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漣水縣教學研究室(223400) 陳佃紅
教給學生“點金法” 開啟作文新語態
江蘇漣水縣教學研究室(223400) 陳佃紅
作文是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的重點和難點所在,體現了學生的綜合語文素養。教師要教給學生“點金之法”,讓學生掌握基本的寫作方法,開啟作文新語態。結構“點金”——篇章安排要“順眼”;道義“點金”——情感表達要“亮眼”;段落“點金”——重點章節要“搶眼”;字詞“點金”——詞句顏值要“養眼”。
作文教學點金法新語態
作文結構形式多樣,但謀篇布局必須注重條理,做到文從字順,合乎基本審美。
(一)體裁結構要順
學生的作文經常表現為記敘文中大量寫景、寫景文中過度敘事、議論文中缺少議論,模糊了體裁結構的邊界區別,把單一規范的文體弄成了“四不像”。小學作文主要分為記敘文、寫景文、議論文三種。學生寫作時雖然可以偶有穿插,但總體還應是單一式結構,如同一池清水,清澈見底、一目了然。
(二)行文方式要順
行文方式有很多種,有開門見山直奔主題式,有故設懸念引人入勝式,有或揚或抑一波三折式。盡管行文方式由作者自己選擇,但無論哪一種,都必須胸中有竹,按照既定順序平穩接續,一脈相承寫下去,把胸中之竹變成手中之竹,切不可臨陣換將,自己亂了陣腳。
(三)內容寫作要順
要做到詳略得當、層次分明、有呼有應,讓作文內容有層次感,這對小學生來說,難度還是比較大的。因此,教師要千方百計引導學生聯系生活實際,寫出搖曳多姿、千姿百態的作文,讓干澀的文字楚楚動人。
小兒秋季腹瀉是一種臨床上較為常見的兒科疾病,該疾病具有發病較急、病情發展快、流行性較強等特點,是由輪狀病毒感染導致,其在小兒中較多見,嚴重的影響了患兒的健康成長[1]。該疾病現目前還沒有特效藥,臨床上主要采用對癥治療。有研究發現,采用合理有效的護理干預,有利于提高治療效果。本研究分析護理干預對小兒秋季腹瀉治療及預后的影響,觀察組44例患兒采用針對性護理干預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具體報道如下:
綜上所述,“順”應該是文章段落安排的基本要求和一般特征。以《童年趣事》為例,可以指導學生圍繞“趣”字,在行文方式上以順敘為主,在內容寫作上突出記敘文六要素。這樣,一篇文從字順的文章便可一揮而就。其他文體寫作亦是如此。
《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指出:“鼓勵學生自由地表達,有創新地表達,盡可能減少對寫作的束縛,為學生提供廣闊的寫作空間。”這其實指明了作文教學的基本要求,就是教師要引導、鼓勵學生自由、創新的表達,表達自己的真情實感,讓自己的文字更惹眼、更閃亮。作文除了文字之外,其表達的情感要有讓人眼前一亮的效果,能提振閱讀者的精氣神,播撒滿滿的正能量。
(一)以正而亮
作文教學必須守正,情感切忌無病呻吟。作文情感表達必須從正處著手,要將健康向上的精神追求、美好陽光的生活故事、花紅柳綠的自然美景變成可人、潤眼的文字。作文要正,必須有自己的寫作思路,在強烈的動機驅使下,做到“我手我口述我心”,不寫假話、大話、空話、套話。如四川大涼山貧苦孩子柳彝的老師知道了孩子的經歷,指導孩子以淚為題,講述她自己真實的經歷,及至文中寫道她小小年紀就要承受失去母親的痛苦時,情感噴涌而出,讀來令人為之垂淚。盡管此作文被評為“最悲傷的作文”,但引發的正能量沖擊波不可小覷。
(二)以新而亮
陳詞濫調不能表述新意,一篇好的文章必然充滿新詞、新意,讓人耳目一新。這樣的文章就是饕餮大餐,既養胃,又養眼。新,就是要從選材、構思、立意、表達等各個環節做到人無我有、人有我新、人新我優,不胡言亂語、嘩眾取寵、三人成虎。在指導學生完成蘇教版小學語文四年級作文《生活中的新發現》時,一位教師以《牛頓發現萬有引力》的視頻故事導入,進而指導學生拓展遷移,從生活中細致找尋,用自己的語言描述自己的新發現。學生從身邊發現了諸多新奇的現象,并配上自己的語言進行了很好的描述和表達。
