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會昌縣筠門嶺中心小學(342600) 朱有圣
多效并舉,循環遞進
——生字教學的有效策略
江西會昌縣筠門嶺中心小學(342600) 朱有圣
在小學階段,識字歷來都是語文教學的重要任務,也是打好學生語文基礎的有效措施。教師通過多種措施共同使用,引導學生讀準字音、記憶字形、理解字義,就能奠定學生的識字基礎,循序漸進地提升學生的識字效果。
小學語文生字教學多效并舉循環遞進
漢字是構建漢語大廈的基礎材料,也是制約學生語文水平的重要因素。為了實現小學生字學習的目標,促使學生會讀、會寫、會用生字,擴充學生掌握漢字的數量,夯實學生的語文基礎,我們需要立足于學生機械記憶方面的優勢,運用恰當的生字教學策略,為學生創造更多的機會讀寫生字,有效提升小學生字教學的效果。
讀準字音是小學生識字的第一步,辨析字形可以幫助學生正確地書寫漢字,避免混淆字形相近的漢字,防止細微的書寫錯誤。一些教師在讀漢字時,經常采用示范朗讀的方式,帶領全班學生齊讀,并組成詞語,再寫出一些形近字進行組詞練習。這種方式不利于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會打擊學生學習生字的積極性。教師可以變換讀字、辨字的方法,以吸引學生注意力,提高漢字的學習效率。
例如,在學習小學一年級下冊的“識字1”時,按照教學目標要求,需要學生掌握“萬、復、蘇、柳、歌、舞、冰、泉”等十幾個生字的讀寫。對于其中的部分生字,一些學生經過日常的積累已經會讀,甚至還能正確書寫了。教師在課堂上,首先可以讓學生嘗試認讀生字,糾正學生讀錯的生字。然后再逐個的辨析字形,讓學生開動腦筋,給每一個生字進行組詞,看誰反應最快,組的詞語最正確。教師把學生組的正確的詞語圍繞著生字寫一圈,及時糾正學生生字讀音的問題。另外,為了強調書寫生字時需要注意的問題,教師讓學生仔細觀察字形,并故意在黑板上寫出錯字,讓學生找錯誤,防止學生在書寫時犯同樣的錯誤,取得了比較好的教學效果。
這說明,教師要有創新思維,要敢于嘗試不同的讀字音、辨字形的方法,帶給學生新鮮感,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調動學生參與生字學習的積極性,從而使學生高效掌握生字的讀音和字形,奠定學生漢字學習的基礎。
簡單機械地讓學生反復朗讀漢字,必然會導致學生產生厭煩情緒,抵觸生字的學習,甚至減弱學生的語文學習興趣。為了改善現狀,教師可以讓學生朗讀帶有生字的課文,進行口頭造句,幫助學生理解字的意義,強化生字記憶的效果。
例如,在組織學生學習小學一年級下冊的《古詩二首》時,結合這一課需要會讀寫的生字有“古、聲、多、知、處、忙”,以及“眠、聞、醉、煙、童”等字,教師讓學生先口頭上組詞,學生對于每一個生字都組了三個以上的詞語,比方說“古代”“古詩”“古老”。在此基礎上,教師讓學生挑選自己理解的詞語說一句話。學生說:“我喜歡讀古詩。”“這是一個古老的故事。”然后,教師又讓學生自讀《古詩二首》,使學生在古詩句中再一次認讀生字、記憶字形,并且嘗試著理解生字的意義。古詩朗朗上口,學生讀準了字音,也就強化了記憶。
上述例子可以看出,漢字不僅具有特定的意義,還有規范的書寫形式。教師通過朗讀課文的方式,讓學生嘴巴、耳朵、大腦都活動起來,強化了生字信息的刺激,幫助學生高效地記憶了生字。
正確書寫漢字是小學生識字的重要目標。很多教師認為寫的次數多了自然就記住了,所以小學生通常都有多遍抄寫漢字的課后練習。其實,一些學生在抄寫漢字的過程中根本沒有用心,也記不住生字。教師需要創新抄寫生字的方式,讓學生盡可能的多組詞語、多造句子,運用生字、生詞模仿練筆,促使學生靈活準確地應用漢字。
例如,在學習小學一年級下冊的《看電視》一課時,教師在帶領學生完成了這一課生字的學習之后,為了鞏固識字的效果,讓學生在練習本上對“爸、關、完、全、寫、家”幾個字進行組詞,并且運用自己所組的詞語,模仿課文寫幾個句子。有學生寫道:“爸爸完成了工作,關了燈,回到家里,看我寫作業。”還有學生寫:“晚上,我寫完了作業,關了燈,全家人一起去散步了。”在這樣簡單的模仿練習中,學生們不但練習了生字的書寫,還學會了組詞,最重要的是訓練了漢字的應用能力,避免了簡單抄寫生字的枯燥乏味。
由上面的例子說明,組詞語、寫句子和短文是增加學生漢字積累,幫助學生學以致用的有效手段。這既可以訓練學生的發散思維,也可以讓學生在應用漢字的過程中鞏固生字學習效果,達到活學活動用的目的。
總之,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教師需要摒棄傳統識字教學模式,積極創新識字教學方法,通過多種措施,調動學生參與識字學習活動的積極性,增加生字在不同語言環境下出現的幾率,夯實學生的識字效果,讓學生高效的識字,準確的寫字,靈活的用字,為語文及其他課程的學習奠定堅實的基礎。
(責編劉宇帆)
G623.2
A
1007-9068(2016)19-092