賈可新
(黑龍江省海倫市海南鄉中學 黑龍江海倫市 152351)
語文教學要培養學生發現問題的能力
賈可新
(黑龍江省海倫市海南鄉中學 黑龍江海倫市 152351)
語文教學是培養學生的主陣地,應該注重培養學生的能力,尤其是培養學生的發現問題的能力。語文教學要從學生實際出發,遵循語文學習的基本規律,培養學生的發現問題的能力,為學生成為創造型人才,以及后續學習和發展奠定良好基礎。
如果把預習課文簡單地等同于掌握字詞,那就錯了。其實掌握字詞只是預習的任務之一,其價值往往隨著學生年級的增高而應該逐漸有所淡化,特別是到了初中,不應再成為預習的主要任務。從讀書的角度看,預習就立足于積累新結識的語言,主要是詞語,做到會認、會寫,能理解、能運用;也可以大致了解作品內容,自己讀了什么、發現了什么;認識作品最明顯的特色。若從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上看,從預習走向自學也是發現問題能力的訓練。我們語文教師要特別注重教學內容與生活實際的聯系,在預習時調動學生的情感體驗,以此豐富課堂教學的實踐內涵。以聽、讀為主要形式的課堂活動,為培養學生的發現問題的能力提供了平臺。每個學期我都在班級開展讀書競賽活動,每周布置一節課外閱覽課,并指導學生閱覽課外圖書,要求每個學生去發現所讀書籍在立意布局、語言運用等方面的特色,寫讀書筆記和讀后感,并進行優秀讀書筆記、讀后感的評比。在這過程中讓學生學會發現,學會感悟。
引導學生用心閱讀也是培養學生發現問題能力的途徑。例如布置任務:可以出聲讀、可默讀,可獨立讀、可小組輪讀,因文因人因班情而異;在書的空白處筆錄讀書收獲,發現知識,應盡可能地在黑板上或者設計成多媒休課件,這樣就不至于過多打斷學生的思路,干擾其正常的學習。可以讓學生全程默讀全文。之所以全程閱讀,一是借助輔助資料,幫助學生換位思考,從作者的角度消化文章;二是讓學生對課程標準、編者意圖有所把握,從編者的角度學習作品;三是借助各種資料,知人論世,深入理解作品。通過這些來培養學生問題意識。
另外,讓學生帶著問題讀書思考,可以增加閱讀的針對性和時效性。帶著問題去精讀、研讀、反復讀,邊讀、邊思、邊記錄,這是整個自學的核心環節。這可以使學生們篩選重要的信息,比如作者的生活情思信息、所展示的生活社會信息、應包含的知識信息、文章所固有的章法信息、作品中頗具魅力的語言信息、學生自我的指定信息,讓學生養成讀書品味、不動筆墨不讀書的良好習慣。讓學生從中悟出有效的閱讀方法和寫作方法,在讀書中學會閱讀,學會寫作。還可以質疑問難,用懷疑的目光審視課文:畫出不理解的句子,提出不明白的問題,發表與作者或別人不一致的看法,對語言評頭論足,給作品挑毛病。語文課的主要任務是學習語言,學習值得學習的精品語言,對這些語言要引導學生學會去品味、去鑒賞,包括對語言的鑒賞、行文結構的鑒賞、文體風格的鑒賞,讓學生通過對語言美與靈性的感悟,在開發自我觀察力與想像力和生命靈性的過程中,提高自己的語言表現力。
初中生對周圍世界有著強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他們樂于動手操作具體形象的物體,這一時期是培養科學興趣、體驗科學過程、發展科學精神的重要時期。學習綜合實踐課程,有利于形成科學的認知方式和自然觀,并將豐富他們的童年生活,發展他們的個性,開發他們的創造潛能,培養發現問題能力。
1.我在語文課堂上曾經開展了“發現書法之美,寫好中國漢字也是愛國”的語文實踐活動。我經常讓學生用欣賞字帖和寫剛楷的方式體會漢字之美。學生通過這樣的活動,既發現了文字之美,鍛煉了寫字能力,也因為欣賞名家書法而開拓了視野,增長了見識,增加了對祖國文字的熱愛,受到了一次思想教育和情感陶冶。語文實踐活動很好地迎合了學生的這一心理需求,讓學生在現實生活情景中通過親自體驗來自覺學習,在教師指導下,從學習生活和社會生活中確定研究的小課題,以小組合作的方式進行研究,加強了學生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培養,提高學生的社會責任感。
2.在實踐活動課上開展語文劇本劇演出比賽。比如我曾經讓學生把《阿長與山海經》、《燈光》、《皇帝的新裝》、《丑小鴨》等文章改編成小劇本,從節目排練到舞臺布置等,幾乎都是學生自己操辦,我只從中提出一些參考性意見,班級出現了全班齊動手、人人都出力、師生共切磋的良好氛圍。課本劇不但走上了舞臺,也走進了課堂,師生們都樂于采用課本劇這種形式來演繹課文,在輕松愉快的排練演出中發現語言的魅力,接受文學的熏陶和藝術的享受,得到語文綜合能力的鍛練。通過課本劇演出,學生發現寫劇本的樂趣,發現文學作品之美的能力,加強了學生對優秀文學作品的理解,調動了學生對語文學習的興趣,同時鍛煉他們的口語表達能力和審美鑒賞能力。語文實踐活動課這是全新的學習形式,可以說很好地結合了學生的這一心理需求,讓學生在現實生活中通過親自體驗來發現問題的自覺學習,在教師指導下,從學習生活和社會生活中確定研究的小課題,以小組合作的方式進行研究,加強了學生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培養,提高學生的社會責任感。
有人把發現問題歸結為三個階段:第一、想問階段,學生有想問問題的欲望;第二、模仿提問階段,學生可以模仿老師的提問方式來提出一些問題,學習一些提問的技巧和方法;第三、善于提問階段,在這個階段學生不光能發現問題,還善于自己提出一些有價值的問題。問題意識就是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當發現難以解決的問題時,產生困惑所反映的一種心理狀態,是一個人思維的極點,他要解決問題就必須要有問題意識。在語文教學中,無論是在詞語的積累運用方面,還是在閱讀寫作方面,教師都要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都要讓學生樂于發問,有了問題意識,學生對于字詞的音形義追究到底,對于關鍵語句的內涵也有意識探究,對于文章的寫法技巧都有強烈的品味思考的興趣,產生探究的欲望,不斷發現問題,不斷發問,久而久之,自然會培養學生發現問題的能力。
教學實踐中,我深刻的體會到,只有引導學生發現問題、提出問題,才能更好的發展學生的創造力,這為學生成為創造型人才奠定了堅實的基礎。因此,語文教學中要培養好學生的發現問題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