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南通市通州區平潮小學(226300) 費敏建
用散文的眼光看兒童詩的教學
——以《一株紫丁香》的教學為例
江蘇南通市通州區平潮小學(226300) 費敏建
兒童詩的教學應該是讓學生體會詩意、詩情、詩趣、詩味。在課堂教學中,要抓住詩歌的情感線索,讓學生朗讀、想象、表達、創作,走進詩歌,感受詩歌的魅力。這樣就會使詩歌課堂教學如散文一般行云流水,讓人余味無窮。
兒童詩散文詩意
教學案例
最近,聽了一堂語文課,內容是《一株紫丁香》。這首兒童詩語言清新流暢,想象豐富。出于對詩歌的喜愛,我對這堂課充滿期待。以下是摘自這堂課的一個片段:
師:(板書“紫丁香”)大家認識這三個字嗎?誰來讀一讀?
生:紫丁香。
師:大家見過紫丁香嗎?
生:(齊說)沒有。
師:那我們就來看看紫丁香。(出示圖片)
師:(在原有的板書前加上個“一”,指著后面問)這里可以填什么?
生:一束(朵、株)紫丁香。
師:誰能說說它們的區別?
生1:“一束”是捆在一起的花,“一株”是長在土里的花。
師:對,今天,我們就來學習《一株紫丁香》。
教學思考
兒童詩,它可以成為兒童內心世界的容器,成為兒童認知世界的道路和拐杖。兒童詩的教學應該是讓學生體會詩意、詩趣、詩情、詩味。那兒童詩該如何教?我聯想到了散文。兒童詩的課堂也可以這樣。
兒童詩短小精悍,內容豐富,表現靈活。因此,教師在備課時,必須先將詩讀透,在把握詩魂的基礎上設計教學環節。有了貫穿課堂的情感主線,課堂何愁不緊湊、不合理?《一株紫丁香》表達的是學生愛老師這一主題。抓住這一情感線索,課堂設計還擔心沒有條理嗎?
要想讓學生真切地、深刻地感悟兒童詩的魅力,就要發揮教師的智慧,選擇能激發學生的興趣、符合兒童身心特點的方法和手段。
(一)朗讀
兒童詩的語言精練,音韻優美,特別適合兒童朗讀。在指導學生朗讀時,要充分激發學生的朗讀興趣,讓他們去理解著讀,并有層次的讀。在《一株紫丁香》第一小節的教學時,教師先讓學生做“踮起腳尖兒”的動作,學生發現這樣走路比較輕;再讓學生說說為什么走進老師的小院兒腳步要輕。這樣,他們就能體會到是學生不愿驚動老師。教師讓學生說說該用怎樣的語氣讀,并試讀。這樣,學生一下就在理解的基礎上讀出了感情。
(二)想象
兒童的想象力發展較快。教兒童詩時,可以用其所長,把兒童潛在的想象力挖掘出來,發展成創造性思維能力。在上例中,學生讀了“紫丁香”三字后,可以引導學生從字面上想象紫丁香花會是怎樣的。估計像“紫色的小花”“星星點點的”“像滿天繁星”“散發著淡淡的幽香”這些詞句會很容易地從孩子們的嘴里蹦出來。學生在想象的過程中既享受了詩意,又帶來成功的體驗,學習熱情高漲,一舉多得。
(三)表達
語文新課標指出,低年級學生的口語教學以能用完整的句子來表達自己的意思為重點。因此,在學習詩歌時,教師要不斷地創設各種機會,讓學生表達,鼓勵他們大膽地說出自己的想法。如,在學生想象紫丁香的樣子后,教師可把學生說出的只言片語適當板書,既肯定了答案,又鼓勵了孩子。在此基礎上再提升要求,讓孩子根據板書把句子說完整。有了板書的支撐,孩子要把一句話說完整已不是難事。這樣,表達能力在不露聲色中得到提高。
(四)創作
低年級的小學生,以直觀的表象進行思維,他們的只言片語,充滿童真、童味。這樣的語言猶如沙礫中的珠貝,采集、串編起來,就是富有靈性的精美小詩。在兒童詩的教學中,通過朗讀,學生內心的創作欲望被激發出來。此時,教師抓住契機,讓學生仿寫。他說:教師節自己也收到了禮物,只是不知這些禮物代表著什么。一位學生根據自己送出的禮物,模仿第三小節,這樣寫:
老師,老師,
那是我們在給您朗誦詩歌,
給您帶來心靈的安慰。
兒童詩的教學,對教師來說是個挑戰。詩人的氣質、詩意的語言、聲情并茂的朗讀、出口成章的創作,這樣會讓課堂增色三分。
(責編韋雄)
G623.2
A
1007-9068(2016)19-0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