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 爽
(遼寧省大石橋市第三高級中學 遼寧大石橋 115100)
關于高中體育教學創新模式之探索
陳 爽
(遼寧省大石橋市第三高級中學 遼寧大石橋 115100)
在新課改提出的要求下,本文分析高中體育教學的現狀和存在問題,探討了高中體育教學創新模式的途徑,通過教師更新教學方案、方法,提高學生學習的主觀能動性,以及改善教學硬件設備設施,對高中體育教學模式進行創新。
教學方案 主觀能動性 教學硬件設施
在國家和教育部的新課改要求下,關于高中體育教學模式的改革已經刻不容緩。高中體育教師應基于目前的教學現狀,結合新課改的要求和理念,對高中體育教學模式進行創新,以達到良好的教學效果,實現高中體育教學目標。[1]
1.對高中體育教學的重視度不足
高中時期的學期,相對與初中和小學而言,文化課的學習任務更加繁重。在高考升學的巨大壓力下,更多學生都將時間和精力投入到文化課的學習中去,很少會去進行體育鍛煉。甚至在一些地區和學校,仍有文化課占用體育課的時間,或者將體育課安排到教室中變成復習功課的自習課。[2]
2.高中體育的教學內容相對單一
李婧之在《芻議高中體育教學現狀及高進措施》一文中,對北京市陳經綸中學等十所高中進行了問卷調研,在針對“學校是否在體育課程中設有籃球、足球、羽毛球、乒乓球、舞蹈等多樣性活動”問題中,有七成以上的同學持否定態度。這說明,在我國的高中體育教學內容設置方面,仍然傾向于簡單化和單一化。[3]
3.高中體育的教學模式相對單一
在高中體育課堂的教學中,往往是以傳統的教學模式為主要教學模式,即教師是課程的主體,學生是被動接受知識,按照“講解——示范——練習”的單一教學模式,讓學生在體育課堂的學習狀態和思維形成固化和定勢,進而使學生喪失了對體育的學習興趣,無法達到增強身體素質和身心健康發展的教學目標。
根據國家和教育部的要求,高中體育課程是以體育知識和體育技能為主要教學內容,以鍛煉學生的身體素質和培養學生的身心健康為主要目標,這就要求現今的高中體育教學解決教師“如何教”和學生“如何學”的主要問題。
1.更新教學方案,改變教學方法
(1)要培養學生終生積極參與體育運動的態度和行為,自覺參與學習。經過專家們不斷調查和研究,有較高的體育意識和運動興趣、習慣,是一個人堅持身體鍛煉的主要因素。在高中階段起,堅持培養學生積極進行體育運動的意識和行為,是至關重要的。
(2)提高學生身體協調性,培養學生用心動腦的意識。在高中體育課堂上,根據不同的教學內容和教學形式,打破傳統的灌輸式教學形式,開展互動式教學,讓學生積極參與教學示范、模擬等環節,鍛煉學生的思維,發展學生靈敏、柔韌、耐力和力量以及反應等能力。
(3)增強學生參與體育鍛煉的信心,克服困難的意志的品質。在體育運動中,往往有很多是技巧性和競技性較強的項目,在參加這些體育項目練習的過程中,學生可以不斷得到進步,進而增強體育鍛煉的信心。
(4)在集體活動中提高群體意識,培養學生良好的合作精神,使人際關系變得更加和諧。體育項目多數都是多人參與的,這就要去學生將個體融入到集體當中去,可以提高和培養學生的群體意識、團結意識和合作精神。
2.提高學生學習的主觀能動性
教學過程是師生之間積極互動和共同發展的過程。“講解——示范——練習”的單一體育課堂教學模式,導致學生變成了被動接受知識的機器,想要發揮學習的主觀能動性根本無從談起。要讓教師充分認識到激發學生學習主觀能動性的重要性,在教育教學實踐中不斷地探索和總結,使教師的教學效果和學生的學習效果達到事半功倍。
(1)優化師生關系,促進學生主動發展。教師要把教學面向全體學生,多與學生交流,多了解學生學習生活的細節,讓每一位學生都能感受到自己受到了老師關注,從而縮短師生之間的距離,構建一個溫馨和諧的師生關系,為全體學生創造一個愉快、溫暖的學習氛圍,促進學生自主發展。
另外,適當進行正確的評價、表揚和批評,都為激勵學生發揮學習的主觀能動性提供了保障。這是對學生學習效果和態度表示肯定或否定的強化方式。它可以激發學生的上進心、自尊心、集體主義感等。
(2)利用教學環節,調動學習積極性。在具體的教學過程中,教師的主導作用不僅要看教師的講授水平,還要看是否充分調動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自覺性和主動性。在教學過程中,能否把調動學生的主觀能動性為目的,將其滲透進所有教學環節中,設法讓學生感到有新意,逐漸讓學生對教學內容產生興趣,激發學生的好奇心,培養學生去主動積極探索的意識和能力。
(3)更新教學內容,教師自身不斷發展。教師教授的內容對學生要有價值,如果教師所教內容對學生不適宜,就會降低和挫傷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要求教師要不斷鉆研教學內容,更新知識、掌握新技術,與時俱進,使自己的教學過程變得具有吸引力,引起學生學習的興趣和求知的欲望,使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能夠學到知識,鍛煉身體素質,培養良好的意志和品質。
3.加強教學硬件設施的建設
高中學校應重視體育教學的硬件設施建設,盡量開展內容和形式豐富多樣的體育課程,及時對教學用具、教學設備、運動設施等進行淘汰、更新,改善體育教學場地,滿足體育教學的基本條件,才能逐步改善教學效果。
綜上,伴隨著新課標的發展,高中體育教學模式必須進行改進和創新,才能做到有效提高學生的身體素質,培養學生的身心健康。學校和體育教師必須要投入到新課改的浪潮中,開創高中體育教學的新模式。
[1]李婧之.芻議高中體育教學現狀及高進措施[J].中學教育,2016,01:48.
[2]周士鋒.新課改背景下的高中體育教學創新思維解析[J].佳木斯職業學院學報,2016(4):70,72.
[3]胡志軍.新課程背景下高中體育教學模式探析[J].考試周刊,2016(14):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