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 楊
(大連金普新區大魏家中心小學 遼寧大連 116100)
論“問·學”在數學課堂教學中的價值
——“問·學”課堂的實踐研究
于 楊
(大連金普新區大魏家中心小學 遼寧大連 116100)
古人云:“學貴有疑。小疑則小進,大疑則大進。”可見“學起于思,思源于疑”。李政道教授曾說過:“求學問,先學問;只學答,非學問”。而《2011版數學新課程標準》在課程目標中提出:讓學生學會從數學的角度發現問題和提出問題。這就對數學課堂提出的新的要求:把提問的主動權交給學生,還教學以本來面目。鼓勵學生自由思考,自主發現,著力培養學生提問的習慣、批評爭論的習慣、合作、探究的習慣,從而為學生自主學習,終身學習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數學課堂教學 問學課堂 核心問題
俗話說:良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所謂問中導學,就是以問題為載體,貫穿整個教學過程,讓學生在課前通過質疑、提出問題,思考本課的核心問題,通過結合學生自身的好奇心,產生強烈的認知沖突,激發學生學習的極大熱情,從而實現有疑而學。
在導入新課時進行舊知識的鋪墊,其著眼點是發揮舊知識對教學新知識的遷移作用,抓住新知與舊知的連接點與生長點,在新舊知識間架起一座“引渡”的“新橋”,引導學生沿著知識的階梯,形成認知沖突,從而激“疑”提出新任務。
例如在 “除數是小數的除法”在教學中,計算的基礎是“除數是整數的除法”,轉化的依據是“商不變性質”,新舊知識的連接點和生長點就是按照商不變的性質移動除數的小數點,當出現這兩個舊知識的鋪墊,學生會快速的聯系本節課的學習任務,尋找新舊知識之間的聯系,提出新的學習任務。
知識情境要立于學生認知的“最近發展區”,問題情境要基于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教師不僅要營造讓小學生敢于提出問題的學習氛圍,還要善于創設蘊含數學問題的情境,讓孩子有積極提問的興趣和意識。教師要想方設法激發學生追尋數學問題的欲望和激情,造成其認知沖突,誘發質疑猜想,喚醒其強烈的問題意識,從而誘發學生提出數學問題。因而創設適當的數學情境,對于培養學生提出數學問題的能力至關重要。
高品質課堂因生成而精彩,因互動而充滿活力。《2011版數學新課程標準》中指出:教學活動是師生積極參與、交往互動、共同發展的過程。課堂中,學生經歷師生互動、生生互動等多種學習方式,構建以合作提問為途徑,以問題為主線的品韻課堂教學。改變教與學的方式,樹立教師問題意識,培養學生的合作、提問能力,充分發揮教師的主導與學生的主體作用,讓學生追疑而學,最終達成樂問、會問,小組共同成長,讓課堂變成“問堂和學堂”。
良好的預習習慣是全面開展提問研究的保證。教師要先備課,才能上好課。同樣,學生要先備學,才能得真學。培養學生良好的課前預習習慣,讓學生明確這節課學什么,會讀懂教材,能嘗試書中練習,并大膽完成相關練習。通過預習習慣的培養,逐步達成課前自主探究過渡到課上自主探究。
在“自學課本”這個階段中,結合入課的提問要使學生逐步掌握自學的方法,經歷由“扶”到“放”的過程,即先以自學提示的形式導出自學要領,逐步引導學生圍繞題目提出問題來獲得自學主線。一般按以下幾個步驟進行:
(1)初讀——閱覽教材,明題目,看情境,定例題,思提示,眼到手到。
(2)細敲——分析教材,憶舊知,尋聯系;猜測想,試應用,心到手到。
(3)深憶——總結質疑,想方法,找規律;不明處,標疑問,心手口皆到。
這是課堂教學的基礎環節,也是關鍵環節,為“思問”課堂奠定了基石,成熟后可以放入預習內容,課堂反饋即可。
合作探究的內容源于自學主線的內容,基本流程為:
(1)呈現問題。找到有效的數學信息,提出合理的數學問題。
(2)分析問題。表述解決問題的方法,闡明選擇策略的理由。會則設問求疑,不會則思疑問難。
(3)猜想嘗試。舉例運用所得方法來驗證發現。
(4)總結規律形成結論。
同時教師巡視課堂,一要指導學生,二要組織教學,三要輔導差生,四要收集信息。在討論交流時,學生常常會產生各種智慧的火花,這是知識的生長點,老師要善于牢牢把握。
例如在《分數的基本性質》教學中,首先讓學生在獨立思考后的基礎上在小組內交流,共同訂正分數的分子和分母擴大與縮小相同的倍數的填空題,逐一交流答案,力求每人都會舉例驗證,最后提出自己組的困惑。這一教學片段充分發揮了小組合作提問,探索規律的作用,在小組內最大限度的進行了釋疑解惑。
小組集體上前向全班同學進行展示匯報,把組內合作探究的成果向全班同學講解,回答同學的質疑,必要時也可以向老師提請幫助。
操作流程:
(1)展示收獲。即小組合作交流所得,小組發言人做主題發言,小組內其它人補充。
(2)評價補充。其它同學對發言情況做出評價,發表補充意見,提出自己的疑問。
(3)討論互動。可以匯報小組成員與其余學生之間針對有關問題開展討論,可以是不理解的問題,也可以是自己已經掌握而設定的問題。
(4)完善小結:回顧解疑過程,再次揭示知識的規律,讓學生在歸納概括交流討論的內容中形成相對統一的觀點,逐漸把解決問題的方法升華為能力。
通過多層訓練,實踐應用,評價延伸。練習設計有針對性、趣味性、生活性、層次性和創新性,倡導心存疑問地練習。
練習設計一般可分以下三個層次進行。
(1)單項練習。就是與前面學習的例題和階段練習相仿的的練習,要求每個學生必須獨立完成。(如果前面學生練習做得很好,可省略)
(2)綜合練習。習題內容要綜合性強,形式要多樣。要求絕大多數學生都能獨立完成。
(3)拓展練習。習題設計要思維性強、賦有挑戰性,啟發學生思考并解決,在練習中挑戰自我,戰勝自我。
在練習過程中,學生匯報后其余同學可以針對關鍵處、易錯點提問,教師要及時了解反饋多樣化的解題策略,并進行診治性回授。
學生通過課中質疑、解疑,對知識技能有了較好的把握,經歷探索的過程后方法也得到了提升。在此基礎上再次讓學生質疑問難,并疏理、歸納出更有價值的問題,使課尾的質疑為教學發揮出更大的效益。可以通過問答的形式引導學生總結知識要點和學習方法,溝通知識聯系,促進學生新知的建構和知識重組。同時,可以結合本節課的內容提出新的數學問題作為課后學習的延伸點。
總之,“問·學”課堂是在學校合作提問的研磨兩年的基礎上,經專家組提煉出的課堂教學策略。“問·學”課堂的價值追求是要彰顯對學生生命成長的全身心推進,是對學生終身發展的全方位促進,是一種充滿文化味道和彰顯藝術氣息的課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