文章素有“虎頭熊腰豹尾”之說,其實是對作文段落結構提出的要求。學生寫作文時會有很多想法,但一篇作文篇幅有限,需要大刀闊斧,去粗取精,去偽存真,最終“擇其善者而從之”,讓作文段落出彩,吸引讀者眼球。
(一)虎頭重精彩
“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虎頭威風凜凜,作文開頭如此,全篇必能取得好的效果。寫開頭,要善于抓住寫作的重點,用語簡潔明快,單線條勾勒情境,從而引人入勝。在命題習作《秋天的樹葉》教學中,學生寫出了這樣的開頭:“秋是靜寂的,但葉是喧鬧的,從枝頭到天空,再到大地,到處都可見調皮的葉子。”小作者筆鋒一轉,用轉折關系引出下文,“靜寂”“喧鬧”“調皮”等詞語讓作文更顯精彩無限。
(二)熊腰要豐美
不能把作文當個筐,什么東西都往里裝。教師要告訴學生正文就是熊腰,必須惜墨如金,字字不可繁蕪。在蘇教版小學語文六年級習作《成長煩惱》中,教師可緊貼寫作要求,引導學生選取自己成長中富有代表性的事情,抓住關鍵部分,用心去寫自己深陷其中的煩惱,讓煩惱絲根根相連、絲絲相扣。這樣,既豐富了作文內容,又在吐露心聲的同時與他人分擔了煩憂,可謂一舉多得。
(三)豹尾須有力
一篇好作文,結尾常常是寥寥數語,一語中的。教師要指導學生運用簡潔的語言一筆點金,有力收尾,讓人浮想聯翩、回味無窮。柳彝的《淚》中以“課本上說,有個地方有個日月潭,那就是女兒想念媽媽流下的淚水”結尾,盡管作文到此戛然而止,但讀者由此生發的聯想卻剛剛起步,這是一篇收尾有力且感人的好習作。
《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指出:“寫作是運用語言文字進行表達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認識世界、認識自我、進行創造性表述的過程。”其指明了習作就是以學生為主體,運用語言這個工具進行創造性表達和交流的活動。作為學習主體,學生在習作中有自己的主張和方式。因此,教師要敢于放手,讓學生運用自己的語言表達自己的所見、所思、所行、所得,引導學生在表達中或濃妝、或淡抹,這樣,學生的習作必然別開生面、滿篇生彩。
(一)著眼于巧
語言運用之妙,就要有“四兩撥千斤”的效果。在《巧妙的植物》習作指導中,教師要引導學生著眼于對植物生命行為、枝條活動伸展的發現和認同,這樣學生運用語言時就會靈巧自如。如有的學生在描寫爬山虎時,就寫出了“它的手臂靈巧得很,攀陡壁、鉆墻縫、繞梁柱,無所不能”這樣的句子,運用擬人化的手法,通過“攀、鉆、繞”等詞語,將描寫對象刻畫到了極致。
(二)運用有度
習作可以看成是學生的一場化裝舞會,教師要指導學生不管是濃妝還是淡抹,都必須保持“總相宜”的格調。農貿市場是一個人雜物多且亂的地方,讓學生描寫這樣一個地方,可以指導學生抓住一個場面,或從面聚焦到點,或從點放大到面,語言描述適可而止,不應過于夸張。
(三)于法自然
學生的習作語言必須貼合學生的身份,充滿稚氣,富有童趣,自然得體,能夠展現兒童的所思、所行、所感、所求。關于描寫人物的習作,教師要指導學生選擇符合人物特征的詞語,可以粗線條勾勒輪廓,細線條刻畫特征,選用入木三分的詞語。這樣,描寫的人物形象必然栩栩如生,躍然紙上。
要想作文教學出現“一千個讀者就有一千個哈姆雷特”的現象,教師必須教給學生點金之法,讓學生掌握基本的寫作方法,融會貫通,靈活運用,在全新的作文語態中達到妙筆生花。
(責編劉宇帆)
G623.2
A
1007-9068(2016)19-0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