講故事、朗誦比賽、知識競賽、演講比賽等形式激勵孩子以更飽滿的熱情投入課外書的閱讀活動中。這樣一來,鞏固了學生的閱讀興趣,激活了孩子的內心原動力,使孩子深深感受到課外書的用處真多。
4.舉行多項表演或游戲。孩子是最喜歡游戲和表演的,我們可以借助相聲、小品、童話表演或成語接龍等這些生動的載體加快課外閱讀進程的推進。以寓教于樂的方式,鞏固閱讀興趣,增加閱讀量。學生書讀得越多,就越會讀書,越喜歡讀書,形成一種良性循環,最終養成良好的課外閱讀習慣。
為了督促學生自覺閱讀課外書籍,在課外活動中實施閱讀評價。首先是評價閱讀量是否達標。學生完成“計劃性”的讀書任務,就已經完成了一定的閱讀量?!白灾餍浴钡拈喿x量可以通過學生自評、互評。教師抽查的形式來了解。其次,是對閱讀效果的評價。對待小學生的課外閱讀,要用“好讀書,不求甚解”的眼光來看,重在情趣的激發和習慣的培養。但也不能對閱讀效果一點不關注,可以在各種形式的課外閱讀活動之中來評價學生的閱讀效果。如用故事會、片斷朗誦會的形式來考察學生對閱讀內容的記憶情況,采用寫讀書心得、談讀書體會的形式來考察學生對閱讀內容的理解程度;采用定期自編讀書小報、做讀書筆記、專題摘編的形式來考察學生對閱讀內容的領會和表達的能力等。
總之,課外活動不能讓學生覺得是一種負擔,應根據學生自身的基礎和愛好,確定相應的目標和措施??梢栽趯W期初,讓學生自己制定本學期閱讀目標和計劃,數量上不作任何要求,給學生以充分的自由。考核時,只要達到學期初自己制定的目標,人人都可以得優.讓他們覺得是“我要讀書”,而不是“老師要我讀書”。經過一年探索,我覺得教師進行有效的指導閱讀,一定可以讓學生養成濃厚的閱讀興趣和良好的閱讀習慣,真正能做到“好讀書、多讀書、讀好書” ,在閱讀中吸收和儲備大量的優美語匯,拓寬知識面,提高閱讀分析理解能力,從而具備較好的語文素養,增強語言文化積淀,提高閱讀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